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章

作品: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作者:宫本宝藏|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7 16:23:33|下载: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TXT下载
  苏欣料到擦黑板的时候已经被罗朗看见,为了躲开他,她让王铮先代她值日,自己有些横冲直撞地逃出了教室。

  飞快地跑下楼,正遇上大批的学生从各班教室里涌出来。

  她舒了一口气,只要混在学生从中,再也不用担心被他找到。

  她暗自窃喜自己的小聪明,罗朗恐怕不会想到她已经提前溜走了吧?

  路过教师办公楼前的花圃的时候,罗朗的声音却很邪门地从背后叫住了她。

  她一惊,头也不回地落荒而逃。

  既然已经这样了,还顾什么形象,三十六计走为上,跑!

  她一边跑一边想,该往哪里逃,才能甩掉他,不被他找到。

  罗朗在后边穷追不舍。

  苏欣清楚,学校后面的大路,通向一大片居民区。那里的房子密密麻麻的,只要跑到大路上,自己拐进小弄堂,把他引进迷魂阵,就万事大吉了。

  心里这样想,她也这样做了,狼狈不堪地甩开两腿拼命跑。

  “苏欣,别跑了。”刚跑上居民区中间那条大路,罗朗就在后面喊。

  她只当没听见,自顾自地继续往前跑。

  “你很怕我吗?”罗朗又追了几步,突然说。

  苏欣愣了一下。

  我怕你吗?怕你是因为爱你,傻瓜!

  就在这一刹那间,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开过来。

  “小心!”

  罗朗的话还没说完,摩托车已经擦着苏欣的胳膊疾驰而过,轮胎竟然从她的脚上撵了过去。

  她叫都没来得及叫一声,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怎么开车的,也太嚣张了吧!”罗朗叫起来的时候,摩托车已经扬长而去,骑车的人仿佛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听到罗朗的话,苏欣立即从惊吓中清醒过来,接着往前跑。

  幸亏是秋天,白色的旅游鞋把一双脚裹得严严实实,竟然不觉得疼痛,若是夏天,她的脚趾恐怕早就断了。

  刚跑两步,罗朗却一个箭步冲上来,一只大手扯住她的手腕用力一拖,苏欣立马打了个转身,一头重重地撞在他胸膛上。

  她直起身,差点碰到他光洁的下巴。她惊慌地往后退了退。但是手腕死死地被他拿住,怎么也挣脱不得。

  他紧紧抓着她的手腕不放,眼睛里满含杀气,气喘吁吁地看着她。

  认识他三年,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神,这眼神让她望而生畏。

  但是想起他跟吕珍之间扑朔迷离的事,她怒火中烧,马上也毫不示弱地用恶狠狠的眼光回敬他。

  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

  许久,苏欣有些沉不住气了。

  跑了这么久,难道就是为了这样面对彼此吗?

  你想说什么,现在机会来了,你为什么不说?告诉我吕珍只是一个意外;说爱我或是不爱我,我都接受;如果你有苦衷,只要你说出来,借你的肩膀让我哭一场,我会放你走,从此还是好朋友;你骂我,嘲笑我,羞辱我,都可以,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可是你为什么不说话?

  她可以忍受一切,唯独不能忍受他这一刻的沉默。

  三年的付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付之东流吗?看着他,愤怒的火焰在她眼里熊熊燃烧。

  她忽然低下头,抬起那只被他紧握的手,朝着他的手背咬下去。当牙齿碰触到他的手背时,终究没有狠下心来。

  她用尽全力甩开他的手,夺路而逃。

  这一次罗朗并没有追过来。

  他呆立在原地,双手插进裤兜里。沉思片刻,他来回踱着步子,偶尔抬头望望天。良久,终于转身离去。

  苏欣停下来回头看的时候,正好看见他离去的背影。这个画面在她心里成为永恒的记忆。

  三年的付出,到此时彻底画上了句号。她的眼泪终于滚滚落下,人也慢慢瘫软下去,像一只受伤的鸟儿,匍匐在地上舔舐自己的伤口。只是这只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多云的秋日的下午,还没有到黄昏,灰蒙蒙的天上丝毫看不见太阳,秋风萧瑟,四处一派荒凉。这一天让她一辈子都刻骨铭心。

  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罗朗。她的记忆也定格在这一天。

  第十三章 各自奔天涯

  十多天以后,苏欣再次收到了罗朗的信。

  从王铮手上接过信,她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她知道,这是他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拆开信封,一张照片跟着信纸一起掉了出来。

  这张照片,应该是不久前拍的,她看到他身后的背景,正是他现在就读的大学。

  照片上的罗朗,穿着深蓝色的西装,嘴角浮现着干净的笑容,眉目如画,举止洒脱,英气非凡。

  看着他的眼睛,她恍惚以为面对的不是照片,而是他本人。她有些惊慌地把照片反过来放回桌上。

  拿起信纸,熟悉的笔迹再次映入眼帘。

  苏欣:

  这次回家我是专程回来看你的。

  但是看到你的样子让我很心痛。

  我不知道你究竟出了什么事,还是我做错了什么。

  我是一个浪子,现在不能向你承诺什么。

  但是我希望你用心读书,不要胡思乱想。

  看到这里,她已经没有勇气再看下去。

  她有些目光呆滞,信纸在她手中飞快地撕成了碎片,接着丢进了垃圾桶。

  重新拿起那张照片,又仔细端详了一遍他的样子,她下意识地又撕了起来。

  撕到一半,她突然清醒了似地,再次拿起照片观察起来。

  她一动不动地盯着照片里的人,眼睛渐渐模糊。

  你知道吗,我从来不敢这样看你,只有对着照片;我才能这样大胆,这样放肆地看着你。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就这样让我多看你几眼,再多看几眼。然后,把你的样子刻进我的脑海里。从此,我们相忘于江湖。

  那张照片她没有撕掉。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粘好,她把照片放进了书包。

  这次她没有回信。也没必要回信了。

  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受过伤的心灵更坚强。

  这一次,她将重振旗鼓,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

  吕珍自从去了外事学院读书以后,再也没有和苏欣联系。仿佛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来过苏欣这么一个朋友。

  就连她的同桌王铮,她也不闻不问,似乎铁了心要跟以前划清界限。

  赵爽偶尔会在放长假的时候回家探亲,顺便也来母校看看。每一次都会给苏欣带一份小礼物,表达她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半年之后,大概是需要应酬的事情多了,对老朋友的问候也渐渐少了。

  常开心去了遥远的宝塔山下那个红色城市。在新的环境中,她很快有了新的朋友圈,也迷上了摄影。

  偶尔她会在信里附上一张照片,有时候是风景,有时候是她的生活照。照片里的常开心,无论是以霓虹闪烁,灯火辉煌的夜景为背景,还是以牛羊成群的黄土高坡为背景,都笑靥如花,明媚无比。

  那个叫岳雷的男孩子,她的信中再也没有提及。

  到了第二学期,常开心就很少写信。苏欣觉得,以她那样的性格,让她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写信,有点难为她。更何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通信少了,不一定意味着友谊也淡了。

  彭凯还是会殷勤地写信给苏欣,认真地向她汇报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执着,让她感觉他有那么一点傻傻的可爱。

  人家说,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另一段感情。但是感情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不像你落水的时候随手捡起个救生圈就能解决问题。

  心血来潮的时候,她会写一封简单的回信,心情不好的时候干脆不回。彭凯渐渐从她的回信中看出了她的态度,半年之后,写信越来越少,最后直接寄上一套高考模拟试题集,然后也销声匿迹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用“欣儿”这样的称呼叫她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毫无感觉的人身上,只能白白地蹉跎岁月,令自己受伤。早点看清,早点开始新的追求,对他来说,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一切都尘埃落定,每个人都开始适应了新的生活,每个人都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生活又平静下来。

  只有那个叫程远的实习记者,一直跟苏欣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不止一次地建议苏欣将来读新闻专业,跟他一样做一名记者。但是苏欣认为,记者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职业,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而且她的性格不适合这个行业。对于他的建议,她付之一笑,然后一丝不苟地回信。

  程远总是像大哥哥,像长辈一样鼓励他,从他的信里,她能感觉到他是那种值得信任,值得被人尊重的朋友,所以他的信她是每封必回的。

  苏欣和程远之间的往来,只限于书信,他们谈理想,谈学习,谈写作,从不不涉及儿女私情,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志同道合的友谊。所以,跟他交流,是一件令她感到轻松愉快的事。

  在他的鼓励下,苏欣学习之余,坚持不懈地写作,偶尔在一些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不痛不痒的豆腐块文章,既丰富了枯燥的复读生活,也算是一种成就。

  一年后,苏欣以扎实的功底,超常的发挥,顺利地登上了高考录取榜。看着她,王铮脸上再次流露出四年前刚刚认识她时那种刮目相看的神色,但是苏欣此时相当平静,脸上找不到一丝欢喜。

  这一切本该是她的,也早就该来的,只是自己走了太多的弯路而已。

  经过一年的努力,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铮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手的一天。其实这一年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分离吗?所以,这一次谁也没有太多的伤感。

  两个互相陪伴了四年的好朋友最后微笑着轻轻拥抱了彼此,然后各自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渐渐少了联系。

  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一年这段时间,通讯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电话、手机成为时代的宠儿,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书信。

  常开心和赵爽,在苏欣刚刚进入大学的那个学期,还有电话联系,但是时间和距离也使大家产生了隔膜。拿起电话,彼此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往往是客套地寒暄几句,就找不到可以聊的话题。慢慢电话就少了。

  临行前,苏欣整理了所有的衣物和书籍。罗朗的照片再次跃入眼帘。

  拿起照片端详了几秒钟,她迅速地拿起笔,轻轻地在背后写下一行字:

  goodbye;mylove!

  2001。8。25

  然后,她长长地舒了口气,把那张照片夹进相册里。

  第一章 走进象牙塔

  二零零一年九月,苏欣终于如愿以偿地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父亲苏建平一路把女儿送到学校,报道、领教材、领生活用品,然后帮她铺床。苏欣默默地跟在后面,百感交集地看着父亲为自己打理一切。

  把女儿安顿好,该交代的话一一交代完,苏建平连夜搭上了回家的大巴。

  在夕阳下的校门口送父亲的时候,苏欣的泪水在眼里打转。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父母,从此一个人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独自生活。

  学校虽然在省内,但是要回一趟家也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坐汽车。

  学校里是有招待所的,专门用来招待送孩子上学的父母和看望学生的亲朋好友。

  苏欣眼泪汪汪地恳求父亲留下来再陪自己一个晚上。苏建平果断地拒绝了。他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着独立生活,今后的路都要自己走,不能再粘着父母了。

  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