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4章

作品:重生之仕途风流|作者:|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8 22:29:56|下载:重生之仕途风流TXT下载
  杨学斌这些天在党校被流言缠身,还就是李严指使人干的。

  只是效果却根本不能让他满意,杨学斌班长照当,身边还有顾雁琳相陪。

  眼看着这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接近,李严简直就是寝食难安。

  可是杨学斌在党校里面,李严势力虽大,却也没办法直接伸手进去对付他,也就只能在这里生闷气。

  “其实我倒有一个主意……”这时坐在旁边的一个人开口说道。

  李严转头横了他一眼,有些不耐地说道:“有主意就说出来听听,别装着掖着的,我现在很烦……”

  说话这人年纪有三十来岁,长得獐头鼠目很是猥琐,难怪李严看他不顺眼,听别人叫他的名字是胡鑫,应该就是他的名字。

  胡鑫被李严呛了一句,一点也不恼,还是笑嘻嘻地道:“李少,我觉得的吧,现在他就在党校培训,所以还是在那里对付他最方便,否则等他培训结束离开了云领市,再想对付他可就晚了。”

  “你说得这些都是废话,办法也都想了,效果根本不明显,你还有什么想法,赶紧的说。”李严直接就不耐烦了。

  “李少,我觉得以前的那些办法不是没效果,是不够坚决,也就是说闹得不够大,所以……”

  胡鑫阴笑着说出了几句话,这种笑容再加上他那倒吊眉三角眼,看起来真是无比的阴毒,让人看得心里都泛出寒意。

  不过他出的主意明显很有用,李严也是满意地点头笑了,“不错啊,其实早就应该这样做的,这次我看他姓杨的还死不死!”

  李严高兴起来了,其他的帮闲们自然也得跟上,酒席的气氛又再次热烈起来。

  杨学斌开着车由云领市出来,沿着一条柏油道路行驶着,眉头紧锁,仔细思忖着今晚上将要做的事情。

  现在他是要去见陈鸿飞的,前些日子杨学斌在于波家里和他的父亲于任中有过一次深谈,主题当然是如何摆脱当前的被动形势。

  于任中当时也表示会向陈省长汇报,结果后来却一直都有音讯,直到今天上午于任中打电话过来,约好晚上和陈鸿飞见面。

  当然于任中也是提醒杨学斌,一定要考虑周全,否则很难让陈省长下定决心,杨学斌现在思考的就是这件事情。

  桑塔纳轿车在一处停车场停下,杨学斌下车四下里打量,放眼望去全都些豪华的汽车,其中不乏奔驰宝马之类,对比他的那辆桑塔纳,就太不走眼了。

  (bsp;这里真不愧是云领市的销金窟,名满中南的凤凰山庄。

  杨学斌拿着包走进这处山庄,早有服务人员迎接上来,听杨学斌说的房间号之后,就点头在前面领路。

  这次会面是于任中联系的,也是他在这里订的房间。不过却不是专门为了见杨学斌,而是陈鸿飞要招待几位来自京城的朋友,所以杨学斌还需要再等一会儿。

  杨学斌随着服务人员来到房间,这个房间装修的相当有格调,整体都是古代的那种文雅风格,又正面对着那片湖水,西下的夕阳由窗外透射进来,照得房间都明晃晃的。

  手里端着一杯茶水,杨学斌缓步来到窗前,看着这怡人风景,也是赞叹此处山庄的位置绝佳。

  时间又过去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于任中和陈鸿飞还没有过来,杨学斌也没浪费这段时间,早就拿出书本和笔记本开始学习了。

  华灯初上,房间里面的灯光亮起,照耀着雕梁画栋古香古色,杨学斌已经看了有四五十页的书,却没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示。

  这时房间门的一声轻响,杨学斌缓缓的抬起头,看到于波的老爸于任中推门走了进来,心里暗道,来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说服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6…10 7:54:46 本章字数:3284

  于任中和于波不愧是父子俩,不但外表长相差不多,身材也一样是圆滚滚的。

  他无论是对谁,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一双眼睛笑得眯缝在一起。

  这和他长期在中南大学担任外联的副校长有关系,为人处事比较圆滑,当然也不能说他没有学识,以前于任中也是做过学术研究工作的,后来才转型开始做行政方面的工作。

  看到杨学斌坐在桌边看书,于任中是连连点头,对于杨学斌学习的劲头和天赋,于任中一向都了解,并且也一直都很羡慕。对比他自己的儿子于波,则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于叔,你来啦,那边的事情都结束了?”杨学斌放下书本起身迎接。

  “差不多了,陈省长在送客,一会儿自己过来。”于任中笑着说道,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对了,都这个点了,你吃饭没有?都怪我没考虑周到。”

  现在已是晚上七点半多了,饭点也已经过去,如果杨学斌一直都饿着肚子等着,于任中都有些不好意思。

  “于叔,我已经吃过了,反正是您定的房间,账可都会记在您的账上了。呵呵。”杨学斌笑着说道。

  既然得耗费时间等待,如果再饿着肚子,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杨学斌才不会吃这样的亏。

  “你啊,真是一点也没变啊,不对,是比以前更狡猾了,哈哈。”对他的风格颇为了解的于任中也是哈哈大笑。

  两人正在说笑的时候,房间门又再次打开了,走进来一个人,于任中转身急忙迎了上去,还对杨学斌示意了一下。

  其实也不用他示意,杨学斌自然知道来的是谁,毕竟这位可绝对算是大人物了——现任的中南省省长陈鸿飞,级别正部,标准的封疆大吏。

  就整个华夏来说,这种级别的干部也不过上千而已,绝对是站在整个华夏权力场颠峰的人物。

  (bsp;“陈省长,这就是我给你提起过的杨学斌。”于任中伸手虚引着陈鸿飞,介绍着杨学斌说道。

  杨学斌也在打量着陈鸿飞,就和电视上面见到的不同,这位学院派出身的高官,现实中看起来显得有些发福。不过气质还是显得儒雅,戴着一付眼镜,身材中等,笑容亲切,很是平易近人。

  因为刚才宴请京城的朋友,陈鸿飞喝了些酒,脸色带着几分红润,摆手说道:“老于,你也不用介绍了,学斌我还是知道的,就是以前没见过面。”

  “陈省长您好。”杨学斌向前一步,微微鞠躬说道,心里还在琢磨陈鸿飞话语里的意思。

  除去于任中之外,貌似和这位陈省长并没有其他交集的地方,可按他所说,应该是听其他人提起过自己,不明白其中是什么意思。

  陈鸿飞走到房间里面的沙发上面坐下,示意杨学斌和于任中也坐,然后才说道:“我在来中南之前,在京城和黄老见过面,他就说起你也在中南省任职,还让我多照顾你的。”

  杨学斌这才明白,黄老名字叫黄山岭,也是建国元勋,和杨家的老爷子属于同辈人,杨学斌见面也得喊他爷爷,和杨家的关系很亲近。

  想来这位黄老应该就是站在陈鸿飞身后的人了,只是黄家建国之后人丁不旺,又专注于外交领域,对于国内政坛涉入不多,影响力也就比不上其他家族,连带着这位陈省长就显得弱势了一些。

  有了这层关系铺垫,现在气氛就越发显得轻松,陈鸿飞就让杨学斌叫他叔叔,老是省长叫着,显得生分。

  杨学斌自然也就不再客气,既然陈鸿飞和黄老有关系,那就肯定会知道他的身世,叫他叔叔也完全没问题。

  陈鸿飞又转头对于任中说道:“老于,杨学斌家族的事情以前我没对你提起过,你不要放在心上,这也是老一辈人吩咐的,我不能不照做。”

  不得不说这个陈鸿飞还是很会做人的,几句话就让原本有些脸色沉凝的于任中缓和下来,点头说道:“是啊,老辈人一向都低调,对儿孙的要求也严格,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优良品质啊。”

  话是这样说,于任中的心里也是暗暗吃惊,杨学斌的身世一向神秘,做为他儿子于波最好的朋友,于任中当然也得了解一番。

  可是他以前也通过不同的渠道打听过,却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今天才算是知道一个端倪。

  姓杨,和黄老是世交,并且听陈鸿飞的意思黄老还很尊敬杨家的那位老爷子,如此一分析京城的杨姓世家,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杨学斌居然是如此的出身,于任中当然会很惊讶。

  “于叔,不是我不说,只是因为家里长辈吩咐过,我不能不照做。”杨学斌也是十分歉意地对于任中说道。

  其实就算是他的儿子于波,也不清楚杨学斌的具体家世,最多能够知道杨学斌出身京城一个杨姓的世家,应该也很有势力,却没向杨老爷子的方向去考虑。

  毕竟杨家老爷子的层次太高,子孙却是如此的低调,就象杨学斌,居然只是一个乡书记,这种基层的起步也太低了一些,真是不可想象。

  “没事儿,你不用向我解释,我都了解。我只知道你是于波最好的朋友就行了。”于任中笑呵呵的说道。

  于任中的确是老狐狸,只是强调儿子和杨学斌之间的关系,反正只要杨学斌一直和于波保持这种朋友关系,就算是替于波的将来打下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番关系的梳理,现在大家互相之间的气氛越发显得融洽,而杨学斌的身世放在这里,面对着那怕是身为省长的陈鸿飞也不会落于下风,这对于他待会儿就要说的,也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陈叔叔,这次我请求于叔带我和你见面,主要就是为了几件事情……”杨学斌也不再废话,直接开口就说了起来。

  先是由中南省的经济发展格局开始,杨学斌仔细阐述了一番对省里经济发展一些观点。

  经过最近这段时间在党校的学习,杨学斌无论是理论还是眼界,全都得到开拓和增强,如此说服力自然大增。

  “咱们省身处内陆,外向型经济一向薄弱,可也不能说没有发展的余地,只是最大的制约相信陈叔也知道,那就是交通……”

  杨学斌的话题开始由宏观转向具体事项,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目前领东高速的事情,而且很明显陈鸿飞知道的也不少,当时眼神都开始出现了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这虽然是一句套话,可不得不说也是大实话,就咱们省来说,制约经济发展最严重的就是交通情况,好的产品出不去,和外界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根本就不用提什么发展经济了。”

  “可是修建的这条领东高速,给咱们省带来了什么?我想绝对不会是下面的。老百姓都不傻,他们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更会清楚的知道这其中有问题。那么我们做什么?什么也不做?就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成为阻碍中南省发展的绊脚石?”

  陈鸿飞听到这里,可就有些坐不住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几乎是每位领导最朴素的施政理念。

  或者说就算是限于能力或者现实的客观条件,没有办法造福地方,可也不能成为一个绊脚石,阻碍地方的发展。

  所谓的历史纪录,所谓口碑传世,所谓的千夫所指,绝对不会只是说说那样简单。

  已经是陈鸿飞这种级别的干部,除去继续向上攀升的想法之外,就是想为自己的身后名做一个总结了,反正不能让后人指着自己的脊梁骨,这是最起码一个道理。

  “这条高速公路的问题不彻底解决,中南省就别想得到真正的良性发展,更别想让省里干部们得到触动。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清明执政环境,还是想以前那样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要想发展中南省经济,根本就是空话,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杨学斌洋洋洒洒说了接近半个小时,内容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