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3章

作品:活出人样|作者:阎王|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20 01:17:35|下载:活出人样TXT下载
  这次阳谷县的大拆迁真是给城中的人找了事做,他们没事就到这里来看。当前街的房子盖好后,刘宾白便组织回迁户选房。当回迁户挑剩下后,刘宾白又让那几个钉子户选房。

  那些钉子户没想到还有这机会,于是对刘宾感恩戴德。并且乖乖地从前街剩下的房中选了房。

  看到那些钉子户感恩戴德了,刘宾白没客气,又同他们收了这段时间的生活费用。而钉子户们,则是乖乖地交了银子。

  很快,中街的房子也盖好了。中街的房子和前街的一样,可是,房价却大不相同。

  前街的房子回迁时,只是像征地收了一些银子,只是意思意思,可到中街房价消售时,那可是玩真的了。中街的房子真格的比前街的房子高了一倍。而且,这高一倍的价格,是一开盘的标价。

  价太高了,中街的房子消售就不好。可是,刘宾白不管那一套,过上半个月一个月的就涨一回钱。

  中街盖完了,刘宾白又着手改建后街。后街全部改为商业区,不盖住房。

  后街的改造,刘宾白就不再用阳谷县的银子了,而是改为买地皮了。

  买地皮可真是让师爷开了眼,不用县里出任何东西,后街那块地皮就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而且,刘宾白还学着来的地方,地皮只卖使用权,而且,使用权还是有年限的,只能用三十年!

  当刘宾白着武松告诉师爷自己的放案时,师爷怀疑地看着武松。可是到了这会儿,师父看得傻了眼。师爷也是有见识的人,可他真是没见过这个。

  事实证明刘宾白是对的,后街的地皮很快就卖完了。有聪明、手快的商人居然抢先下手,囤积地皮。看到这样的局面,师爷真服了,从心底里服气了。

  刘宾白为了防止由于有人囤积地皮,从一开始还限定的开工期。有了这一条,后街的改在,在一阵对地皮的挣抢后,也动工作。

  给自己干活,可比给别人干活上心,活干得快不说,还干的好。

  刘宾白的这招比较高,商人自建,后街这个商业街就盖出了新鲜的,同比前街和中街,就显得丰富多采,真的现出了不同。

  房子盖的同时,刘宾白发现路也需要修,于是,在商业街修建时,刘宾白又组织人修路。

  修路的费用真是很高,而且,在现在,刚进行完县城改造,再想从大户那里弄钱,不是很容易,于是,修路的费用就全由县衙拿。

  花钱修路,这银子可是干往外掏,生不出钱了。师爷真是不乐意了。

  刘宾白再次给师爷做工作。刘宾白告诉师爷,修路不白修,早晚他得把这个钱弄回来。最后,刘宾白告诉师爷说:“人都让咱们圈在咱们的路里面,他们还跑得了吗?”

  武松把话说到这分上,师爷相信武松一定有办法。现在,在搞经济,也就是弄钱上边,师爷真是相信武松能弄出奇迹来。所以,刘宾白说什么,在师爷这就是什么。

  商业街建到中期的时候,中街的房子就开始好销了,等到商业街改建基本就续的时候,中街的房子基本都售光了。

  中街房子热销时,前街的房子也涨价了。到了这时候,前街的人都开心了,并且纷纷吹嘘自己有眼光、有魄力。

  看到中街的房子基本都买出去了,除了投资,县衙又暴赚一笔,师爷真是服了武松了。

  到了中街的房子剩最后两套房子时,刘宾白不让买了,武松和师爷一人弄了一套。

  刘宾白把自己的那一套,给了武大郎夫妇,让他们搬了回。

  刘宾白的举动,并没有让人想到上当,相反,阳谷县的人们到是觉得武松真厚道,对他哥武大郎是真好。

  武大郎和潘金莲欢天喜地的搬回来了,原先,他们是想都没想。因为他们觉得武松不容易,他们想帮武松,给大家伙做榜样。真没想到,好心有好报,这意外惊喜,让他们不但开心,而且骄傲。

  经过刘宾白这一通折腾,阳谷县的银子是着实充足,够用上几年的了。看着库里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刘宾白和师爷真是开心、舒心、放心。

  078 均得利,众人皆欢喜

  时间,就是在忙乱中过得最快,转眼一年就要过去了。

  快到年底了,别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只是到了年底,酒的销量大增,刘宾白和师爷就停了别的事情,全边盯住酒,保证不让“六碗不过岗”断货。

  “六碗不过岗”的度数要远比“三碗不过岗”的要低,所以勾兑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刘宾白和师爷要盯的,只是从外边调勾兑用酒。

  知县大老爷带回话来,说是不一定回县过年了,因为应酬实在是太多了。

  知县大老爷也真逗,原来常驻京城,是为了跑官,可是自大阳谷县能出银子后,知县老爷现在也不着急跑官了,甚至连跑官的事情提都不提了。

  知县老爷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千里做官只是为钱?老爷不会这么没追求吧?

  为了弄清老爷到底是什么意,刘宾白曾请教过师爷。可是师爷却是明白,这是老爷命好。

  这什么这样说呢?刘宾白不太明白这里面的事情。

  师爷总算遇到刘宾白不明白的事了,感觉很是愉快。不过,师爷通过一段时间与武松共事,也很尊重他,于是,他不卖关子,把实情讲了出来。

  所以说现在的阳谷县的知县老爷命好,一是童贯童大人信任,二是竞争对手不强。你想要是童大人不信任,阳谷县这么肥,童大人能让现在的县大老爷看着吗?再一个,要是有一个人看上县大老爷的肥缺,他的后台又足够硬,真要是争,县大老爷弄不好就得让人给拱下去。

  不过,真要是有人拱县大老爷,县大老爷也是高升,不会丢官的,所以也不一定是坏事。

  讲完这些,师爷嘿嘿地坏笑着。

  刘宾白看师爷坏笑,不太明白就直问。

  师爷又嘿嘿地笑了一阵后,告诉刘宾白说,大不了,把武松头一起绑了走。

  听到师爷这样说,刘宾白也跟着一起大笑。

  笑过之后,刘宾白对师爷说,要不就试一试,让知县老爷老官做得大一些,咱们再到别处弄一下。

  江南好,俺最喜欢江南。刘宾白说完,又再次强调。

  刘宾白想去江南,是想去看看江南的。

  刘宾白明白,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而且是真正了解,最好的办法是生活在那里。因为,只有生活在那里,那里的才会被一网打尽,那里的才会被看全。

  其实,在来的地方的生活经验告诉刘宾白,真正的,是指那种外表美,也灵也美的双料,大多藏于民间。

  当然,闹市中也能看见,但是,能在闹市中真正看到的美,多半不易。最好的例子就是林志玲。很早出道的林志玲,一直没有被人发现,真到三十岁,人们才发现了她的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刘宾白来的那个地方,闹市里还有许多自称能发现的星探,这群自命不凡的家伙,走街串巷,专司找挖掘,就这样还把像林志玲这样的没能早挖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最简单也可以说,要想看,不是能指忘别人的。

  再说,在闹市里看到的,多半已经被潜规则了,还看个什么劲儿。

  就是那句话:深山出俊鸟,野埋高人。

  听了武松这一番感叹,师爷的心也动了。师爷出来给人家当帮用,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想在好了,银大大的有了,不用再加衣食发愁了。不为衣食发愁,师爷的小心眼也动了。

  师父家里有一个糟糠,但不在身边。男人的女人不在身边,嘿嘿,男人就会有活思想。于是,师爷也认为有理,说过些日子再往京城去给老爷送银子,一定把刘宾白的意思带到。

  刘宾白和师爷这里坐梦,可他们却没有梦到童贯童大人的想法。童大人的想法却是,你弄起来的,就得你看着。真要是换个人,那里要是不出银子了,自己的使用可怎么调度。

  还是那句话:光看见贼吃肉了,没看见贼挨打。只看见童大人拉帮结派了,却不知道童大人为了拉帮结派,每年得消耗多少银子。阳谷县的银子,童大人还真是指着呢。

  这个世界,谁活着都不易。

  可是,这个世界为什么人活着不易?全因为没事找事儿!

  自从武大郎搬过回中街后,刘宾白只是着武松在武大郎搬过来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快到年底了,刘宾白觉得,应该现去看看,于是,刘宾白抽空着武松回了趟家,去看了武大郎。

  真没想到武松能回来,武大夫妇这叫一个开心。

  没得说,二哥哥回来了,怎么着也得好好款待款等呵。

  现在,武大郎也行了,都没用武松张口,武松手下的土兵就帮着武大郎在后街上开了店,武大郎现在也成款了。再加上武松时不时地往回送银子,武大郎现在的日子过得可滋润了。武大郎现在不仅又添了几个丫环,还找了奶妈,还找了管事的婆子。

  看着武大郎这样舍得过日了,刘宾白也是很开心。当然,让刘宾白更开心的是武松和潘金莲生的孩子,虽然不满周岁,可看着就透着大气,透着精神。开心,刘宾白真是开心。

  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武大郎趁人不注意,悄悄地对武松忙不忙。

  刘宾白不解,忙问什么事。

  让刘宾白没想到的是,武大郎提出让武松和潘金莲再睡一次,再弄出一个儿子来。

  真贪心,这个武大郎是真贪心。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家里有银子,又有自己在县里地位,武家应该发达一下。于是,刘宾白让着武松留下了。

  天一黑,武大郎借口二叔叔辛苦,要早些休息,就把众人都轰回了房间。然后,武大郎让武松和潘金莲去了自己的卧室。

  小别胜新婚,这一夜,武松和潘金莲又是好一通翻云覆雨。

  从小武松身上,刘宾白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男女一起达到*时,生出来的孩子最好。有了这个想法,刘宾白不再管武松,任由他与潘金莲骚情。结果,这两个人一起下了死力,打占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弄完。弄完后,两个人均累成了一摊。

  师爷把知县老爷过年打点用的银子送到了京城,并见到了知县老爷,还说了和武松一起探讨的想法。

  知县老爷听了,也动了心。可是,怎么去和童大人去说呢?知县老爷难住了。

  师爷出主意说,就童大人说,阳谷县建好了,银子出产出稳定,咱们愿意现再加老爷开僻一个新地方。

  知县老爷一听,觉得有道理,可以一试。于是,阳谷县知县老爷就起身去找童大人的府上。

  知县老爷现在腰粗,说话也真硬气,他真的就把话给说了。

  童贯童大老爷那是什么人?能把官当到这分上,他绝对不是一个凡人。他当即就回绝了阳谷县知县,并训斥他不要心生妄想。

  童大人知道阳谷县知县能吃几碗干饭,而且还知道,阳谷县能出这么银子,实在是碰巧了,或者说,是阳谷县现任知县命好,得了这“三碗不过岗”的好酒,要不然,就那么个破地方,几辈子的银子凑一起,也弄不出这么多。

  即然是这小子有着运气,就只能让他看着。童贯童大人这样认为。

  阳谷县知县老爷从童府回来一说,师爷听了也很高兴,他连忙跟知县老爷说,这是童大人信任你,如果不信任你,就不会这么坚决地留你在阳谷了。

  听了这话,县谷县的知县老爷又开心了。

  虽然梦想没有实现,可是通过这件事,了解到了童大人这么信任自己的老爷,师爷觉得也没白来。只要是童大人信任老爷,在哪儿干,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