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迎来客往,把夏家的孩子高兴坏了,家里客人来得多,他们得到的红包自然多了,今年过年夏家的孩子都是荷包满满。
正月十三的时候,赵家来了帖子请夏家人正月十五到家里一起过上元节。看着几个儿女的期盼眼神,夏仕齐想了想便欣然同意了,回了帖子让赵家下人带回去,写明当天会带着家人准时前往。
因为第二天要见未来亲家,陈氏早早地就开始准备,烧了水让全家人沐浴更衣,又叫女儿帮忙准备了好些礼物,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上元节一早,赵家便派了马车来接,赵青枫更是跟着马车亲自前来迎接。
夏仕齐和陈氏看赵青枫亲自前来,对这个未来女婿自是万分满意。
夏大姐因为第一次见未来婆家,自然是好生穿戴了一番,又在妹妹的巧手下化了淡妆,衬得整个人娇艳无比。
赵青枫看着在发间扇动的银蝶,心里更是一阵激荡,把眼睛都看直了,一双眼更是黏在夏大姐身上不愿离开。
陈氏也是过来人,看这情景侧了脸翘了嘴角。夏仕齐却微微不悦地咳了两声,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挡住了赵青枫的视线。
“快上车,快上车。”赵青枫回了神,忙招呼众人上车。
到了赵家,赵老爷带着夫人、儿子、媳妇远远地就迎了上来,脸上带满了笑容。
就算是赵家再有钱,商人的地位还是敌人一等,这观念根深蒂固,见了秀才老爷自然是敬重。
夏仕齐、陈氏和赵家夫妇互问了好,又叫了女儿过来请安。
进了屋,赵家堂屋里已坐满了人,多是赵家的亲属。赵老爷陪着夏仕齐闲聊,赵夫人带了陈氏和几个孩子进内堂给赵家老夫人请安。
夏大姐送了亲手做的鞋垫给赵家老夫人,赵家老夫人满意地收下了。
赵家老夫人看着夏家的八个儿女,个个长得漂亮健康,心里是极为满意,越发觉得家里开枝散叶有望了,于是挨个送了见面礼,又另外又从手上抹了一对赤金雕花镯子下来给夏大姐。
赵家亲属女眷见状也是各自送开了,都想在老太太面前留个好印象。
真是发财了,这真划算。
下午的时候赵家专程请县里来的林家班回来唱戏,吃过午饭后,林家班便敲锣打鼓地拉开了序幕。
乡下平日娱乐少,看戏这样的活动有时一年都不会赶得上,家里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夏晓晴却不喜欢这么闹腾的娱乐。只是在别人家也不敢随自己心意,只好老老实实在位置上坐着,在戏台前坐了一下午,夏晓晴更是觉得头昏脑胀。
吃过晚饭后夏晓晴便以为要告辞回家了,哪知赵家却邀请大家去街上看灯,夏仕齐和陈氏也没拒绝。
夏晓晴听了大哥的一番解释才知道,原来到了晚上后,上元节才真正进入高潮。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历来已久从西汉时便存在了。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上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上元节也渐渐被人们称为元灯节。
第一百一十四章 看灯
洪武帝朱元璋在金陵定都后,为了使京城繁华热闹,便下令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须悬挂五色彩灯。虽说如此规定,但在百姓心中还是以正月十五为重,真正的好灯也要等到这一天才拿出来。
夏家虽住在乡下,也按了风俗挂了彩灯,但不是太精美,夏晓晴以为是为了增添过年气氛,也没太在意,外加在夏晓晴前世家乡也只有元宵节时吃汤圆的习俗,所以才不知道上元节的重点是晚上。
赵家离灯市近,所以并不需要坐车,赵家便叫了家丁护送又安排了丫鬟婆子护着女眷、小孩,一大群人驳岸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出了门,便看见外面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满了彩灯,把整条街照得是光亮如昼,路上熙熙攘攘满是提着彩灯的行人,多是全家老小齐齐出动看灯的,当然也有年轻男女结伴出游的,只是却不是很多。
越靠近灯市越发地显得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小摊,有卖彩灯的,有卖吃食的,还有字画、首饰等物……吆喝声不断,还有卖场的艺人,一时鼓乐齐响,竟比白天赶集还热闹几分。
“好热闹!”活生生一副大明宫词的景象,夏晓晴突然响起了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第一次见到薛绍时的场景,就差一个昆仑奴面具了,不知又有多少痴情儿女通过这上元节陷入爱河,
这还是夏晓晴来到古代后第一次见到如此热闹的场景,不禁有些感慨。在前世的时候她家小区前就有一个夜市,每晚都是灯火通明好不热闹,现在一看还有些怀念。
“现在时间还早,晚点人更多,更热闹!湖边还要放焰火呢,我已经使人去占了正中的好位子,等我们赏完灯走过去正好。”赵青枫说道,领着夏家兄妹往灯市里面走,后面还跟着赵家亲眷家的孩子。
年轻人腿脚快,一会儿便和一干长辈们拉开了距离,家丁和丫鬟婆子生怕没照看好主家和客人,急忙跟着追去。
夏仕齐抱着小女儿妞妞,牵着妻子走在后面。
“大哥,姐姐!你们去哪啊?”妞妞看着哥哥姐姐们走远,也想跟着去,心一急,便不住地扭动着身子要下地,“爹,我要下去,要下去!”
“别乱动,等会儿掉下去了!”夏仕齐在女儿屁股上轻轻一拍说道。
“不嘛,不嘛,我要找大姐。”妞妞不依,扭着身苦恼着。
“休闹,小心拍花的把你拐去卖了!”陈氏看女儿耍泼,出言吓她。其实陈氏这话倒也不假,每年上元节等会都会丢好些孩子,多是被拍了花。陈氏出门前便教育过自家孩子,又叮嘱他们跟紧赵家的家丁,倒不是太担心,只把小女儿妞妞留在了自己和丈夫身边。
上两个月村子也丢了一个孩子,大家都说是被花子拐走了,妞妞倒也知晓拍花的意思,便不敢在闹腾了,陈氏又许了她吃赤豆莲子元宵,就忘了刚才之事转眼又高兴起来。
越往里走彩灯越是精致,连夏晓晴这个现代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艺人剪纸为花,外面用薄如蝉翼的轻纱围成一周,罩贴在外面,内燃蜡烛,通明透亮,映照剪纸花卉、飞鸟,栩栩如生。还有些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任务,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也是十分的精致。
夏晓晴不禁有些着迷,走上前去细细看到,才发现每盏灯下都挂着彩纸,彩纸上写着字谜。
看有人过来自家看灯,摊主自然招呼开了。“我家的灯都是南边过来的上好宫灯,只要猜中上面的灯谜,便送给你了。”摊主自然不会如此好心白送彩灯,打着白送的旗号引了客人来猜谜,几次猜不中多半会使钱买下彩灯,这世上读书人毕竟是少数,能猜得出谜底的也少,一晚上最多损失几盏灯,赚的钱却远远不止这些。
话说赵青枫带着夏家姐弟进了灯市,自然也是要猜灯谜赢彩灯了,他也想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只是他自知自己水平不高,便只敢找品相一般的彩灯看谜。越是精品彩灯,灯谜便越难,对人却更有诱惑性。
赵青枫想表现自己又怕在心上人面前丢脸,便专门让墨书去外面收集了好些灯谜,把谜底一一记背了下来,心想灯市这么多彩灯,自己实在是解不出便找一样的解,总能赢盏灯回来。
赵青枫看了一路,都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自己记背下的灯谜,彩灯也看得过去,便赶紧上前去答谜了。
彩纸上写着“绿树村边合”,赵青枫解做“林”字,摊主又问了详解,赵青枫记背得仔细,一下便说了出来,摊主抱手恭喜,命伙计取了彩灯递给赵青枫,赵青枫得了彩灯转手便送给了夏大姐,看得旁人都掩嘴轻笑,把夏大姐羞得红了脸,拿着彩灯心里美滋滋的。
夏大郎学问倒是好,没一会便猜出了许多灯谜,几个弟妹人手一个彩灯,让摊主脸越来越黑,直呼倒霉,最后从箱子里拿出一盏琉璃灯,想用压箱宝打退夏大郎。
那琉璃灯摊主本来准备晚些等人更多的时候再拿出来,未曾想遇到这样一个煞星,只好提前拿出秘密武器,这琉璃灯的灯谜可是他花了五两银子请一位举人老爷提的,考校了好些秀才文人,都没人能解出来,他是存了心想让这盏灯卖个高价,现在这架势只能让它提前登场了。
那琉璃灯一拿出来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五彩琉璃用红铜镶嵌在一起,不是寻常能见的方形,而是圆球状,不知是怎么让上面的琉璃弯呈弧形,点上蜡烛射出五彩彩光,更是光彩夺目,不一会儿摊子前便围满了人。
怎么看着这色彩搭配像是有西亚的风格,难道这琉璃灯是舶来品,可是还真像以前家里厨房饭厅里安的桌灯,果然潮流是不断轮回滴,夏晓晴看着琉璃灯心里一阵腹诽。
第一百一十五章 观焰火
“小哥,你再猜猜这个。”摊主把琉璃灯递到夏大郎面前。
夏大郎接过彩灯,拿起下面挂着的谜面看了起来了,谜面倒也简单,只看见彩纸上写了两个字:颜回。
颜回不就是孔圣人的那位弟子吗?这一下硬还是把夏大郎难住了,皱着眉想了许久也没想出来。
“大哥,端了吧,我们走吧!开始放焰火了,晚了就寻不到好地方看了!”赏灯的人潮朝着不远处的湖边一拥而去,嘴里叫嚷着“放焰火了”,夏晓晴看着湖边的人越来越多,很是着急,于是干脆劝说大哥放弃,反正现在每人都拿着一盏灯了,得不得琉璃灯都没关系。
“就是,虽说我叫了家人先占了位子,倒不怕没地方看,但人多了也不好挤进去,还有女眷呢!”夏大姐早就一个劲地往湖边看了,看得赵青枫十分不忍心,于是也加入了劝说夏大郎的行列,道,“要不我们看完焰火再过来,想必到时也没人能猜出来。”
“好了……好了……大哥,我们走吧!”夏二郎也是有些等不及了,拉着哥哥便往前边走。
“诶……哎……你别拽我啊,袖子都快被你拽掉了。”
等他们一干人走进湖边时,已是围满了等着观看的人群,跟着的家丁自发地围在他们周围把人群隔开,几个丫鬟婆子更是把里面的女眷围得紧紧的,生怕她们被外人进了身去。
一番挨肩叠背,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穿过阻隔的绳子后,赵青枫一眼便看到自家的地方,忙引着夏家姐弟过去。
晚上燃放的焰火,是由镇上几个大户人家一起出的钱购置的,赵家在镇上也算得上富户,自然也是出了一分钱的,所以才有了这等相当于包厢的位置。
当然包厢也被分成了甲乙丙三个档次,甲正对着焰火施放的湖边,是专门给镇上的士族大家坐的;乙稍微次之,专门给地主、员外一类坐的;丙最次,专门给有钱但地位低下的商人家坐的。三个包厢用绳子围着,在里面做了标记,出入都靠对牌。
赵家前不久做了一笔大生意,狠赚了些钱财,买下了东大镇往西三里地的杨家沟相连的两百亩上好的田地,赵老爷又使了银子托了关系,捐了一个九品的闲职,真正成了员外爷。这次看焰火,赵家也总算脱离了商人的行列,从丙级上升成了乙级。
虽划定了大概地方,但包厢里面并没有定下哪家坐哪里,为了寻个好地方看焰火,赵家早上便派了家人带了桌椅板凳一类的东西过来占位,晚上又叫家人拿了新鲜的果子、糕点等吃食过来。
夏仕齐和陈氏早就到了湖边,正喝着茶和赵家夫妇、赵家的亲眷闲聊,每人面前都放了炭盆,倒也没觉得太冷。赵家下人在一旁架起了炉子,炉子上铜壶里沸水嘟嘟嘟冲着盖子冒出阵阵白烟。
赵家的亲眷多是商人出身,虽都有了钱后买了田地坐上了田舍翁,但镇上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商人出身,结交起来总有些被瞧不起的味道,他们自己也总觉得是低人一等,现在赵老爷捐了官,赵青枫又要和秀才家大娘子结亲,自然是十分高兴,对着夏仕齐和陈氏都是十分热情亲切,一时间倒是宾主尽欢。
“大郎、二郎,快过来!”夏仕齐看到儿女过来,招呼着他们。
小辈们的位置被安排在了大人们的后面,跟前排一样也是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夏晓晴和夏大姐自然坐到了陈氏的后面,一坐下便有丫鬟上来送茶水、糕点。
坐下没多久,随着人群的一阵欢呼,五彩烟花在漆黑的天空里炸开了,四周在湖面的映衬下宛如白昼。本来坐着的人,都不自觉地站了起来。随着不断打出的礼花越来越华丽,百姓的惊叹声越发地大了起来。
“哇!好漂亮!妹妹你看那焰火,竟像是彩菊一般。”夏大姐一阵激动地拍着手,又指了天边的焰火对夏晓晴说道。
夏晓晴在前世没少看过焰火,每次逢年过节市里就会组织焰火晚会,她之前任职的公司每年都会给焰火晚会提供不少的赞助,所以近距离看过不少次,再奇特的焰火对她来说都不会太惊奇了,但看姐姐这么高兴也不好破坏气氛,也附和着。
焰火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时辰,快到亥时才结束。看完焰火后,百姓们又各自散开,重新赏起灯来。
赵家下人看客人们都起了身,两下便把东西收拾了起来。赵家在街上茶楼定了包厢,这边散了便招呼大家过去。
“娘,我们还不回去啊?”夏晓晴看时间这么晚了,自家爹娘却完全没有回家的意思,不禁疑惑地问道。
“你困了吗?”陈氏牵着女儿,让她靠在自己身上,“等会儿在娘身上靠会儿,等到了丑时,我们走完百病后就回去!”
走百病,这倒是听过,就是一堆妇女穿着盛装在外面一通瞎走,夏晓晴想起以前在小说里看过的情节,不觉有些纠结,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爬上温暖的被窝。
“娘,我不困,这茶楼呆着不好玩,我想下去看看灯,你让大哥、大姐陪我一起去吧。”这么呆在茶楼喝茶也没意思,还不如再去玩玩,顺道让大姐和未来姐夫培养一下感情。
相对于茶楼的冷清,灯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不断,早就吸引了几个孩子的注意力,看夏晓晴如此说,都附和吵闹着要下街上去玩。
“这下面这么多人,想必不安全,还是算了吧。”陈氏拍拍女儿的手说道。
“还是让他们去吧,让他们陪着我们这群好人家怪可怜的,让管家他们跟着必不会有事的,就让他们在下面玩,我们在上面也能看着。”赵夫人掀起帘子往下面看了看,又吩咐儿子道,“枫儿,你陪弟弟妹妹们下去玩吧。”
赵青枫就盼着母亲这么说,得了令,领着一干小孩就往下面走。
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意外
“小心!”人群拥挤,看着夏大姐被一个壮硕的妇人撞歪了身子,脚一滑向一旁摔去,跟在后面的赵青枫,赶紧窜上前去准备接住她。
夏大姐被人猛地一撞,眼看自己就要滑倒,身旁却没有其他的支撑,心里暗暗想着这次丢脸是丢定了。
眼看自己离地面越来越近,夏大姐认命地闭上眼睛,等着疼痛袭来,没想到自己接触到的不是冰冷的大地,却是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哇!居然还有英雄救美!”夏晓晴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姐被大力士妇人从自己身旁撞开,愣了一阵才回过神来,正准备上前营救,就看见赵青枫飞地一般往大姐那冲过去,圆润飞身体显得十分的灵活。
“没事了!没事了!”赵青枫感觉到怀里的身子还在微微颤抖,于是收紧了手臂,揽着她轻拍着安抚道。
夏大姐心怦怦地跳着,身子也不住地发抖,好一会儿才缓和下来。睁开眼便看见一脸关心的赵青枫,意识到自己是躺在他的怀里,心又激烈地跳动起来。
“我没事了!你快放开!”夏大姐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红着脸小声地说着。
两人离得近,吐气如兰,赵青枫职责觉得一阵少女特有的馨香袭来,顿时失了神,不禁没松开手,反而把夏大姐揽得更紧了。
“你还不把我放开!”夏大姐咬着牙说道,用手去拍赵青枫的手臂。
“是我……唐突了!这就放!”赵青枫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松开手,把夏大姐的身子扶正,一只手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地护在纤细的腰线旁,把夏大姐往路边引,“中间人多,还是靠里点安全!”
“姐,你没事吧?”夏大郎问道。看着靠着大姐的赵青枫,微微皱眉,不禁以眼神警告着让他赶紧放手。
夏晓晴在一旁看了大哥的表情,暗自觉得好笑,只是看到关注的人多了,又想到这是古代,容不得这样的事,只好赶紧前去把赵青枫挤开,自己扶住大姐,“大姐,吓着了吧!”
夏大姐刚才只顾着赵青枫,现在才看到弟妹围了自己一圈,理了理衣裳,不好意思的回到:“刚才是有些吓人,现在没事了!”
“那大婶也太厉害了吧,真是个大力士,一下就把人撞飞出去了。”夏晓晴想着都觉得神奇,“对了,那大婶人呢?怎么撞完人就跑了!也不知道道个歉!”
这时众人才想起应该去找肇事者算账,往周围一看,却早已没了那妇人的身影。
“姐,要不我们回去吧!”夏晓晴建议道。街上人山人海的,古代又不像现代有警察维持秩序的,再发生点什么意外也是有可能的。
“不用,四郎他们还想玩呢!我没事的!再多玩一会儿吧!”夏大姐不想扫大家的兴,一年到头这么热闹的日子可不多。再说她自己也还想多玩一会儿,马上就要出嫁了,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这么痛快地玩了。
“逛了这么久,你们也应该走累了!几个弟弟也应该饿了!我们去前边吃点东西吧,前边街口那孙家做的羊羹可是一绝!还有隔壁徐家的黄桂稠酒也是极为爽口!”赵青枫也不想这么快回去,便建议道。
这个建议极为实在,都是些半大的孩子,玩乐和美食是最有吸引力的,于是马上获得了一致赞同,赵青枫领路,一行人便朝着前面街口进发了。
夏晓晴远远便看到写着羊羹的布旗迎风飘扬。
孙记羊羹是一间临街的小吃店,铺面不大,以夏晓晴估计最多也就二三十平米左右,屋里只摆下了四张小桌,好在屋外街面上也摆了三张桌子。
铺子门口靠左的地方用青砖砌了大灶,两口大锅正熬煮的浓汤,顺着白烟散发出阵阵肉香,店主老两口正站在大灶钱忙得热火朝天,两个伙计肩上搭着白色布巾,双手托着大红木盘,穿梭于铺子中,一派热闹景象。
“赵大哥,你看没位置了,我们吃不到了!”夏二郎指着听里面,一脸失望地说着。
孙家羊羹平日生意本来就好,今天上元节生意更是了不得,赵青枫早就意料到这种情况的,“不怕,我和这店家极熟,肯定有得吃!”
说罢便前去给掌柜夫妇打招呼,赵青枫和掌柜说了几句,又指了指站在不远处的夏家姐弟,孙掌柜朝着夏家兄妹点了点头,找来一个伙计吩咐了几句。
没一会儿赵青枫便带着伙计过来了,“我和孙叔说好了,让伙计在旁边巷子口帮我们摆张桌子,我们就在那吃。”赵青枫指了指大灶平的巷口,让跟随的家人去帮忙伙计摆桌椅。
那伙计带着赵家下人几下便把桌椅摆好,还挂了顶布,看得出来伙计的动作十分熟练,应该是经常出现加位的情况。那伙计又在巷子口两边挂上了几个灯笼,巷子陡然明亮了起来,和灯市融为一体。
“来,都坐下吧!我已经吩咐孙叔把阳光煮下了,马上就可以吃到了!”赵青枫招呼着众人坐下。
赵青枫和夏家姐弟坐一桌,伙计在旁边也给赵家下人摆了桌子。
赵青枫趁着还没上菜,便派墨书带了人去隔壁徐家摊子上买黄桂稠酒。
孙掌柜动作十分麻利,没一会儿便派伙计把煮好的阳光送了过来,托盘上整齐地摆放着八只大瓷碗,碗里堆满了食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来,来,大家趁热吃!”赵青枫招呼着,亲自端了一碗放到夏大姐面前,又觉得自己做的太明显,又端起一碗放到夏晓晴面前,“二妹妹,你也吃!”
只看到斗大的瓷碗里,装得满满的阳光!唉,虽说是熟人,但这店主太热情了点吧,每碗放这么多材料也不怕亏本,自己怎么吃得完啊!夏晓晴看着眼前的大碗,有种无从下嘴的无力感。
“大哥,吧帮我吃些吧!这太多了,我吃不了这么多!”夏晓晴看夏大郎吃得高兴,便主动匀了些给他,夏大郎很高兴地接受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遇乞儿
夏晓晴拿起筷子把碗里剩下的拌匀,也跟着吃了起来。其实这所谓的羊羹,也就是后世的陕西名食羊肉泡馍,只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使用这个直白的名字。
夏晓晴以前来镇上时,也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吃过两次,每次都觉得有一股压不住的羊膻味,试了两次后便再也不敢尝试了。今天大家兴致都高,她也不想扫大家的兴,好在分了些给大哥,自己就剩小半碗,也不会太浪费。
这老孙家羊羹吃着还算不错,比之前吃的两家味道可说是好多了,用料新鲜汤头也算浓厚,怪不得生意如此之好。乳白色的黄桂稠酒,也是汁稠醇香绵甜适口。这未来姐夫果然是个地道的老饕,哪都能找到好吃的。
夏二郎许是玩得高兴,体力消耗大,早就把晚饭消化了,刚才只顾着玩了,还没觉得饿,直到这香喷喷的羊羹端上桌,便才觉得饿得狠了,几下便把一大碗羊羹解决完了。
“二郎,还中吃吧?要不要再来点。”赵青枫看夏二郎两下便把那一大碗吃了个精光,微微得意地问道。
夏二郎喝下最后一口汤,舔舔嘴说道:“够了!我吃够了,不要了!”
“这家味道还行,只是比我家做的还是差了一些,赵大哥爱吃这羊羹,下次去我们家,我叫姐姐做给你吃。”二郎这娃一贯滑头,逮着点由头就要在未来姐夫面前,不予余力地夸赞自己家姐姐。
“好……好……我一定去!”赵青枫笑呵呵地应下了,边说还一边往夏大姐那边瞄,看她虽是红着脸嘴角却是带着笑,想来也是愿意,心下也是高兴。
年后就要开始准备婚事了,哪里还有让这两人见面的时间!夏晓晴看着眼前坐在桌子两端傻傻笑着的两人,突然感觉幸福原来如此简单,鼻头有些微酸,却不禁生出些许羡慕来。
夏二郎吃了羊羹,又喝了一大碗黄桂稠酒,不禁感到尿意横生,向店伙计打听了近的茅厕,便对直往前巷拐角处的公共茅厕走去。
到了才发现那公共茅厕因为过节的缘故,早已是人满为患,两个蹲位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越是人多越是尿急,看着眼前行使缓慢的队伍,夏二郎实在忍不住了,顾不得许多,使劲咬牙憋了憋,便捂着裤裆疾步往巷子深处的阴暗处走去。
“嗯……终于舒服了!”好不容易释放完毕,夏二郎舒服得哼哼了两声,才慢慢地提起裤头系上腰带,转身往回走。
哐当!
什么声音?夏二郎疑惑地转过身去,往刚才撒尿的垃圾堆看去。只见高墙的阴影下一团黑影在徐徐移动。
“是什么东西?快出来!”夏二郎大声叫道。
那团黑影听到声音,咻地一下停下动作,又变成了一摊静止的垃圾。
夏二郎平素也是个胆大的娃,对那团黑影很是好奇,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就要上前去探秘。
“出来,出来……”夏二郎伸长手拿着树枝使劲往垃圾堆里捅去,虽说他胆子挺大,但万一跑出来个怪兽什么的,还是挺吓人的,为了自身安全还是微微站远点好。
使劲捅了两下,也不见那团东西再动,夏二郎确定自己没有眼花,越是看它不动越是跟它教上了劲,拿着树枝把上面的垃圾杂物一层层剥开。
不一会儿便看到下面抱着头蜷缩着的孩童身影,凌乱打着结散发着恶臭的头发,四处开裂脏得发亮的单衣,冻得通红发肿的赤脚,浑身还带着尿臭味,想到气味的来源,夏二郎尴尬了。
“喂?你是谁?你怎么在这儿?”夏二郎用树枝轻轻地碰了碰乞儿,“那个……我不是故意尿你身上的,谁让你躲在这垃圾堆下面。”
“……”
“喂,你怎么不回话,难道是个傻子?”夏二郎自言自语地说道。
“那孩子被我踩伤了脚跑步了多远,你们四处看看!”
“那边有声音,老三,你过去看看。”
一阵喧闹声在巷子口响起,接着便有人朝巷子深处走来。
那乞儿听到前面声音,全身如落叶般都动起来,猛地抬起了头,伸手抱着夏二郎的大腿,对着他露出祈求的目光,喃喃地道:“救我,求求你!救救我!我不要被抓回去!”声音虽然虚弱但是却透着坚毅。
咦,这不是上次自家门前见过的那个乞儿吗?怎么在这儿?
糟了,裤子!看着那一身乌黑的小乞儿,夏二郎脸皱成了一团。
“你便抓着我的腿啊!啊!远点!远点!新裤子都被你弄脏了!”小屁孩也是很臭美滴……还好夏二郎还是属于那种有眼力劲的娃,没光顾着裤子,看着小乞儿的表情便知道事情不对,听到逐渐靠拢的脚步声,赶紧拿起周围的垃圾往乞儿身上堆,让他藏好不要出声,然后拉下裤头,背着身子装作一副撒尿的样子,为了显得逼真,夏二郎还使劲憋出了几滴尿来。
“老三,找到了吗?”巷口一个沙哑的男声问道。
“不是,是个小子在里面拉尿!”矮个男子回道。“小子,看见一个这么高的乞儿了吗?”看到撒尿的小子回过头来张望,男子问道。
“没看见!”夏二郎侧着身子摇了摇头。
好在那男子也没纠缠,转身回了话,“这里面没有!”
“那,再去前面巷子看看!”
“好的,大哥!”
听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夏二郎才提了裤头,探身往巷子口看了看,确定之前的人没了踪影,才低声地说道:“你出来吧,他们已经走了!你安全了!”
“你出来啊!”夏二郎又叫了几遍,却还是没有反应,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不会被垃圾压着憋死了吧。
夏二郎心下一急,便大力地刨着面上的杂物,几下便把小乞儿刨了出来,只是轻轻一推小乞儿便倒在了地上,已然已经昏死过去。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遇乞儿(下)
夏二郎蹲下身子,伸手往乞儿身下探了探,还好!总算是还有呼吸,只是脸上温度却高得有些烫人,远远隔着都能感到热度,想是穿得单薄受了风寒。
只是,眼下该怎么办?看着地上不省人事的小乞儿,夏二郎不禁挠了挠脑袋,有些为难!大过年的遇上这事也真是晦气!
把他扔在这吧,他肯定会活活病死,自己也狠不下这心,再怎么说之前也是见过一面的,再说刚才的那两人也许还会再找回来,看刚才的情形这乞儿肯定是遇到拐子了,那些拐子可不是好人,看着都凶狠!
但是要靠自己一个人把这小乞儿救走肯定也是不现实的,还是去找大姐他们吧,有大姐他们担着,就算回家爹娘怪罪下来,也有人顶着。
夏二郎打好如意算盘,又把乞儿拉回墙角下,拿起一旁的垃圾杂物又把他埋了回去,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埋得又快又好!
老孙家羊羹铺,夏大姐一行人早就吃完了桌上的食物,就等着二弟上完茅厕回来,便好回去茶楼和长辈汇合。
“二郎,你这是怎么了,出门前才换的干净衣裳,怎么弄得这般污浊不堪,刚才都好好的,莫不是摔着了吧?没伤着吧!”夏大姐看着着急匆匆跑来的二弟,一脸担心地说道。
“不是,不是!跑的,累死我了!容我喘口气!”夏二郎一路奔赴回来,累岔了气,深吸了两口气才缓过气来。
“大姐、大哥,你们快跟我去救人。”夏二郎拉着大姐的手,就转身往前面巷子跑,大姐心子软,救人的事找大姐准没错,而且未来姐夫为了大姐,也不会袖手旁观。
“轻点,轻点,这是去哪啊?”夏大姐一时竟然没办法挣脱弟弟的手,只能跟着他跑。
夏大郎看着夏大姐被二郎拉走了,也只能跟着他们后面追,赵青枫最是紧张,在后面追得飞快。后面又是丫鬟、婆子、小厮的,全都拔腿往前面巷子跑,一时间乱成了一锅粥。
“二姐,我也要去!”看着没了影的人群,三郎、四郎垮着脸满脸委屈看着夏晓晴异口同声地说道。
这双胞胎还真是有默契!夏晓晴紧紧牵着两个小弟的手,不准他们跟着去。
“二姐早就告诉过你们,遇事要淡定,你们人小最是不能凑热闹,不知道人多的地方坏人也多啊!安心地等着,他们一会就能回来!”夏晓晴也想跟着去看热闹,只是这里还有三郎、四郎两个小的要顾,还是安全第一。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刚才跑走的一群人又回来了,夏二郎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个小厮背上背着一个瘦弱的身影,快步往摊子边走,一群人在旁边护着。
到了摊子上,又有人拿了两根长凳拼凑在一起,把那昏迷着的人放了上去。
“伙计,快打碗温水来!”一个婆子交待着铺子伙计,一边大力去掐躺着的人的人中。用了大力,那乞儿才微微张开了眼睛。
“水……水……”婆子从铺子伙计手上接过装水的陶碗,缓缓地喂了进去。
“少爷,他烧得厉害,得请大夫!”那婆子摸了摸乞儿的额头说道。
赵青枫见状赶紧派了小厮,去附近的医馆请大夫过来。
“姐,这是咋回事啊?”夏晓晴问着站在一旁的夏大姐。
“我也不清楚,二郎一路上也没说清楚,好像是二郎去茅房的时候发现的,之前也见过的一个小乞儿,只说烧得厉害,说是他看着不忍心,才央了我们把他救回来。”夏大姐顾着未来夫婿,不好上前去看,只在一旁站着看。
没一会儿,小厮便带着一个穿着长褂背着药箱,长着山羊胡子的老大夫回来了。
老大夫还是很有道德修养的,并不因为病人是乞儿,而做出嫌弃的样子。仔细地问了情况后又耗了脉后说道:“只是寒邪入侵,并没伤及肺脉,喝两副发汗解表的药物,解了外邪便无大碍了。只是这乞儿穿着单薄,这外面天寒,也不是救人之地,最好还是送到医馆去,这乞儿手脚上还有好些冻疮,最好一并上药。”
“这样倒好,也省得送回家里麻烦!”赵青枫从荷包里取了银子,递给小厮墨书:“墨书,你陪着张全家的一起吧这乞儿送过去,晚上就留在那儿看着。”
“二郎,等这乞儿的病好了,我就派人接你过来看他。”赵青枫看夏二郎眼巴巴地看着,于是说道。
目送着乞儿跟着大夫走了,赵青枫便领着几人往回走,耽误了这么久,长辈该等急了,没走出多远果然碰上了前来寻他们的家人。
原来时间早已经过了丑时,有不少百姓出来走百病,街上的人群又多了起来,更显得混乱,赵家长辈看孩子们还没回来,担心他们路上遇到了危险,刚才便听说一晚上走失了两个孩子,踩伤了三个人,撞坏了一辆马车,这还只是前半夜的事,现在街上出来的人更多了,不知要发生多少祸事呢!还是赶紧把人找回来要紧,所以便派了家人出来寻找。
好在之前赵青枫便派了人回去,说了他们的大概方位,所以找起来倒也不费劲,没出现找人找死人的情况。
“枫儿,你也是的,带着弟妹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亲家都担心了!”看着孩子们回来,赵夫人对着儿子微微有些埋怨地说道。儿子也老大不小了,还这么不知分寸,万一弄不好要是出个什么事,这亲家恐怕就要变成仇家了。“还不快去给你岳父、岳母赔不是去!”
“孩子们回来就好,亲家不用太过苛责,想是他们几个小的太过贪玩所致,怪不得青枫。”陈氏看着儿女走得红扑扑的脸,温柔地说道。“只是这时间也过了,孩子们看着也累了,不若早点散了吧!”
“也是……也是……我已经打发家人过去叫了车,就在外面街口等着,过去便是了。”赵夫人有着商人妇的特质,办起事来干净利落,让赵青枫引了夏家人过去,也亲自陪同着把他们送上了车。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开年
正月十五一过,这个年便算整个结束了,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夏仕齐收拾了被褥和换洗衣裳,准备继续回镇上雪溪斋坐馆,这次回去还带上了夏大郎,从今年开始夏大郎也要在雪溪斋附馆了。
夏大郎聪慧读书又刻苦勤奋,夏仕齐也一心想培养儿子出人头地,夏大郎一直在乡下族学读书,族学的先生学问再好也必然有限,特别是夏仕齐去了雪溪斋后,更是觉得两者的差距,便买厚礼托了雪溪斋里专管教务的崔夫子,好不容易挤出了一个名额,待抽考了夏大郎的学问过了关,才让夏大郎插上了班。
雪溪斋作为镇上最好的学馆,束脩自然也是不菲,但夏仕齐好歹也是学馆先生,还是有折扣可拿的,只是这样算下来也比族学的束脩贵上了三倍不止。
雪溪斋里请的先生多是镇子周边的,有许多都是像夏仕齐一般几天回一次家的,所以雪溪斋也专门为先生们准备了宿舍,只是为了节省房间都是两人一间屋子。夏大郎学费是省不了了,但好在夏仕齐有宿舍,炕也够大,倒是把在外租屋的钱省了。
“相公,这罐子里是肉酱,早上夹馍吃也方便,吃面的时候多放点,……这是大郎喜欢的腌萝卜条……这罐子装的是亲家使人送来的糟鱼,你也吃过,味道不错,我装了两罐,你拿一罐给同屋的张夫子,大郎以后还要麻烦他照顾……”陈氏指着桌上的一堆罐子一一细数道。
雪溪斋宿舍也有厨房,住宿的先生可以自带米面借了厨房自己做饭,也可以每月交上四十个钱个斋里,由斋里每天供两顿饭。夏仕齐为了方便也为了省钱,也是交了钱在斋里吃的。
只是这管灶上的婆子平日还要做洒扫的工作,且并不擅长饭食,所以做出来的吃食多是粗糙不堪,只能说是填饱肚子,想满足口腹之欲,是万不可能的。
而且斋里厨房因为收费便宜,饭食多是以素食为主,要隔上好几天才能吃上一段荤肉,营养肯定是不够的。
夏仕齐早就被家里养挑了嘴,最先也是不能适应,才去雪溪斋还没一个月便瘦了一大圈,陈氏最初还以为是帮忙地里秋收累的,后来听丈夫偶尔抱怨斋里的伙食,才知道是因为吃食的缘故。
陈氏知道丈夫节省,只在斋里吃饭,舍不得另外花钱去外面下馆子打牙祭。自从那以后,每次夏仕齐回镇上,陈氏便做上一堆耐放的熟食、肉食,让丈夫带过去配饭吃。
这次儿子去雪溪斋附馆,也是在斋里搭伙吃饭,陈氏更是不放心,生怕两爷子受了苦这下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
“对了,二妞,再把早上蒸好的糯米丸子用食盒装货时那个给你爹带去,那东西耐放又管饱,味道也好,每天蒸上几个当早饭吃着也方便!”陈氏交待着。
“对,那?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