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庚麻溜的喝着粥;要李谷继续说下去。
“沈淮这时候决意离开梅钢;就说明梅钢二厂建成投产已经不成问题了;”李谷说道;“只要梅钢二厂投产运营不成问题;梅钢全盘接手东华市钢;应该是有能力消化东华市钢的。难道淮海省最大钢铁企业的头衔;对沈淮就一点没有吸引力?现在沈淮决意袖手旁观;看似把谭启平推入更尴尬的境地;但同时必然会叫省钢集团渔翁得利——我想沈淮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省钢集团今年的钢铁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吨;要是能全盘接手东华市钢;包括接手东华市钢对合资钢厂的股份;总产能就将突破二百四十万吨。难道沈淮看不到;省钢有多么渴望把东华市钢吃下去吗?”
田家庚搁下碗思考李谷所说的问题。
虽然国内钢铁市场;目前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还需要向海外进口大量的钢材;但就区域市场来说;抢占周边市场;意味着更低的运输成本、更有效的市场控制;也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故而梅钢在一定程度上;跟东华市钢以及省钢集团;在淮海省范围之内;是存在着直接竞争的。
更为关键的;梅钢与省钢;到底哪家是淮海省第一大钢企;还将涉及到未来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倾斜问题。
目前淮海使没有特别重量型的重工企业。
要是有一家钢铁企业;有希望挤进全行业前十、甚至前五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其进行全力的扶持;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扶持;同时也意味着人才及资金以及其他省内资源大量的流入。
资源总是有限的;过去梅钢并没有得到省里多大的支持;说到底;过去的梅钢还有些不起眼;省市没有理由把有限的资源向梅钢倾斜。
一旦梅钢兼并东华市钢;钢铁总产能就能迅速扩张到一百七十万吨;超过年产能才一百五十万吨的省钢集团;成为全省第一大钢铁企业;省委省政府要是还不给梅钢更多的政策扶持;各方面都说不过去。
“我们不去管沈淮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单纯就省钢集团出面接手解决东华市钢的问题来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田家庚问李谷。
“就从全局来说;省钢兼并东华市钢;还是有利的。钢铁产业;有着资本密集型的特性;有着明显的规模效益。由省钢兼并整合东华市钢;应该会有正面的效应。”李谷说道。
“那就行;赵秋华要是提出由省钢出面;解决东华市钢的问题;那就应该支持嘛;”田家庚说道;“至于其他的;我们也不要想太多;也指不定沈淮的目的;就是要把省钢拖进他的局里去呢?”
“田书记你认为沈淮的目的是这个?”李谷疑惑不解的问道;“不过;省钢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都还是有优势的;应该是有把握消化东华市钢的。沈淮这时候把东华市钢推出去;叫省钢消化掉;对梅钢有什么好处?”
“你啊你;有时候就是想太多;”田家庚笑道;“现在看不明白;不妨等些时间再看。沈淮要是有什么意图;总会浮出水面的。”
宋炳生在书房里不停的踱着步子;手托下巴;脸阴得能拧出水来。
从燕京回来有半个月;他静观形势;没想到静观出这个结果出来。
谭启平凌晨赶到徐城;临时在市驻徐城办住下;但一宵没能合上眼;一早就赶到宋炳生在徐城的家里。
谢海诚这段时间也在徐城;沉默的坐在沙发上;他琢磨不透沈淮这小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似乎他们打头就没有把沈淮琢磨明白过。
苏唯军没有过来;但苏唯军的儿子苏恺闻在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苏唯军的态度。苏唯军这时候不露面;就表示他是支持谭启平的。
市里不能自行消化解决市钢的问题;那就没有办法再阻止赵秋华插手进来;就没有借口不再向省里、向钢求救。要不想局面变得更坏;宋系就要放弃一定的地盘;跟赵秋华妥协。
赵秋华已经露出獠牙来;谭启平也不知道要妥协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赵秋华满意。曾经以为将东华经营得固若金汤;没想到转瞬间就差点给别人翻盘。
“市钢的问题;海丰跟长青集团能不能接手?”苏恺闻发声问道。
苏恺闻跟他老子学了很多;知道一旦东华的口子给赵秋华撬开来;接下来整个形势都会对他们不利。
赵秋华是省委副书记;是省长;是中央委员;是总理胡至诚的嫡系;他在淮海省经营多年。在淮海省;赵系沉淀下来的力量甚至比初来乍到的省委书记田家庚都要强。
在东华;市委组织部长虞成震得到赵秋华的支持;就敢跳出来跟他们唱对台戏。一旦再叫赵秋华往东华塞一两个重量级人物;再叫他们将市钢集团夺过去做桥头堡;赵系在东华的力量就会得到极剧的扩张。
接下来赵系就会对梅溪新区伸手;继而甚至想着将谭启平赶出东华;将东华完全变成他们的地盘;都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苏恺闻哪怕是为自己的前程;也不希望叫赵系在东华的伸手太快;势力扩张太快。
面对苏恺闻发声询问;谢海诚只是抿嘴苦笑。
虽然他跟孙启义能凑出两亿的资金;但东华市钢的问题并不完全是资金的问题。海丰跟长青集团;两亿资金也不是白捡过来的;投资市钢;但如何保证这笔投资的安全;而不是给市钢这个无底洞吞噬下去?
如果沈淮跟谭启平没有这么深的矛盾;如果沈淮跟宋鸿奇一样;是值得投入资源进行大量培养的接班人;而不是很可能会反咬一口的白眼狼;最佳的方案自然是梅钢兼并市钢;海丰跟长青集团向梅钢注入更多的资金。
这样宋系就能迅速掌握一家进入全行业前十的大型钢铁企业;使得东华市彻底的成为宋系不容他人觊觎的地盘;以帮助宋系在淮海省抢占更多的制高点;以形成跟田赵二人分庭抗礼的局面。
只可惜;所有美好的设想;都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沈淮这个白眼狼;不仅袖手旁观;还狠狠的插了他们一刀。
熊文斌的态度转变;其他人不清楚;谭启平是心知肚明的。
在喷爆事故发生后;他两次找熊文斌谈话;也是旨在缓和之前的紧张关系;就是想着一旦市钢局面难以收拾;就让熊文斌重返市钢主持大局。
谭启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相信熊文斌能看到他的用意;他也能看出熊文斌有所意动;并没有拒绝的意思。
熊文斌突然转变态度;借病住进医院;不再露面;叫谭启平怎么相信不是沈淮在背后捣鬼?
谭启平现在有些后悔;一开始没有跟熊文斌直接把这层意思挑明;反而叫沈淮抢了先;叫他失去主动。
谭启平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他不仅要收拾市钢这个烂摊子;希望苏唯军、宋炳生能支持他跟赵秋华进行妥协;他还要考虑宋系对他的态度跟看法;会不会因此这次危机而变化。
他担心宋系所有人都质疑他掌握局面的能力;那才是对他最致命的打击——沈淮的目的就是这个吧?
看到谢海诚脸上的苦笑;谭启平知道海丰跟长青集团不可能接手市钢这个烂摊子的。他们需要从他身上得到的是利益;而不是无私的用两亿资金砸进无底洞帮他解决问题。
谭启平思虑良久;说道:“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市钢的问题;市里是没有能力解决了。我考虑很久;想到这么一个方案;请宋省长跟谢总你们帮我参详参详……”
宋炳生点点头;要谭启平接着说;他现在也知道他的话对沈淮这个孽子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市钢目前的资产可以分作两块;一个是在合资钢厂所持的股份;一个就是市钢的炼钢线及附属公司;”谭启平说道;“现在要是什么都不做;就叫省钢出面接手解决市钢的问题;那相当于说;市里要把市钢白送给省钢。我想着;是不是由海丰、长青集团联合起来;出资收购市钢在合资钢厂的股份;市钢在获得这笔资金之后;跟省钢的谈判;也不至于会太被动。”
宋炳生看向谢海诚。
谢海诚没有轻易表态;只说道:“我跟孙启义打电话;看他有没有时间到徐城来一趟。”
市钢是个烂摊子;那是对市钢整体而言——海丰及长青集团;都没有足够的资源跟能力;去消化这个烂摊子。
但不意味着市钢身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合资钢厂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目前的建设情况良好。
而且为了保证合资钢厂的建设;不仅日方富士制铁抽调大量的管理技术力量;市钢也把剩下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投入合资钢厂;保持建设进度。
而且合资钢厂位于梅溪镇大工业布局之中;借助梅溪电厂及梅溪港码头以及围绕梅钢形成的外围产业链;合资钢厂将来的盈利预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如果不去管市钢其他的烂摊子、烂肉;就市钢在合资钢厂所持35的股权;可以说是香饽饽。
问题在于;市钢起初为合资钢厂这35的股权出资亿;海丰跟长青集团;要想得到这块香饽饽;到底要拿出多少钱来才合适?
这个价格太高;谢海诚当然不干;但看谭启平的架势;似乎也不愿意价格太低。
宋炳生倒是急切;见谢海诚是有意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就直接问谭启平:“这部分股份;东华市里大概能同意什么价格转给海丰跟长青集团?”
“市钢当初出资一点二亿;合资钢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目前情况良久;再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就能正式投产盈利。我想;要是低于一点五亿;我没有办法说法其他常委同意这个方案……”谭启平说道。
宋炳生点点头;市钢当初拿出一亿两千万;加上利息;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一亿三千万;现在海丰跟长青集团联合起来;出资一亿五千万;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就相当市钢在这笔交易里能净赚两千万以上。
合资钢厂项目;是谭启平一手促成的。
谭启平要保证在这个项目上不能让市钢亏损;这个不难理解。
市钢当然不会直接从海丰及长青集团手里直接获得一亿五千万的资金;而是将之前一亿两千万的贷款债务跟股权同时转移到海丰跟长青集团的头上;再额外获得三千万资金的补偿。
对市钢来说;消减一亿两千万的债务;再额外获得三千万资金的补充;对缓解当前的危机;也有极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市钢问题的解决;即使还需要省钢接手;东华市里也能掌握一些主动。
这个方案;也能叫谭启平在东华市常委获得支持;扳回些主动。
而且这个方案;对宋系也是有利的。
目前就看谢海诚对谭启平的这个出价;满不满意了。
“行;我打电话给孙启义;让他直接过来谈。”谢海诚说道。
他知道谭启平的这个开价不高。
市钢对合资钢厂投入的资源;可不止一亿两千万的资金;还包括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个价值很难估计;但绝对不会低。
市钢要不是大量的骨干力量;给梅钢及合资钢厂抽走;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生产事故。
而且合资钢厂即将建成;此时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意味着投资风险大大的降低。
见谢海诚说得这么干脆;谭启平这些天来也难得的露出一些笑意;局面至少没有完全失控掉;想到沈淮那么张;心里忍不邹恨的想:小兔崽子;你以为这么搞;就能把我掀翻掉吗?
第四百二十章
到十二月底,东华市由市钢喷爆事故诱发的混乱局面,渐渐清晰起来。
解决市钢危机的方案,各方面也逐步达成共识。
省钢有省长赵秋华撑腰,在东华有市委组织部长虞成震等人为援应,但想要一点代价都不拿出来,就想以国有资产划拔的方式,白白将市钢集团拿过去,不要说谭启平、高天河不愿意,东华市其他人也不会愿意。
市钢虽然是个烂摊,但身上好歹也有几块好肉,凭啥都白送给省钢?
由海丰跟长青集团承接合资钢厂的股权以及市钢当初为出资所产生的?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