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职业与爱情的大道上一日千里之时,你可以清醒地保留着随时随地选择留
学的权利与自由,但为了国内激动人心的事业与爱情,清醒而自豪地选择不出
国——当然,每年三次的长假去巴黎、罗马或“翡冷翠”喝咖啡,则是另外一
回事。
我要继续追逐你的成功,陶醉你的幸福,所以我期待下次见面,我们不必
再预约三年啦。我想……两年差不多吧。那时我们见面,你的人生一定是更加
美丽、更加辉煌!
老地方,新东方,不见不散。
徐小平
种瓜得瓜,牙医拔牙
亲爱的徐老师:
我是《图穷对话录》的读者,今天再次阅读了这本书,更急切地想跟你取
得联系。三十而立,多少也有一点分辨是非的能力,你的书写得很恳切,也很
坦白。我是九二年考上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大一的时候由于对专业不
满、不适应而休学一年,随后自我心理调节还算奏效,平静而自足地过到了大
四结束。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萌生了改专业的念头,我报考了北京大学经济系金融
专业的研究生,没有考上。但自我感觉还是学到了一点书面的知识。九八年毕
业后一直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艰苦
但没有经济效益的科室。频繁的24小时值班加上手术占用了大量时间。由于看
不到希望才想到了出国。上过新东方的gre寒假班,gt考了一次,成绩中等偏
下,尚未申请。
现在我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考gt,担心又跳进一个美丽的陷阱;
报考修复专业(口腔中较来钱的一个专业,风险小)的研究生?就算直博也要5
年;还是开齿科诊所?执照有一点眉目,但资金、病源却没有把握,更重要的
是今后发展的空间;继续留在科里,虽然有了一些技术(中高级手术)和社会关
第 10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系的沉淀,但职业风险(医疗事故,权利斗争)太大,而且可能清贫一生……
我有一个患难与共的女友,坚决反对出国。父母也反对。所幸的是,无论
如何我还是能够从努力中得到快乐,对金钱没有太多的贪欲,但是钱这种东
西,不好说。
归根到底,我是一个智力中上,心智一般,有一定承担风险的能力,诚实
可信,有点好高骛远,理想主义,有点懒惰的人。走了很多弯路,渴望得到徐
老师的指点。不知道能否在电话中聆听徐老师的教诲。
巴涯
尊敬的巴涯医生:
首先,我要恭喜你有一个爱你并理解你的女友。这样的女孩子是不多见
的。这真是你的福气!你要为此狂欢和庆幸,一生呵护她。
其次,我建议你走做牙医、悬壶济世、拔牙赚钱的道路。这是天下牙医天
经地义惟一的、或者是最好的选择和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牙医大路在于
牙。如果放弃这个天经地义的事业不做,而想做其他,只能使你人生的道路越
走越窄,最后陷入巨大困境。
不要说你“对金钱没有太多的贪欲”,更不要陷入对于金钱的抽象思考里
去。只有挨饿的人,才会漠视美食;只有贫穷的人,才会憎恨财富。而你,只
需要反问自己一句:你惟一的专长、最大的技能是什么?你惟一能够贡献于社
会、服务于他人的技术是什么?不就是拔牙、洗牙、整牙、磨牙等等这些与牙
有关的行当吗?
而牙,则是幸福的根源啊!牙对于我们感知幸福的价值和地位,不仅比思
想还重要,甚至比性爱更崇高!设想:教皇与和尚在理论上是不需要性的,所
以,性对他们也许是多余的。通过宗教,他获得精神的全部快乐;但他获得肉
身全部快乐的惟一通道就是牙了——假如他的牙总是剧痛,吃斋就不香。食色
性也,色既没有,食亦无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
“牙好,吃斋倍儿香……”
我可不是和你开玩笑。我是非常严肃地告诉你,你坐拥一个多么伟大的职
业金山,一颗颗金牙,鳞次栉比,堆积成你财富的山脉,你却居然在叹息脚下
土地的贫瘠,为自己的人生出路烦恼。罪过,罪过!
我强烈建议你,忘记狗日的出国!努力开一个诊所,好好做你的牙医——
而且,一定要自己给自己做,这样才符合三个代表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的发展方
向!等到你的医术以及诊所做得比较成功的时候,带着也许已成为你太太的女
友,到世界各国去进行牙医旅游,看看人家是怎么办诊所、搞服务、做手术
的。把这些考察的经验带回来,继续办、搞、做……治很多人,挣很多钱,消
费并纳税,享乐加慈善,生儿育儿(只能生一个),侍奉双老,终于有一天发现
自己的牙也开始松动、掉落,于是发现自己也老了,于是退休,幸福地安度晚
年,并把手术钳庄严地传给儿子……
当你回首往事;你会骄傲地发现;自己这一生可没白活——头发掉光了,牙
口还齐全!
我有好几个牙医朋友就是这样,在京城,成了人们景仰的社会名流。虽
然,惟一的遗憾,是人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刻,总是肉体最痛苦的瞬间:牙痛。
徐小平
亲爱的徐老师:
真没有想到能收到你的回信,而且那么快,觉得很意外,也很高兴。看完
你的书,能感受到你的胸怀、阅历。你在做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相信你的思
第 11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想和观念会抽象化、概念化而成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并用更为生动的语言传达
给千千万万正在追求幸福,正在感受痛苦,或者能更幸福的人们。
你建议我做开业牙医,这是我在念书的时候就梦想的事。可是医疗是一个
特殊的行业,在美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在中国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
办到行医执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能办到执照,我会按照你的话去
做,无论能够筹到多少资金,或结果如何,我都会去尝试的。将来成功了,我
还会去念个mba或医院管理之类的硕士,再回来继续发展。
如果开业不成,我想我肯定不会去念什么硕博,应该马上辞职,到瑞尔齿
科去发展,接受它的培训,感受它的文化。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问一个上次问过、但你没有回答的问题:我有没有
可能去外企做一件与牙科没有关系的事情,通过努力得到商学院top10的录
取,去读名牌大学的mba。我实在太渴望成功了。
况且,女友是一家欧洲奢侈品公司的经理助理,英语专科(正在专升本),
工作8年,主管过人事、财务、进出口,有口译和谈判经验,是公司里的二号
人物。我想如果她出去读mba的话,会有更大的发展,事业上也应该有比我更
大的发展空间。
再次感谢您的回信,渴望听到您的意见。
巴涯
尊敬的巴涯医生:
谢谢来信,你的来信,使我欢乐!
我之所以欢乐,不仅因为你认同并接受了我的思想,还因为你提到了瑞尔
齿科。我在上一封信的结尾,说我认识几个开牙诊所的名流,其中之一,就是
指的这家著名牙诊所的老板邹其芳先生。他是我的好朋友。
邹先生毕业于美国排名第一的沃顿商学院,回国创办了这个事业。几年
前,我第一次听说他从沃顿回来,立即肃然起敬,但听说他的事业就是这个诊
所时,马上感到牙痛——我是如此的愚蠢,心里想:沃顿嘛,应该沃顿,干嘛
拔牙呢?
现在想起来,这是我几年前的价值盲区。我在《图穷对话录》那本书里,
曾经谈到过这个盲区并为后来清除了这个盲区而庆幸。我的这个认识上的变
化,其实代表了中国社会对于学历与事业价值观的一种变化。医疗产业,是美
国以及世界各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医疗管理,是沃顿商学院最著名的特色课程
之一;而创办自己的产业,是mba最高的成功象征之一;这个产业,无论是开
瑞尔齿科拔牙,还是进宝洁公司卖牙刷洁牙,其实都是一个目的——把我们的
知识与智慧,献给我们所服务的人群,献给市场经济的伟大商业。
连我老人家,都有这个认识上的白内障,可见,身为医生的你,也患有价
值观的斜眼病,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盲区,都是来自于思想观念的落后
啊!请问,看牙和小平咨询,或者f4唱歌,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神圣?当你的
牙和灵魂同时爆发痛苦时,你先找谁?肯定邹其芳第一,徐小平第二。至于f4
呢——让自个儿去f自个儿吧!(真不公平啊!)
让我继续说说瑞尔齿科的故事,假如有做广告的嫌疑的话,请读者原谅
我,我并不是想要他们的免费服务——牙医啊牙医,虽然我赞美你们,一想起
来,就令我浑身酸楚!
就在几天前,我和我景仰的邹其芳先生见过一次面,他告诉我,瑞尔齿科
现在已经发展到将近十所分部,并且,正面临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牙科市场,
无比浩大。当时我们兴奋无比。我们还谈到了许多美女,不笑,倒楚楚动人;
一笑,却青面獠牙,不知道她们想吓唬谁?其实,这都是四环素和批准它们的
第 12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主管部门,害倒了一代人的大牙,但却给了邹先生和你无限商机!
我问他,那些管理连锁诊所的人才哪里来?他说:所有连锁店的主任,都
是从瑞尔齿科第一所诊所培养出来的医生!啊啊,恭喜你,未来的瑞尔齿科诊
所所长!战略目标确立之后,还有一个如何通往目的地的问题。你的问题,果
然在你第二次来信中暴露了出来。这里我要好好阐述一下:
西方的牙医,从他们进入牙学院的第一天起,脑子里想的,手上做的,都
是为将来自己执业开诊所做准备。所以,他们不仅在牙科专业上合格,他们在
开诊所的相关环节:比如商业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市场开拓意识(如果没有
牙带着人来,牙医的牙,再好也就没有东西吃了!),还有公关意识(比如邹其
芳先生就深知这一点),甚至你还必须知道一些office politics,因为假如你
自己开诊所的话,如何平衡秘书和洁牙师的关系?如何在追求“剩余价值”最
大化的同时,保持对员工有效的激励?
当然,在中国,确实也有你提到的政府关系……
上述这些,都是新世纪、新的机会,对于牙医以及所有其他各行各业有野
心想成功的人才们——假如你想在这个最伟大的市场上利用你的专业技能赢得
商业机会的话——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什么?是我们
所生活的这个新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全新要求与挑战!既然过去的教育没有
给你做好这个准备,你就必须在浪尖上学会冲浪,在打击中学会击打。十年前
的牙医,也许只会拔牙就行了,但作为今天新新人类时代的新新牙医,就必须
在拔牙之外,学会上述的这些看似和牙无关但却与痛相连的能耐。谁让你活在
这个充满诱惑与机遇的时代呢!
当你为未来烦恼,我的读者们,应该烦恼的,是否就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和
素质?你居然在第二封来信里还想问我是否要读mba的事情,我看你的价值观
念和心理素质,真的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即使你能够把
你的牙诊所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也有可能惨惨戚戚地倒下去!所以,我希望这
封信能够武装你的心态,作为对你牙学院教育不足的一个补充。
总之,目前你一定要坚持“三个不要”和“两个要”:目前不要读硕士博
士(包括你的女友);目前不要出国;除了做牙医开诊所,更不要考虑什么外企
和mba。
要坚决努力争取得到开业执照,单干、独立、合作、合办都行。在经过努
力开业不成的情况下,要坚决争取加入瑞尔齿科或者同类的诊所,做一个杰出
的医生吧!做一段时间,但要时刻记着作为牙医的升级换代,就是管理或拥有
自己的诊所!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将来做了自己的或者瑞尔齿科的所长,记得给我一个
免费拔牙,假如我有多余的牙可拔的话!这样,我的信就不会白写啦!祝贺
你!
徐小平
ps:你的女友,她反对你出国,和我观点一样,可见是一个杰出的女孩。
你可不要用出国害了人家。你们的道路应该是:你开你的诊所,她做她的代
理,几年后,如果你的事业发展到了瑞尔齿科那么大,就让她辞职,你做首席
业务官,她做首席执行官,企业口号是:让天下有情人都有香吻(而不是牙齿
交缠在一起分不开。这是发生在河北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多么幸福的人生
啊!
假如结婚,和谁结——论语言专业的职业归宿
亲爱的徐老师:
我是一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英语系的学生,我叫丁楠。(徐小平注:得到
第 13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丁楠同学的同意,这里是她的真实姓名。)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新东方gre培训班,本来准备9月份考试的,但是ets宣布
改笔考后,我有了更多时间复习,也有了更多时间好好考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
什么。我原本计划去美国学教育专业,至于学成后回国干什么,一点概念也没
有。之所以选教育专业,是因为不少师哥师姐都是走的这条路,他们说英语专
业的出去也就是社会学、历史或者就是教育。其他专业很难出去,奖学金就更
难了。
但是暑假我听了几场讲座,我觉得您的“出国留学一定要同就业直接挂
钩”非常有道理。但真正操作起来,又挺困难,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专业的学
生。您的《图穷对话录》,您在新浪的访谈,以及新东方网站上您的文章,我
都细细地“钻研”过。时而信心大增,时而又沮丧气馁。像我这个专业,可以
说是什么都能学,也可以说根本就没专业。因为我们所学的专业课基本上一点
实用价值都没有(就是一些精读、听力、口语、背景文化之类的)。有限的几门
经济类的选修课授课水平又参差不齐,真不知道最后毕了业只有英语一门专长
该如何与别人竞争。
说了这么多,您对我大概有了一个了解吧。事实上,我身边的人或多或少
都会有我这样的疑惑。我有很多不同高校的英语系的同学,我们也常在一起“
迷惘”。我主要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英语系的学生,没有其他的专业技能与背
景。如果选择出国的话,我们能够读什么专业?回国后的就业前景又如何?
如果选择就业的话,如何才能确保自己能够进入外企?如果不能,还需要
再学些什么?在外企工作几年后,能否解决以后上mba的学费问题?希望我的
问题不算太宽泛。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看我的信,希望您能对我的问题有所解
答。
丁楠
亲爱的丁楠:
你的来信,有巨大的社会共同性,所以,我要好好地回答你。此时此刻,
我心里想的是你以及更多和你一样迷茫而又不甘失落的语言专业的朋友们。你
为留学问题烦恼,是好事情。如果不为身边发生的潮流和时尚而冲动和兴奋,
跃跃欲试,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过了更年期的老同志。老同志,只有过去,没
有未来,所以他们只有遗憾而没有烦恼;年轻人,只有未来,没有过去,所以
你们只有烦恼而没有遗憾。我为你的烦恼感到高兴。
你的关于留学的思路是带有根本性错误的。这个错误是:把留学作为目
的,而不是把专业以及专业所向的就业作为目的。你问我:假如出国,学什么
专业,以及学的这个专业回国是否好找工作?这个问题的荒谬,如同我问你,
假如结婚,和谁结?结婚了会不会有幸福生活?世界上那么多男男女女,结婚
前,首先要锁定一个爱的目标,才能谈得上求爱、做爱、求婚、结婚。结婚后
活得如何,也要看把你叼进洞房的,是一个什么动物。
去美国留学也是这样。作为一个学英语的大学生出国读研究生,你首先要
有一个特定的与就业、职业挂钩的专业目标,才能够考虑是否去美国留学。具
体方法是:问问自己将来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再确定能够确保从事这项
职业的资格的留学攻读专业。你必须首先确定你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再
决定读什么学位,再决定积累何种经验。而不能像你来信表达出来的那种逆向
思维,把学历作为一个目标,而不是把职业作为奋斗取向。
这是典型的中国学生的学历无意识——脱离了职业目标的学历追求,是盲
人摸象,是摸石头过河,是青春游击队。职业目标才是人生追求的中心,而不
是那个可爱又可恶的学历。学历为职业服务,而不是职业为学历牺牲。这两个
第 14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关系的倒错,可能是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在同样的求学道
路上,导致中国学生的痛苦和美国学生的动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你当然要问:基于语言学生专业特点之上的职业目标从何而来?这个来
源,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从生活实践中来,从人生思考中来,从市场需求中
来。其最最重要的来源,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来。我有幸认识你们学校一个学
英语的女生,她在大学头几年,也是没有专业方向的。但她在大学做暑期工作
期间,去了一家金融公司实习,从此就爱上了金融事业,矢志从事金融,考上
了中国金融学院的国际金融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两年之后,看
到金融和法律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考上了耶鲁法学院,并获得了大部分奖学
金,从而搭建了她的人生平台。我采访过这个令人五体投地的女生。对她的采
访录,我发表在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留学天问》这本书里面。
这是外语系学生通过暑期实习找到了金融工作、确立了搞金融和法律人生
目标的例子。我还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大学英语系期间,积极从事本系黑板报
和北大校刊的工作。这个工作,本来是大学生精力过剩和找对象的一个借口,
但他做这件事情做出了滋味,从此立志搞新闻写作并且在这方面交了很多朋
友。在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录取,成为一个专
业新闻工作者。(惟一可惜的是,由于他在国内并没有真正的媒体经验,毕业
后就留在了美国工作,想回来而没有机会,至今依然浪迹天涯,找不到自己的
根基)。
这是外语系学生通过校园活动进入新闻传播业的故事。
我在北京大学英语系还有一个朋友,毕业后留在北大教公共外语——这份
工作,应该是外语系学生最普通、最平淡、最不浪漫的工作了。但这个家伙在
教学中看到了社会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就一个猛子扎到了英语教学的急流
里——如同他小时候扎到河里捉鱼摸虾那样。最终搏击十年,创造了新东方,
成为了俞敏洪。他至今做的工作,还是公共外语——为中国公众与世界的接
轨,提供第一流的英语培训。
这是外语系学生通过工作实践找到一生事业的榜样。
上面三个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思想,一个多年来我在新东方做留学咨询
时宣扬的最重要的思想:留学的人生设计应该是,为了中国机会而积累中国经
验,获得中国经验去捕捉中国机会。留学,只是中国经验和机会之间的一个触
媒,一个联接,一个接力。
换言之,对于你们语言类,其实也包括许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类
的大学生,如果想留学并且有前途的话,最好要有一定的中国工作经验。工作
经验往往会成为你留学的专业,往往就是你留学以后的职业。这样,你围绕留
学而产生的烦恼其实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对于你以及所有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留学专业”和留学后“就业
目标”的同学们,无论你是一年级新生还是应届毕业生,我的建议是:深入社
会实践,不管是暑期工作、校园工作和毕业后工作都可以,去实习和工作自
己。在实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
短处,更发现自己的厌恶,最终发现自己——找到你自己一生要从事的职业目
标,并在这个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留学读什么专业。
说一个最不浪漫但却是激动人心的“实践出前途”的故事吧:做家教,是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的经验。做家教,有什么可激动的呢?可是,我个人就
认识至少两三个朋友,做家教做出了连锁店和大公司,成为了家教领域里的百
万富翁(婆)。这几个家伙都没有留学的打算了。但是我告诉他们,国外的家
教,其实和中国一样发达。有一家叫“sylvan learning”的公司,是华尔街
的上市公司,其家教分部遍布全世界(这家公司,据说和ets还有投资关系呢—
第 15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待考)。可见即使在家教领域;也有世界杰出的同行可供我们学习!也还是应
该不断出国短期留学考察。像唐僧一样去取经,但十万八千里路,却比孙悟空
走得还快。可以想像,如果上述这两个做家教的朋友,真的听我的劝告每年出
去考察考察,看看国外是如何做课外补习产业的,这些国外学来的思路和方
法,对他们业务的发展将会有多么强劲的推动!只是,虽然人的一生需要不断
提升,但惟一的遗憾是学业与事业有时候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取了这头,舍了
那头。如何平衡我们不断学习和谋生创业的需要,是另外一个重大的话题,这
里就不多说了。
这个巨变的时代,有一个焦灼的特征,人人都浮躁。有一次,我把这个“
实践出前途、工作是黄金”的观点告诉了来自你的学校的三个美丽的女生,希
望她们在国内工作三五年,积累经验,积累金钱,为出国做准备。她们突然
说:徐老师,我们都是女生,女生25岁之后再出国,都那么大了,不好找对象
啊!言下之意,她们也许愿意听从我的劝告在国内呆上三两年,但徐老师我必
须为她们提供爱情三包的担保,否则,她们就会立即出国走人。
于是我说:你们为什么要留学?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啊。实现梦想,就是实现自我。你们现在寻找的,应该是“自我”,而不是“
对象”。如果在“自我”实现之前找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又不能和你同
步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突飞猛进,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你找到了自我,他失去
了自信,最后“对象”掉队——离婚。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离婚率那么高的原
因。
我希望你不要学你那三个虽然美丽但是焦灼的女学长。为了前途追求留学
是好事,但为了留学而忘记了留学的目的“职业”则是最大的蠢事。把一生的
追求放在出国这个焦点上,而不是“经验”这个决定前途的平台上,稀里糊涂
出国,稀里糊涂学习,稀里糊涂留在国外,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幸福和成功
的。即使他认为自己幸福而成功,其人生的付出和收获,也肯定不如按照我的
设计来得合算。留学也有一个性能价格比的问题。留学的性价比,是青春与生
命的性价比。无论如何,也要谨慎投资,严谨估算啊。
我从来不反对人们出国。我是中国的留学鼓吹者。我只是以我的经验和智
慧,告诉大家一个更合算的留学规划而已。想起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
见——这总是令我深感自卑。
我离题了吗?我觉得没有。我的主题是:外语院校“没有专业”的语言学
生要出国,最好通过工作实践,发现自己的专业,并积累在这个专业里的经
验,然后再决定“出国读什么”。
等一下!谁说外语院校的学生“没有专业”?语言难道不是一个专业吗?
尤其是像你这样的英语系的学生?外语学习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燎原之火。
学英语的你,就是人们争相抢夺的火种。需要乃成功之母。你就是成功的分
母。如果一个学英语的学生,在今日之中国居然看不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巨大前
景,简直是一个失去了金钱视力的人。
原来,心灵的盲区和视力的盲区,是同样的可怕、同样的黑暗啊!“假如给
你三天光明”,你就把那些货币符号仔细认清。
不要告诉我,你对英语教学不感兴趣。世界上真正“爱”自己专业的人并
不多。试看今日之俞敏洪,也不再讲课了!但人人都需要谋生。俞敏洪当初创
办新东方,也只是为了一个字:谋生。他和无数无名英雄的英语老师们惟一的
不同在于,他把新东方补习班这个生计做得非常好,使得这个为了谋生的“就
业”,成为他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更成为了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
业”。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这
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生命发展的基本轨迹,也是我发明的生命价值论。
第 16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对不起,我不得不在这里重复一下我的这个理论。
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事业”,英文所谓的cause;valuable cause,实际
上首先蕴涵在我们的就业之中。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
业,这是经典的谋生的平台。在行业里做成“状元”的人,他的人生能没有价
值吗?!今日的青年人,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其实不是寻找快乐。这不是生命
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维持和发展生命本身。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基本
的前提,不是兴趣,而是生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生存?惟有工作。
只有工作,才有钱买杜康以解忧。
顺便说一句,李白一生狂饮,没有工作时也要喝,没有钱怎么办?他就劝
人家把家里的东西卖了给他买酒。有诗为证:“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
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古往今来,鼓励别人卖东西买
酒给他喝而不被历史称之为无赖的人,也就只有李白了!
言归正传。从事英语教学,对于英语系学生来说,是最大最好的谋生——
职业途径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出国留学读英语教学(美国叫tesol,加拿大叫
esl,英国叫tefl,澳大利亚也叫tesol,都有硕士学位可读),以及与英语教
学相关的你在信中所提到的教育硕士学位,也是英语系学生一种美好的选择。
未来中国,需要多少新东方,需要多少英语教师,需要多少新型学校的教育管
理者!瞧,你的就业与职业问题几乎已经解决啦!恭喜恭喜。
一个人确认了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认真投入做下去。反复做一件事情的
人,就是这个事情的天才。所以,不要说你对英语教学缺少天才。至今还忿忿
不平于大学四年没有一个女生追求的俞敏洪都能成为一代英语教学大师,你—
—我估计你肯定谈过恋爱,只要谈过一次就已经比俞老师多——就更加有前途
啦!因为,会谈恋爱的人,肯定知道如何让对方高兴或让对方不高兴。这和教
学差不多。教英语,只要拿出谈恋爱三分之一的激情和爱心,passion and
devotion来对待学生,岂有教不好英语之理?
上面说了很多关于英语教学。其实,我只是在拿英语说事儿呢!我还鼓励
学语言的同学们去从事任何其他应用型行业。“新华商”的代表人物王辉耀
说,mba是通才教育。其实英语人才,更是一种神通广大的通才。顺便说一
句,王辉耀本人,就是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在经贸部工作找到商业管
理的职业途径——出国读了mba,从而实现了人生奋斗的成功。
套用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外语。行行都是外语系同
学们做状元的用武之地。乘着中国教育体制还不那么完善,人才培训体系还不
那么全面,机会和漏洞并存的春风,充分利用自己学语言的fl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选中一个行业,一个猛子扎下去吧。
只要你在水底憋得时间足够长,等你浮起的时候,手里一定抓满了职业和
事业活蹦活跳的生猛海鲜。好了,我已经说得够多。面对就业,具体做什么、
学什么,我无法在这里逐一叙述,说了也毫无意义。因为实践出真知,经验出
成功。在这个价值观念和人才机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青年最重要的是要有
捕捉机会的眼光——这就是我在《图穷对话录》里,提出来的人才成功四个
ion之首的vision。
追求成功的人,首先需要有眼光(vision)。但是vision从何而来?从市场
来,从金钱来,从商业意识来,从社会发展趋势来。大江东去,总有人看不到
前景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而被时代淘汰淹没;总有人看到了机会而纵身跳到海里
从而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如何选择行业,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追求价值…
…这里牵涉到的,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封信里是无法完成这
个使命的了。我会在其他地方继续和你探索这个问题。
《图穷对话录》基本上讲清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盲从什么。如
第 17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果你在读了我的这封通信后再回去阅读《图穷对话录》,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利用学生对我的信任,自己推销自己的书,既恬不知耻,也当仁不让——谁
让我先于更加优秀的书籍出现之前,写出了这本“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实用
案例呢?为了学生的前途,我只能做此牺牲了……
guilty; and proud of it!
你信中与留学有关的第二个问题,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回答了。有了经验,
有了专业,就有了职业方向,就有了幸福,回国或者留在国外,就有了充分的
前途保障,就不再需要向徐老师提问了……等一等!我突然发现,徐老师存在
必要性的前提,原来是学生们的不幸福!真可怕呀,救命……今天就写到这
里。我会寻找另外的机会,仔细回答你提出的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进入外企的
问题。
徐老师
亲爱的徐老师:
谢谢您的回信!它对我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标志着我人生选择
上的转折点——没有它,我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虽说我现在无法预知那一
条盲目留学路是否会真正有助于我的发展,但我敢肯定的是,您所强调的“中
国机会论”这条路决不会是条歧路。
我的问题是“荒谬”的,以至于当我现在重读后几乎失笑。由此可见,我
本人,以及我身边一代青年的困惑之深。我们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却仍受
到许多来自父母的传统教育。激烈的竞争以及父辈们殷切的希望往往使我们迷
失自己。我们浮躁,不安,烦恼……我们迫切地渴望一条展现自己、实现自我
价值的道路!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十有八九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有的只
是些抽象缥缈的目标。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比比皆是……不可讳言,我自己也
是如此。当初决定要出国,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以前高中的校友纷纷奔赴
美加新澳,令我向往不已。后来上了大学,更是在某种心理的影响下给毕业后
的几大归宿划了个等级:出国第一,考研第二,找工作最末。呵呵,现在想起
来真可笑,其实这些选择怎能分级呢?海归派也有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研究生
没有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工作经验者反倒独具优势……所谓的正确与否都是
相对而论,必须由市场见证。
然而,当我把以上言论告诉给当时打算一起出国的同学时,他们却摇了摇
头——“本科生找工作怎么竞争得过研究生?!”或者“如果去不了美国,我
就去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反正一定要出去”!“照你这么说,等我再出国时我
都二十六七了,我可考不了那些试……”徐老师,我现在深刻地理解到您的焦
灼了!我的这些同学都很优秀,但他们把自己牢牢绑在文凭和留学镀金上,拒
绝投身于更广阔的工作实践的天地。
因此,这也是我要向您建议的一点:更广泛地宣传您的“中国机会论”!
不要让聪明的中国学生浪掷宝贵的青春!——我想起了《图穷对话录》中的柯
莲、乐一吟和施雨,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小小选择上的失误竟可以如此
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了您一向提倡的——职业目标论。我觉得这是您除了“中国机
会论”外的最一针见血的论述了。它的重要性在于,其涉及范围已不仅仅是出
国不出国、留学不留学,而是在整个人生长途上如何有规划地达到终点。在这
个意义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荫庇何止一代人!——或许我这么说有溜须
拍马之嫌,但是有我的上一代为证!承受失业下岗之痛的不正是他们吗?这其
中固然有历史、社会因素,然而他们缺少合理的职业规划不能不说是一大原
因。正因为我们的父辈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训,我们这一代才更应该避免重蹈覆
第 18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辙。
一个人的一生由许多方面组成: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等等。其中事业
既是人维持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记得曾读过一篇调
查,在失业的美国人中,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自己失去了某个工作,而
是失业令自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有用了。我想中国人应该也是一样吧。对于我
们大学生来说,虽然还谈不上失业,但那种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恼与彷徨却有
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寻找职业目标?读过您的著作及来信后,我根据自己的理
解,把它总结为:市场+兴趣。我想这个市场不是指狭义的热门行业,而是任
何一项针对不同的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甚至考古学。考古学或许在很多人眼
中它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但若对它感兴趣,抓住机会钻研下去,也不失为一个
好职业。问题是,徐老师,我们还太年轻,如何抓得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如何
具备您所提出的vision从而抓住社会发展趋势?——这些问题或许太宽泛了,
也不是您的义务所在,但我仍迫切希望您能不吝赐教,点拨我一下。
这封信写得如此沉重,反观您的信却如此风趣诙谐不失严肃。请原谅,徐
老师,我只是个普通的焦虑的大学生!我期待,总有一天我给您的回信也将是
轻松的口吻,而那一天,就是您的理论再次得到验证的一天。
丁楠
俯首甘为企业牛
亲爱的徐老师:
我曾经给您写过信,不知道您对我是否还有印象。我是财经大学99级会计
系的学生柴京,将于今年暑假毕业。
我大三开始有出国念头,但由于近两年美国的签证问题等使得出国变得更
难,尤其mb a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费更是拦路虎。家里只能算是小
康,对于100多万的mba费用还是负担不起的。纯粹是为了奔文凭去,投入产出
率也不高。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工作两年再申请出国这条道路。(徐小平注:即
使家里有一百万可以烧,本来也应该这样。)
您也知道,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不好,尤其是外地学生,就更不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