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章

作品:废墟之痛|作者:公主站记|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9 08:25:01|下载:废墟之痛TXT下载
  蛔√砹艘桓觯忠桓觯鼍腿说囊桓雎硐壬豢醇松闲⊙樟系油咸砺槿福透械骄拘模钪找蛭槿傅奈侍猓夤土俗约骸?br/>

  老张很喜欢这个说中国话一点都不结巴的老外,尤其是威尔逊的笑容,看起来既调皮,又厚道。所以,心里就打算把自己的画送上一幅给他。

  老张热情地说:“我一定给您送幅画来。不过,您喜欢哪种风格的呢?您知道,中国画有山水、花鸟,有工笔,有写意……”

  威尔逊的双手掌心向前,像指挥家那样往前拍了又拍:“罗滋!罗滋,明白吗?”

  “当然,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没问题!”

  老张心想,第一,要把罗滋拉进书画院,成为驻院画家,这样,就有理由让他把画留下,至少,也得让罗滋留下三两张画在书画院里吧。

  他打算好了,又将拉罗滋进院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谋划得天衣无缝,通知各位理事,准备开会了。

  理事们最最佩服老张的,一是他拉赞助的能力,再就是他笼络进来的画家,都是颇具商业价值的,能够给书画院创下财富和好名声。要不是这个,他是做不了这个院长的,要知道,到了院长的位置上后,他的字价格涨了一倍。前几任院长为争这个位置,在院里打得头破血流的事情常有发生。

  四十一罗滋作品研讨会安排在十月的上旬,就在海城书画院召开。老张打算好了,只要研讨会一结束,他就要把罗滋留下来创作新作品。或者,取第二个方案:借口出院刊要介绍他的作品,半借半骗,拿走他几张画。

  操持研讨会,老张是最拿手的。

  之前,他给市里的一个副市长也操持了作品研讨会。那副市长其实只是个书法爱好者,在被提拔前的漫长的等待期里,每天用练书法来笃定自己。当上副市长后,精明的老张立刻拉他来做顾问,给他开研讨会。

  副市长自然高兴。在圈内有点说法,以后到处题字,也更加镇定。他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入流,但书法这个东西,你怎么说都可以。以他的身份地位,坐在会上主座,别人一定拼命比赛浮夸奉承的能耐,场面一定肉麻。但要是不现身,又不知道那些狂妄文人,会不会斗胆往实了说,那岂不是自露丑陋、自取其辱?遂找来老张商量,老张对副市长耳语一番,副市长立刻眉开眼笑……

  到了研讨会上,老张特别交待了,副市长一是工作忙,二是担心他在场,大家碍于情面,不能直抒胸臆,不敢批评,所以,就不到场了,但是安排了录音和速记,大家的发言,副市长还是要认真学习的……

  结果可想而知,有录音和速记,那不跟副市长在一个样?自视甚高的文人书生们,终究没有胆量说真话,而是抢着将那些阿谀之辞尽数收罗贡奉……

  开罗滋的研讨会,就不用那么费心表演了,一纸邀请函发出去,圈内人几乎都来了,媒体记者也不请自来。

  艾艾头天晚上就给罗滋打电话,把她要吹捧他的话预演一番。她一是借机套近乎,再是也怕自己绕老绕去的表达,会被会上专业人士们的发言淹没,无法给罗滋留下印象。

  按照她打电话的习惯,说完主题语之后,还要说一些圈内的是非和秘密,尽量拉长通话时间。她相信,只要时间足够,不风情不发情的男人总也会风情起来发起情来。

  但罗滋的确例外。她无论是对罗滋表示关切,还是不断的给罗滋传播圈内是非,都同样令罗滋不快。

  会议在上午九点召开,罗滋掐好时间,准时进场。他看见艾艾头顶云发,扭动丰满的身体入场,立刻坐到一个可以回避她视线的角落里。

  艾艾走进会场,工作人员对她说:“这位女士,这边请!”

  她很不高兴。

  她觉得,即使自己的外表已经是个“女士”,但还是希望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叫她“小姐”,她认为这是他们应该有的文明和教养。

  她有着独身女人的心态,永远把自己扮成一位可人的小姐……

  这位女士随身携带了漂亮高级的手提式皮包,虽然是本地的合资企业生产的,但也还是牌子货。

  她一走进会议室,就感觉到圈内人不是太热情。他们不像文学圈的男人那样喜欢恭维女人、向她们献殷勤。他们甚至是无情的——对没有感觉甚至厌恶的女性,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态度展示出来。

  很快,她发现他们都在注意一些新面孔,比如某个漂亮的女学生。

  这又引起了她的不快。可见,男人就是男人,他们不会因为成为画家后就免去了男人的俗气和卑劣!老牛啃嫩草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潜在的本能。

  她入座之后,一边愤愤地思忖着,同时不断地从包里拿出些塑料袋来,整理她的化妆品和药品、零食,发出唏哩哗啦的声音,旁边的人觉得十分刺耳,纷纷扭头看她,眼神流露不满。

  海城大学艺术系的苏光明,把他半个班的学生都带了来,会议室一时十分拥挤,不少学生就坐到了门外。海城本地人,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20世纪80到90年代,他们陆陆续续成为这个新城市的居民。艾艾是湖南人,李恩是湛江人(但他高大威猛,南人北相),招延伸是武汉人,杨羽翼是上海人……

  既然来了,都是愿意讲话的。开始也都是溢美之词多些,似乎是先表个态,使大家安静,让主持人放心(老张主持),使室内有良好的气氛。

  罗滋听着那些“表扬性发言”,感觉难受,好像自己是在收受大家的恩惠。

  这就是进入人群的代价,哪怕他们是你较为亲密的同类,一旦入伙,你就得和大家一道维持某种东西。它或许是自我缴械(丧失),或许就是游戏规则。

  他甚至觉得不好意思看那发言的人,怎么就组织好了那么多赞扬的话,和因为普及而被得庸俗的艺术理论搅在一起,凑近麦克风哗哗倾泄……

  他克制住自己,只看那会议桌中间摆放的花草。还好,这里摆放的花草都是真的,真正的长势茂盛的南方植物,不像以前机关里的那些,全是塑料(最多用了纸和布)制品,远看比真的还真,近看夸张得令人想吐。

  他拿出一个小本子,记录自己此地此时的一些思想。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习惯。他想,等到了某个时期,他将沉浸于文字之中,总结并梳理自己的思想。

  他写下的这些文字,来源于某个实验——现代生活依靠游戏规则(game)来进行和完成,集中体现于城市文明。

  游戏规则无处不在,意识形态尤其不可避免,艺术领域当然也无法弃之不理。4只猴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挂着香蕉,笼子外准备好了水管。如果一只猴子去摘香蕉,另外三只猴子就被水淋。结果,只要有一只猴子去摘香蕉,另外的三只猴子就要去撕咬它。

  然后,把笼子里的猴子逐一替换。

  每一只新进去的猴子如果去摘香蕉,其余的猴子一样会涌上去撕咬它,哪怕它们并没有为此受水淋或别的什么处罚。

  最后,猴子全替换过了,情形依然。

  每一只新来的猴子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摘香蕉,就要被同类攻击。如果它后面的又一个新来者去摘,它就参与攻击的行列,并且和大家一样的热烈。

  这就形成了规则,集体继承并忠实于它。

  罗滋记得,在英语中,game是指人们遵循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游戏活动,目的是要使自己“赢”。关于这个,海城大学的一位讲师——刚毕业的经济学博士,主动说要给艺术界的人士开课,就讲“博弈(game)论”。

  那次是在一个酒会上,罗滋演讲的话题似乎和艺术无关,他的主题是“生活会为不同的人打开不同的门”。在他的演讲之后,这位博士马上说:“艺术家用哲学的方式来解读生活,而今天应该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读了。”

  为了让大家更专心听,他接着罗滋的话,站起来说:“说到人生,的确是生活会为不同的人打开不同的门。那么我们来讲博弈,也就是game。”

  第十章 2。女权主义者

  博士放下手中的杯子,侃侃而谈:“好比今天晚上,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如果这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赶快各自逃生。但是,假设大楼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直接出酒店的,一个要先去地下停车场,才能逃出去。那么,你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如果是你和大家都选同一个出口,你就有可能因为拥挤而冲不出去,而被烧死。那么,你将如何选择?”

  这位博士讲师接着为他“最尊敬的”艺术家们洗脑:“博弈论是关于社会的数学,它研究理性的人如何进行策略选择,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他告诉他们:“今天的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而是经济学,只有经济学的领域才是没有疆界的。在经济学家看来,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是‘经济的’行为。罗滋,我打赌你以前肯定没有想到这个。”

  博士讲完,艺术家们面面相觑。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已经彻底渗透进经济社会的每个细胞,但他们对它依然陌生。

  冷场令博士有些尴尬,他只好求助于罗滋,把场面甩回给他:“真对不起,还是罗老师接着给大家说说吧!”

  罗滋当时给他找台阶,就笑着说:“理性的人实质就是计算的人。这个道理让我们明白一点:每个人都应该赶紧为自己找位经纪人。”

  “切!咣简单!”本地艺术家叫起来。

  四十二罗滋的思绪回到研讨会上。因为忍不住想抽烟,他双手往后推开椅子站起来,微低着头穿过挤坐着的人们,走了出去。

  有人一直在人群中找他,找到后,目光一直跟随和注视着他。

  那就是艾艾。她穿有大朵印花的棉布衫。为了掩饰日渐稀少的头发,原先她一直留爆炸式发型,使她的头显得特别大。后来,头顶的白发又逐渐弥漫,她又想到个更加聪明的办法,将全部头发束到头顶,变成稍小些的一团蘑菇云。这装扮倒有了意外的效果,十分像古装戏里的妃、后一类角色。

  艾艾的模样和神态,都接近一位年近六十还因逃税而入狱的著名女星。不过,她的目光没有过气女星那么锋利,那是看尽红尘、看尽男女之情、看尽风云变幻的目光,艾艾的目光,却有着徐娘半老却发情的痴迷。

  她一直盯视着罗滋从人群走到门那儿。

  等待了三分钟以后,罗滋没有回来,她也悄悄的离开自己的位置。

  罗滋伏在这个三楼的回廊栏杆上,缓缓的吐着烟圈。这个位置,可以不听见会议室的声音。

  他在深呼吸中将烟吸进自己的肺里,再慢慢地吐出来。他这样的男人,已经有了很多常人所没有的功夫,比如说,当他感觉到某种情绪或思想来到心头的时候,他善于让自己对外界聪耳不闻,而长久专注于瞬间出现的幻觉。那状况,像爱吃东西的小孩获得了美味,非常惬意。

  “罗滋——”

  艾艾一步步走来,轻轻叫。小母猫一般的声音,音线控制得非常好,足够诱惑那些情商低下、情感经历粗陋的中年艺术家。

  据说,像艾艾这种人,很多人都看不透她,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因为腰粗而短,其实从不穿裙。爱穿性感紧身裤,将下半身的比例更加拉大,整个成为橄榄球身形。不过,不是谁都看得见自己,人人都是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中而已)。

  据说,能够与艾艾匹敌的,唯有情感作家老汤。老汤经常会以明信片的方式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