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部分阅读

作品: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作者:vava9|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2 09:40:20|下载: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TXT下载
  【撮痧疗法】

  取穴:头部太阳、印堂穴;颈部风池穴。

  操作方法: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

  准听取穴位部,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个点挟撮

  六至八次,或以皮肤出现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手法要求先轻后重。

  【药物麻醉疗法】

  取适量鲜闹羊花捣烂,外敷于后脑部或痛处。

  注:闹羊花有毒,切勿过量使用。

  【梳头疗法】

  取木梳每天梳头二三次,每次十分钟,先慢、轻,逐渐加快加力,十天

  为一疗程。主要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烟熏疗法】

  1。头风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取大枣一枚,红矾零点九克研

  末,放入枣内,将枣放木火或蜡烛上烤,待烤出药味,即用鼻孔吸,边烤、

  边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头痛。左鼻吸;右侧头痛,右鼻

  吸;两侧头痛则用二枚大枣左右鼻孔同时吸。

  2。风寒头痛:取冰片、白芷各三克,同研碎后卷成药捻,点燃后放鼻下

  熏吸。也可用于牙痛的治疗。

  3。头痛头晕:取天麻适量,以一比二的比例掺入烟叶,卷成香烟,点燃

  吸烟。

  【香佩疗法】

  1。取附子三十克研末,与艾绒适量和匀,装在布袋或瓶中,带在身上,

  时时闻嗅。适用于寒性头痛。

  2。取川芎茶调散(市售)一瓶,装入布袋内,带在身上,经常闻嗅。治

  寒性头痛。

  3。取白胡椒三十克,黑豆七粒,先研细末,与鲜姜一百二十克,大枣(去

  核)七枚,葱白七根一起捣烂,装入布袋,带在身上,经常嗅闻,适用于偏

  头痛。

  4。取荜拨十五克,冰片三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放在上衣口袋中,

  每天嗅闻五至八次,左边头痛用右鼻嗅,右边头痛用左鼻嗅,适用于偏头痛。

  5。取鹅不食草揉成团,装入布袋,带在身边,时常嗅闻。

  6。取陈艾绒一团如鸡蛋大,装入布袋,带在身上,时时嗅闻,以鼻出黄

  水为度。

  注意:对药物气味过敏者,不宜应用本法。

  【验方】

  1。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头痛的方药

  方1。白芷、菊花各九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方2。川乌一百五十克,研成细粉,用陈醋拌后炒热,再用纱布包成两包,

  敷在疼痛最明显处,每日一次。

  方3。决明子五十克,用火炒后研成细粉,然后用凉开水调和,擦在头部

  两侧太阳穴处。

  方4。川芎六克,细辛三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2。治疗鼻窦炎头痛的方药

  方1。苍耳子十五克,炒黄,水煎当茶饮。

  方2。辛夷、升麻、栀子、蔓荆子各九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3。治疗外伤性头痛的方药

  地肤子三十克,赤芍十克,红花十克,芥穗十克,僵蚕六克,红糖三十

  克,茶叶零点五克。儿童酌减。诸药先煎二十分钟,入茶叶再煎十分钟,然

  后去渣,再将红糖兑入药汁内溶化,早晚各服二分之一剂。服药第一天晚上

  微出汗,以头面部见汗为宜,切忌发大汗,并忌食腥冷之物。

  4。治疗偏头痛的方药

  方1。党参十克,当归十克,白薇十克,生石决二十五克,每日一剂,水

  煎分二次服。

  方2。板蓝根三十克,生石膏十五克,豆鼓十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

  剂。

  方3。苦丁茶十克,藁本六克、鲜荷叶十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5。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药

  方1。川芎十五克,晚蚕砂三十克,僵蚕二十至三十只(二十岁以上每岁

  再加一只),香白芷十五克。上药共入砂锅内,加水一千毫升,煎至六百毫

  升,用牛皮纸(或厚纸)将砂锅口糊封,并视疼痛部位大小,在盖纸的中心

  开一孔,疼痛部位对准砂锅口熏蒸,用一块大

  方手巾罩住头部,两目紧闭,每次十至十五分钟,每日一剂,每剂二次。

  一般熏蒸两次,最多十次,复发者可再用。治疗期间切忌疲劳、饮酒、吸烟

  及生、冷、辣之物。

  方2。花生鲜叶一百至二百五十克,水煎,睡前服或分早晚两次服。

  方3。白芷适量,研为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时时搐入鼻中。

  方4。钩藤十克,太子参十克,炙全蝎十五克,大川芎十五克,紫丹参十

  克,广地龙十五克。上药研末,每服三克,开水送下。发作时日服三次,不

  发作日服一次,避免久服。

  方5。白芷三十克,川芎、川乌、甘草各十三克,混合均匀。取一半炒黄,

  研细,另一半也同样研细,各过九十至一百二十包,以薄荷、茶叶各三克,

  水二百毫升煮沸取汁送下,或用开水冲服,头痛甚者可临时服一包,但昼夜

  不要超过四包。发作频繁者痛止后仍需眼药一周。服药期间忌劳累、气恼和

  烟,酒、刺激性食物。

  方6。当归六克,天麻、防风各九克,何首乌十五克,土获等五十克。水

  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连服六剂。如果服药后头痛已止也要将六剂服完。

  6。治疗血虚、气虚症头痛方药

  方1。炙黄芪三十克,当归十克,白芷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

  晚上头痛,自觉从项后向脑上冲痛,眉棱骨作痛,伴有心烦,手足心热,而

  无血色等血虚症头痛。

  方2。川芎三克:白附子一个:葱白十五克。先将川芎、白附子研成细粉,

  然后将葱白捣烂,与药粉共调成糊状,贴在太阳穴上。适用于头痛时痛时止,

  伴有精神疲倦,食欲不佳,耳鸣等气虚头痛。

  【偏方】

  方1。白萝卜一百克,白菜根二个。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方2:柳枝二十克,茶叶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方3。苍耳子十五克,莲子十五克,大枣六个。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

  三次。

  方4。野葡萄根十二克,艾叶十二克,蔓荆子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次。

  方5。山楂二十克,陈皮十五克,冬瓜皮三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

  至二次。

  方6。蚯蚓十五克,野菊花十五克,白僵蚕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

  方7。 青蒿三十克、白萝卜叶三十克,山楂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至三次。

  方8。猪蹄一个,白菊花三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方9。枇杷叶十五克,黄瓜藤十五克,百合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

  方10。黄豆二十克,桑叶三十克,灯心草三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至三次。

  方11。羊蹄二个,苏叶六克,生姜六克,葛根二十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至二次。

  方12。绿豆根十五克,羌活十二克,五味子三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一至二次。

  方13。葱叶十五克,薄荷六克,大米十二克,莲子六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至二次。

  方14。夏枯草十五克,竹叶六克,大米二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

  方15。吴茱萸六克,木瓜十五克,白芷十二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

  方16。柴胡十五克,芥穗十克,炒山楂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主治偏头痛。

  方17。白萝卜叶三十克,黄芩十二克,甘草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至三次,主治偏头痛。

  方18。地骨皮二十克,枸杞子十五克,野菊花十五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二次。主治偏头痛。

  方19。杏仁十二克,荷叶二十克,大青叶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次。主治偏头痛。

  方20。胡萝卜二百克,鸡蛋壳三十克,冰糖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

  日二次。主治偏头痛。

  方21。芥菜三十克,杜仲十五克,干姜三克,大枣十个。用法:水煎服,

  每日二次,主治偏头痛。

  方22。丝瓜络三十克,艾叶十五克,乌蛇十八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次,主治偏头痛。

  方23。桑叶三十克,黄瓜叶六十克,茶叶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主治偏头痛。

  方24。槐花十克,丝瓜藤三十克,小茴香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

  次,主治偏头痛。

  方25。甜瓜子一百克。用法:用白酒浸泡十五天,取出,焙干,研末,

  每眼三克,每日二次,黄酒十毫升送服。

  方26。水蛭十二克,当归十五克,仙鹤草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二次。

  方27。杜仲十五克,细辛三克,苡仁三十克,炙甘草十克。用法:水煎

  服,每日二次。

  方28。核桃仁六十克,生姜三片,红糖三十克,大枣六个。用法:将大

  枣去核,与前药共捣烂,一次食用,每日一次。

  方29。木瓜二十克,鸡血藤三十克,土元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

  次至二次。主治偏头痛。

  【秘方】

  1。元精石末,入羊胆中,阴干,碾成粉末,吹鼻中,立止。

  2。头痛欲死者,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3。远志末不拘多少,鼻中,虽痛不可忍者亦止。

  4。当归二两,酒一升,煎取六合,饮之,日再服。

  5。高良姜生研,频鼻中,即止。

  6。薪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

  7。头痛连睛,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清茶调服。

  8。牛莽茎叶,捣取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慢火煎稠戚膏,

  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

  9。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

  10。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去核,捣涂纸上,卷筒,插入鼻中,下清

  涕即止。

  11。用腊月乌头一升,炒令黄,末之,绢袋盛,浸三斗酒中,逐日温服。

  12。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每服五分,茶酒任下。

  13。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即年久头痛亦止。

  14。川乌头末,烧烟熏碗内,温茶泡服。

  15。草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川乌头生去皮尖一两,藿香、乳香三皂子大为

  末,每眼二钱,薄荷姜汤下,食后服。

  16。草乌头,栀子等分为末,自然葱汁,随左右调涂太阳及额上,勿近眼,

  避风。

  17。天南星、茴香等分,生研末,盐醋煮面糊丸,每食后,姜汤下二十丸。

  18。头风热痛,山豆根末,油调涂两太阳。

  19。豉汤洗头,避风取汁,瘥。

  20。用大蒜七个,去皮,先烧红地,以蒜逐个,就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

  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末,入鼻内,

  口中含水,甚效。

  21。菜菔子生姜,等分,捣取汁,入麝香少许,入鼻中,立止。

  22。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鼻,取嚏,妙。

  23,杨梅为末,每食后,薄荷茶服二钱,或以滑风散同煎服,或同捣末,

  以白梅肉和丸弹子大,每食后,葱茶嚼下一丸。

  24。吴茱萸煎浓汤,以新棉染,频拭发根,良。

  25。片脑一钱,纸卷作捻,烧烟薰鼻,吐出痰涎,即愈。

  26。卒患头痛,皂角末吹鼻,取嚏。

  27。白棘倒钩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大,为末,随左

  右鼻。

  28。蚱蝉二枚,生研,入乳香,朱砂细末各半分,丸小豆大,每用一丸。

  随左右纳鼻中,出黄水为效。

  29。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临卧时茶服,日二服。

  30。卒然头痛,白僵蚕为末,用热水调下二钱,立瘥。

  31。大蒜一个,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著点少许,滴

  入鼻中,急令入脑,眼中泪出,瘥。

  32。丁香一钱,白芷半两,瓜蒂一两,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鼻中,即

  瘥。

  33。患风头痛,虽重棉厚帛,不能御风寒者,用艾叶揉如棉,以帛夹住,

  包头上,用熨斗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34。苍耳、川芎、当归,等份为末,每服三钱,临卧茶调下。

  35。生乌头去皮捣烂,以大醋和,涂放布上,薄痛处,须臾,痛止,日夜

  五六薄,逐痛处薄之,此方治卒中恶风头痛屡验。

  36,芥子为末,醋和,敷头一周时。

  37。蜀椒二升,以水煎取汁,沐发,良。

  38。盐半升为末,以麻油一升,合煎一宿,令消尽,涂头,石盐尤良。

  39。生乌头一钱,白芷四钱为末,茶服一字,仍以末鼻效。

  40。头顶强痛,用宣木瓜两个,取盖,去瓤,没药二两,乳香二钱半,二

  味入木瓜内,缚定,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每用三钱,又入生黄汁半盏,

  无灰酒两盏,暖化温服。

  41。治阳明头痛:

  (1)石膏、川芎、自芷等份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名石膏散。

  (2)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或荆芥

  汤化下。

  42。治少阳头痛:片黄芩晒于为末,每服二钱,茶酒任下。

  43。治太阳头痛:羌活、防风、红豆,等份为末,鼻。

  44。治风寒头痛:

  (1)当归、木通各等份,酒浸三昼夜,重汤煮熟,趁热饮之,去枕卧,

  立愈。

  (2)川芎、当归、熟地、连翘、薄荷各二钱,放碗内,将滚汤冲下,鼻

  吸其气,候温即服,立愈。

  (3)大附子或大川乌头二枚,去皮蒸过,川芎、生姜各一两,焙研,茶

  汤调服一钱,或剉片,每用五钱,水煎服。

  45。治风热头痛

  (1)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盅,煎五分,食前热服。

  (2)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

  (3)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4)地龙炒研,姜汁、半夏饼、赤茯苓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生姜荆芥

  汤下。46。治风虚头痛:

  (1)杏仁去皮尖,晒干研末,以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

  粥食之,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但须慎风冷,忌食猪鸡鱼蒜醋。

  47。治风毒头痛:

  (1)大附子一枚,炮去皮为末,以生姜一两,大黑豆一合炒熟,用酒一

  盏,煎七分,调附末一钱温服。

  (2)大川乌头生去皮四两,天南星炮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细茶三钱,

  薄荷七片,盐梅一个,水一盏,煎七分,临卧温服。

  48。治气虚头痛:

  (1)川芎为末,腊茶调服二钱,甚效。

  (2)大附子一枚,剜心令空,入去毒全蝎五枚在内,以余附末,同钟乳

  粉二钱半,白面少许,水和作剂,包附煨熟,去皮研末,葱涎和丸梧子大,

  每椒盐汤下五十丸:

  (3)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

  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49。气攻头痛:胡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每

  服二钱,姜汤或温酒下。

  50。治气郁头痛:香附子炒四两,川芎二两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

  常服除根。

  51。治气厥头痛:天台乌药,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

  52。治痰厥头痛:

  (1)水苏叶五两,皂英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

  子大,每食后服二十丸,荆芥汤下。

  (2)牛蒡子炒、旋覆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

  (3)附子炮三分,釜墨四钱,冷水调服一钱,当吐即愈,忌猪油冷水。

  (4)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研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丸绿

  豆大,每服四十九丸,饭后姜汤下。

  (5)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三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

  取吐即愈。

  (6)半夏五钱,巴霜一份,面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7)饮茶一二升,须臾吐,吐毕又饮,如此数次,须吐涎痰尽为止,不

  损人,待渴,即瘥。

  53。治风痰头痛:

  (1)草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川乌头生去皮尖半两,藿香,乳香三皂子大

  为末,每服二钱,薄荷姜汤下,食后服。

  (2)天南星一两,荆芥叶一两,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食后,姜

  汤下二十丸。

  (3)天南星、茴香等分,生研末,盐醋煮面糊,丸如上法服。

  (4)苦瓠膜取汁,以苇管灌入鼻中,其气上冲脑门,须臾,恶涎流下,

  其病立愈除根,勿以昏晕为疑干者浸汁亦效,其子为末,吹入亦效。

  (5)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

  (6)白附子泡去皮脐半斤,石膏锻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胆一钱,

  为末,粟米饭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九,食后茶酒任下。

  54。治痰热头痛:壮实人气实有痰,头痛眩晕,大黄酒浸三次,为末,茶

  调服。

  55。治肾厥头痛:大附子一个,炮熟去皮,生姜半两,水一升半煎,分三

  服。

  56。治肾虚头痛:

  (1)硫磺末,食盐等份,水生调面糊,丸梧子大,每服薄荷茶下五丸。

  (2)硫磺六钱,乌药四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后茶清

  下。

  57。治温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并水调汁,仰灌鼻中,

  待涎出即愈。

  58。治热病头痛:大括萎一枚,去瓤,细锉,置瓷碗中,用热汤一盏泡之,

  盖定,良久,去渣服。

  59。治温家头痛:瓜蒂末一字,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愈。

  60。治血风头痛:女人患此者,至为困苦,用草乌头、栀子,等分为末,

  自然葱汁,随左右,调涂太阳及额上,勿近眼,避风。

  61。治头眩头痛:

  (1)风热上冲,头目晕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角子各一两为末,每

  服三钱,用清茶调下。

  (2)首风旋晕,多汗恶风,胸隔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

  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

  (3)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藿香叶,莎草根炒,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

  (4)苍耳叶晒于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眼,若吐,则以蜜丸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

  (5)湿热眩晕,不可当者,酒炒大黄为末,茶清服二钱,立效。

  (6)目赤头旋,眼花面肿,风热上攻,用排风子焙,甘草炙,菊花焙,

  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

  (7)头晕吐逆,胃冷生痰,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水一

  盅半煎,减半服,累用有效。

  (8)头风旋晕,蝉壳一两,微炒,为末,非时酒下一钱,白汤亦可。

  (9)头目眩晕,大黄、荆芥穗、防风各等份,水煎服,以利为度。

  (10)失血过多,眩晕不醒,芎5惫椋平确郑糠那

  温服。

  (11)头晕目眩,当初夏新丝上市时,用鸡蛋七个,置煮茧锅中,煮至

  七日七夜之久,然后取出,分数次食之,第一年食七个,第二年食七个,后

  即永不复发。

  (12)风眩头痛,自菊花为末,酒调服一钱,日再,或浸酒,成取嫩茎

  叶作羹,亦良。

  (13)苍耳叶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服,日三服。

  (14)生白果肉二枚,杵烂,开水冲服,至重者,五次必愈。

  62。治头鸣头痛:

  (1)状如虫蛀,名天白蚁,用茶子为末,吹入鼻中,取效。

  (2)甘菊花浓煎,频服取效。

  (3)女贞子、旱莲草,等分为末,橄榄汁为丸,桑叶汤下。

  (4)桑叶、黑芝麻、丹皮、栀子,等分研末,蜜丸,陈细茶煎汤服。

  【食疗】

  1。山羊脑一具,川芎、藁本、蔓荆子各六克。水煎羊脑至熟,调白砂糖

  适量,日服一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2。葵瓜子九十克,母鸡一只。葵瓜子去壳取仁,母鸡去毛及内脏洗净,

  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煮,待肉熟后,喝汤吃肉,可分三至四次服完。适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3。猪脑一个,天麻十克,同置锅内加适量水,以小火煮炖一小时成稠厚

  羹汤,捞去药渣。一日内分次喝汤吃猪脑。经常食用。可用于治神经性头痛。

  4。鸡蛋二个,白芷十克,川芎三克。将鸡蛋洗净外皮,与白芷、川芎共

  放锅中加水煎煮,待蛋熟后,吃蛋喝汤,每日一剂。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5。葱白茎三节,自芷十克,绿茶叶十克,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汤,代茶

  饮服。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

  6。鸡蛋两个,白菊花三十克,白芷三十克,川芎三十克,防风十五克。

  用针将鸡蛋扎数十个小孔备用。用水煎各药,待沸后放入有孔的鸡蛋继续煎

  煮,待蛋熟后,去蛋壳和药渣,吃蛋喝汤。外感风寒、风热均可用。

  7。猪脑一个,冰塘三十克,川芎九克,白芷九克,水煎服并食猪脑。可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8。荷叶鸡蛋:将一张荷叶,二十克红糖,一枚鸡蛋同煮,蛋熟去渣,每

  日一次,连服六次。

  主治:脏腑内伤,阳气阻塞,浊邪上踞引起的头痛。

  来源:经验方。

  【药茶疗法】

  1。荠菜茶:春天夏初采荠菜全草洗净晒干,切碎备用。每次十至十五克

  (日二次),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利尿,降压。适用于肝阳亢盛,头昏目眩之高血压患者。选

  按: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性平味甘,《得配本草》载:“入足厥阴经”。

  故有清肝作用,《日用本草》云“凉肝明目”即此意也。药理研究证明本品

  醇提取物能使狗、猫、兔及大鼠血压下降。浸膏对狗、豚鼠的冠状血管有舒

  张作用。

  2。玉米须茶:取玉米须洗净晒干,切碎备用。每日二十克,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

  功用:利尿泄热,降压。适用于慢性肾炎和早期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

  选按: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性味目平。《民间常用草药汇

  编》载:此“能降血压,利尿消水肿”。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降压

  作用,对人和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

  3。菊花茶:白菊花十至十五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适用于早期高血压、更年期高血压所

  致眩晕、头痛、耳鸣等症。

  4。菊花龙井茶:菊花十克,龙并茶叶三克。沸水冲泡,焖十分钟后,代

  茶频饮。

  功用: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选按:菊花性味甘、苦、凉、无毒。《神农本草》列为上品,“主诸风

  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轻身耐劳延年。”

  《药性论》云:菊花“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后汉书》引《荆丹记》云:“古代南阳郡邮侯国人常饮菊花水,世代长寿,

  县太尉胡广父患风赢(中风)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据现代药理研究,本

  品能使周围血管扩张而有降压作用。故能治疗旱期高血压病及肝火上亢所致

  头痛等症。

  5。决明子茶:决明子炒黄碾碎,每次十至十五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一日量)

  功用:清热,明目,通便。

  选按:决明子系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决明的成熟种子。我国均有种植

  或野生。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述其功能“主青盲,目淫,肤

  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本草正义》亦云“决明

  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

  凉清降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药性论》则云“利五

  脏,除肝家热”。凡是由于肝火上冲,或风热壅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头昏,头痛等,皆为必用之药。民间称之为“土咖啡茶”。据近代药理分析,

  决明子除含有粘液质、蛋白质、脂肪油、大黄酸、大黄索、大黄酚外,还含

  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经动物实验证明,它有降低血压,血脂作用。有

  人报道,用决明子茶治疗观察一百例,治疗前血清胆固醇在百分之二百一十

  至百分之四百八十四毫克之间,平均为百分之二百四十六点九一毫克,治疗

  后降至百分之一百一十至百分之二百零八毫克之间,平均为百分之一百五十

  三点七毫克,平均下降百分之九十三点一毫克。有部分病例服药后均有不同

  程度的下降,二周内有百分之八十五降至正常水平,四周内降至正常水平的

  有百分之九十六,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八。眼药后为百分之八十五的病人

  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因此,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以长

  期饮用本方。

  6。山楂茶:取山楂压扁,每次三十克,放茶杯中,沸水冲泡,焖二十分

  钟,代茶频饮。以味淡为度。

  功用:酸甜沁脾,提神醒脑,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增进食欲。

  选按:山楂,别名映山红果,棠球,赤枣子,海红。又因为它是野鼠、

  山猴爱吃的山果,所以又叫鼠楂,猴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或栽培。山

  楂有南北之分,南山楂果实较小,色红质坚,味酸涩,多原粒入药,常供收

  敛止泻之用;北山楂果实大,皮色红,果肉厚,味酸甜,多切片晒干入药,

  主要供健胃消食化积之用。山楂不仅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果品,同时也是极好

  的中药。《本草纲目》载: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

  滞血痛胀”。《日用本草》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隔,消血痞气块。”

  据现代药理研究,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并有强心作用。

  故本方对高血压、高血脂及老年性心脏衰弱,冠心病患者,可以长期饮用。

  7。夏枯草茶:夏枯草三十克,制成粗末,放茶杯中,沸水冲泡,焖十五

  分钟后代茶饮。

  功用:清肝火,散郁结。适用于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

  选按: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于夏季采收备用。《本草正义》

  载:“本品“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本草求真》

  云“一切热郁肝经等症,得此治无不效。”《现代实用中药》载此“为利尿

  药,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据药理研究,本品煎剂对麻醉狗和实

  验性高血压的狗有降压作用。临床观察,夏枯草对高血压患者能降低血压和

  减轻伴随症状。

  8。车前子茶:车前子,每日三十克,洗净煮汁当茶饮。或放入茶杯中,

  沸水泡焖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降压。本方为高血压,慢性肾炎水肿患者的常用茶方。

  选按:本品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的种子,《神农本草经》载:“久服轻

  身耐劳”。诗人张籍有“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的赞语。现代

  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可增加水、尿素、尿酸和氯化钠的排泄,有明显的利尿

  和降压作用。

  9。柿叶茶:柿树叶,洗净晒干揉碎备用。每日十五至二十克,代茶泡饮,

  可加白糖适量。

  功用:降气,镇静,止挛。适用于各期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选按:本品为柿科植物柿树叶,味苦微寒,无毒。经药理研究,本品含

  黄酮甙、鞣质、维生素c 等、黄酮甙能降低血压,并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三十六,长期饮用,可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

  10。蚕豆花茶:取蚕豆花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盖焖十分钟后,

  代茶频饮。以味淡为度。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咳血,鼻衄、血

  痢、带下病等。

  选按:本品清明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

  色者为佳。性味甘平。当凉血止血,降低血压之功效,《上海常用中草药》

  言其“止血,止带,降血压,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11。小蓟茶,小蓟全草去根,洗净切碎晒干备用。每日五十克至一百克,

  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降压,凉血、止血,散瘀。

  选按:本品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性味甘凉无毒。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夏秋两季可采。《上海常用中草药》载其能“清热,降血压,止血”。据药

  理研究,本品含生物碱,皂甙,有显著和持久的降压作用。还可降低血液中

  的胆固醇,并有利胆作用。用本品五十克以下煎服,血压无明显变化,五十

  克以上大至一百五十克,血压明显下降,二百克以上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

  昏目眩等。故用本方治疗高血压应掌握适当剂量。

  12。茵陈茶:茵陈六十克,洗晒切碎,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降压。

  选按:本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三月采集最佳。其性凉,味

  苦无毒,是治疗黄疸的主药。《本草再新》言其能“泻火,平肺:利湿,消

  肿。”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的水浸剂及精制剂有降压利尿作用。其降压作

  用是通过中枢及内脏血管扩张而致,所含香豆素类具有降脂活力,可以降低

  动物血清及主动脉弓段胆固醇含量,使主动脉病变明显减轻。所以茵陈不仅

  用于治疗黄疸,同时对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故本方主要适宜于高血压,高

  脂血症患者。

  13。罗布麻叶茶:罗布麻叶,洗净切碎,每次三至六克,日三四次,沸水

  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降压利尿,平肝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头眩头痛等。

  选按: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性味甘苦微寒。《中国药用植

  物图鉴》载:“嫩叶蒸炒揉制后代茶,有清凉去火,防止头晕和强心作用。”

  《陕西中草药》亦载罗布麻“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治心脏病,高

  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现代药理研究称本品的水浸液有类似毒毛旋

  花子素的强心作用,对肾性高血压有明显而稳定的降压作用,并能防止心肌

  及冠状血管硬化。用本品开水泡茶喝半年,对高血压头眩头晕患者治愈率达

  百分之九十三点五。

  14。银菊茶:银花、菊花各二十至三十克。头晕明显者加桑叶十五克;动

  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十至二十克。上药共制粗末为一日量,分四次,沸

  水冲泡,代茶频饮。不可煎熬,易破坏有效成份。

  功用:清热,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旺的高血压头痛,眩晕患者。

  选按:金银花性寒,味甘苦,现代药理研究,本品能减少肠道对胆甾醇

  的吸收。菊花性凉,味甘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使周围血管扩张而

  有降压作用。据报道用此茶方观察四十六例,服药三至七天后,头痛、眩晕、

  夫眠等症状,逐步缓解,并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三十五例,其余病例在服

  药十至三十天后,自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5。山楂荷叶茶:山楂十五克,荷叶二十克,共制粗末,煎水代茶频饮(每

  周一付)。

  功用:清凉,消滞,降压,消脂。

  选按: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使血

  压下降,口服山楂亦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久服有降低胆固醇的

  作用:荷叶有消肿,降脂和扩张血管而降压作用。本方对高血压,高血脂引

  起的头痛,眩晕等有一定的疗效。

  16。葛根茶:葛根,洗净切薄片,每日三十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升阳解肌,除烦止渴。

  选按: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本品含葛根素、黄酮类,总黄酮及葛

  根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血管阻力下降。

  根据临床观察,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对高

  血压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症状,均有改善作用。据报道,治疗高血压

  病颈项强痛,观察五十二例,连服二至八周,症状消失者十七例,明显减轻

  三十例。故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症。

  17。三子茶:荠菜子、有葙子、决明子各六克,共研末纱布包,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日一付)

  功用:平肝,降压。适用于各期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选按:莽菜子

  善祛风明目。《药性论》云:“补五脏不足”。据药理研究,本品有降低血

  压作用。青葙子、决明子善清肝火。明目。《子华子本草》载:“青葙子治

  五脏。。镇肝。”据药理研究,青葙子含青葙子油脂,烟酸和丰富的硝酸钾。

  动物试验,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决明子降压作用更明显,三药配伍,疗效尤

  佳。

  18。决明菊花茶:草决明三十克,野菊花十二克,将决明研细,共放茶杯

  中,沸水冲泡代茶饮。功用:平肝潜阳,降压。

  选按:草决明即决明子,含蒽醌类物质,有降血压,利尿和缓泻作用。

  野菊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二药合用,可提高清热降压的功能,对高血压

  头痛有显著疗效。

  19。猪毛菜茶:猪毛菜十五克,洗净切碎。煎水代茶饮。

  功用:平肝,降压。适用高血压及肝阳头痛。

  选按:本品为藜科植物猪毛菜的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其性味

  甘淡凉。动物试验,本品具有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河北中药手册》载其

  是“活疗高血压头痛的良药”故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及肝阳头痛。

  20。三宝茶:普洱茶、菊花、罗汉果各等份,制成粗末,用纱布袋分装,

  每袋二十克,每用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降压,减肥,消脂。适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及肝阳头眩头痛

  等。

  选按:《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

  肠通泄。”《本草再新》亦云“治肝胆浮热”。有消肉食,逐风痰,泄热解

  毒之功。与菊花,罗汉果配合,清凉平肝作用尤佳。

  21。杜仲茶:仕仲十五克,棕榈叶三十克,夏枯草五克。先将杜仲放盐水

  中拌透吸收,再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取出晾干。然后共制粗末,

  代茶泡饮。

  功用:滋肾,平肝潜阳。

  选按:杜仲性味甘温,经动物实验证明社仲有镇静和显而持久的降压作

  用,并证明盐水炒杜仲的作用强于生社仲。曾有报道:用杜仲治疗高血压病

  一百一十九例,经一至二十三个月的观察,平均九点一个月,疗效满意者五

  十一例,占百分之四十二点八;有进步的十五例,占百分之十二点六;无效

  的五十三例,占百分之四十四点六,但未发现不良反应,对头晕症状有较大

  改善。《云南中草药》载棕榈叶“治高血压,多梦遗精。”三药同用,能防

  治高血压并适用于肝肾亏虚头眩头痛。有人认为是预防中风的良方。

  22。西瓜决明茶:干西瓜翠衣,草决明各九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

  饮。夏季西瓜翠衣可用新鲜的三十克。

  功用:清凉、平肝、降压。

  选按:西瓜翠衣即西瓜皮之外表皮层。性味甘凉,入心、胃、膀胱经。

  《简明中医辞典》载其有“利屡降压”作用,与决明子同用,防治高血压病,

  头眩伴有水肿,其效尤佳。

  23。菊槐绿茶:菊花、槐花、绿茶各三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焖五

  至十分钟,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平肝。

  选按:菊花清热平肝,伍以槐花清肝火以降血压,其效更佳。所以本方

  适用于肝阳亢盛之各期高血压患者。

  24。望江南茶:望江南(金角子)炒焦研末,瓶装备用。每次三克,加砂

  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日三四次)

  功用:清肝明目,健胃通便。

  选按:本品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子荚。性味甘苦凉。《南宁市药物志》

  云:望江南能“平肝火、明目”。《广西中药志》亦云“清肝、明目,治头

  晕”。据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水煎剂有降压作用。据报道,用望江南治

  疗肝阳上亢头痛十八例,近期治愈十五例,疗效非常满意。故本方治疗高血

  压头痛有效。

  25。槐花茶:槐花六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清肝、凉血止血。

  选按:本品为豆科植物槐树的花朵,宜于夏季盛开时采收晒干备用。其

  性味苦凉,《医林纂要》载:能“泻心火,清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