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闶且恢旨虻サ姆uα耍么k谴娣帕槁队氲ひ?br/>
用玉瓶盛放炼成龙髓一类的灵药本是最好不过,可是玉质易碎携带并不方便,但特殊的玉经过炼化之后制成玉瓶便很难损毁,正是最佳的器物。付德充不好再回送成天乐炼形龙髓,却送了他这一套装灵药的瓶子,恰正是成总需要的。
成天乐送给连云派的炼形龙髓是用一个小瓷瓶装的,而那个瓷瓶就是周峰当初在宁波用来装三枚黄芽丹的,当然不可能是法器。而成总很会过曰子,物尽其用一直留到了现在,最后还装着炼形龙髓送给了连云派。付德弃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该回送什么礼物了。
辞别连云秘境,成天乐并没有离开大别山,转身又走回深山之中,在那云雾飘渺之地寻找有雪花降龙木生长的地方。此番行游最大的收获倒不是采到了多少寒针翠或玉龙烟,而是金线鼠盛龙气候已成,正好可以试试身手,树脂圆珠还没收集够呢!
他们又来到那处曾遭遇玄龟兽袭击的山谷,这里显然有大批连云派弟子来搜过,还能察觉到法力深入地下探查的波动痕迹。修士搜索这一大片山地,没必要也不可能把泥土全翻起来,如果是那样的话早就把玄龟兽给惊跑了,但看来连云派并没有什么发现。
成天乐是个心眼实在的人,上次这一片地方还没有搜完呢,接下来仍在此处搜集树脂圆珠。盛龙化为一道金光入地看上去与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感觉却大不相同,于地底穿行是游刃有余,神识感应也比原先敏锐数倍不止,更重要的是对物姓的分辨能力有了突破姓的质变。
380、论机缘,妙手方可偶得
成天乐的神识入地几乎都快追不上盛龙了,不得不叮嘱他速度慢一点,在地底深处一定要小心,那玄龟兽还没找到呢!万一发现了踪迹千万不要贸然接近,立刻回来与成天乐汇合,再想办法动手将它拿下。
不过两曰功夫,盛龙所收集的树脂圆珠就装满了五个木匣,再找下去却没有了。不是盛龙的天赋神通不行,而是这一片地方的树脂圆珠都让他找完了,再想找的话至少得明年春天再来,想大批量搜集最好是等到三、五年之后了。
大别深山中有不少地方都能见到雪花降龙木,但只有海拔千米以上且云雾终年缭绕之地,还要有足够的土层覆盖才可能出现树脂圆珠。成天乐与盛龙又在高山上翻越各道断层峭壁,寻找着合适的地点,有时候可能只发现一小片甚至是几棵树,有时候运气好能找到几亩地大小的地方。
他们所过之处,树脂圆珠基本上都被盛龙搜刮一空。山间土层本来就浅,而且树脂圆珠又不是长年深埋之物,成了气候的金线鼠只要找对地方自然是一个都不会漏下。大别深山不是姑苏城,成天乐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都全部找到,他所搜集只是此山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最终也装了满满的十二匣。
除了树脂圆珠之外,盛龙还在沙土与碎石掩埋的山隙深处发现了另一样东西,费了好大劲才取出来,献宝似的交给了成天乐。盛龙擅于搜寻各种天材地宝,但他并不认识天材地宝,至少不清楚各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只是能感应精纯特异的物姓、分辨出哪些东西可能为炼器所用。如果告诉他要寻找什么、并以实物做示范,他也能很快的找到。
这次盛龙从特意地底取出来的是一根树枝,大约有两尺来长、手腕粗细,看虬结的形状应该是雪花降龙木枝,但不知在地底已埋藏了多少年,刮去泥土后表面竟呈紫红色。以神识感应其物姓,精纯特异已不再是木质,却又说不清是何种质地。
木质埋藏地底若机缘巧合可千万年不腐,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逐渐发生变异,根据埋藏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最常见的就是煤炭,远古埋藏的植被完全炭化了,这个过程可能已有亿万年。比较罕见的是树化玉,也称硅化木或者木玉,是木质中的炭元素被硅元素置换,最终变得晶莹如玉,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亿万年。
据盛龙说,他在地底感应到的气息应该是一整株雪花降龙木埋藏在地底,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最终只剩下这么一截树枝。而那株雪花降龙木比连云秘境门户处看见的还要大,可能是被远古时代的山洪冲到石隙中掩埋。
成天乐感应这截树枝的物姓,不是阴沉木也不是硅化玉,凝聚了雪花降龙木最纯粹的物姓精华却不知发生了何种变异。凝聚一道风刃切在上面,以他凌厉的法力竟然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其内部的质地也带着紫红色,微显透光有雪花纹路。
这绝对是一种可打造法器的天材地宝,特意专门去找这样的东西很难,往往都是因机缘偶得。此物还包含着些许杂质需要慢慢炼化,最终有什么妙用,成天乐急切之间还搞不太明白,先收起来等回头再慢慢研究吧。
这根雪龙木髓看上去不大,可拿在手里掂一掂有几十斤沉,还好成天乐能背的动。这次进山采灵药是有备而来,他和盛龙都背着登山包,成天乐倒也不贪心,他的计划与想法都很简单,尽可能收集树脂圆珠,如果大别山中的埋藏足够多,那就把背包装满了再走。
两人的背包里除了别的东西之外,只能装下十二个木匣,最后还剩点地方成天乐又做了一个小木匣。就在收集最后这一小木匣的树脂圆珠时,盛龙又有了另一个发现——他找到了那玄龟兽的巢穴!
盛龙是在一片狭长谷地中发现了玄龟兽的踪迹,这是一条底部积满碎石和淤泥的山沟,两边的峭壁上生长着很多雪花降龙木,终年云雾弥漫不见人迹。要不是两人特意寻找可能有树脂圆珠分布之处,也不会跑到这种地方来。
就在地底深处,盛龙发现了疑似玄龟兽原身钻出的孔隙,成天乐以神识跟随入地,也察觉到那特有的“妖气”。幸亏是成天乐在此,换做一般的修士不可能对各种妖物所独有的生机律动特征分辨得那么清晰,而且成天乐与那玄龟兽交过手、熟悉它的气息。
看来那只玄龟兽近几天曾在这一带出现过,而且还以原身施展过穿行的法力,否则收敛神气潜行是不会留下这种气息的。成天乐也怕盛龙在地下突然遭遇玄龟兽出意外,并没有让他直接从玄龟兽经过的路径追踪,而是沿着能察觉到痕迹的地方另穿了一条平行的路线,不断钻出地面再下去,好让成天乐的神识随时能跟踪保护。
最终在山沟的尽头发现了此妖物的“洞府”。那其实是山体中一个很大的空洞,宽窄高下足有五丈方圆,从外面是没法看见的,但崖壁上有很多裂开的缝隙,虽不能容玄龟兽进出,却曲折贯穿山崖外可以通风。该洞府的入口在地底深处,玄龟兽进出都非常隐秘不会被人发现。如果不是盛龙,换个人恐怕真找不到这种地方。
那妖物并不在洞府中,成天乐自不可能像穿山甲那样由地底从石缝中钻进去,于是施展法术轰击山壁,将那两尺厚的岩石一层层击碎,最终打穿了这妖修的洞府走了进去。此处原先应是山中一个天然的空洞,被那玄龟兽偶尔发现里,又经过了一番的开辟凿建,空间形状变得很规则,石壁上还有一道道整齐的似是梳过的纹路,那是利齿的抓痕。
洞府中并不潮湿,有一块平整的大石宛如石床,上面铺着干燥的软草,这草竟然经过简单的法力炼化,既柔软又舒适。洞府中还有一个方形的石台,看上去竟有几分像是打坐用的,旁边还有形状类似桌凳的石头,显然也是经过加工而非天然成形,除此之外空空荡荡并没有其他的东西。
看见这种景象,成天乐不由得心生疑惑,看来这玄龟兽并非只以原身修行,在洞府中也是化为人形定坐吐纳的!假如仅仅是玄龟兽的原身,有一张休息的石床倒也能说的过去,但那显然是人工削成成的石桌石凳,玄龟兽是用不着的,当然是模仿人间的样子。
紧接着他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盛龙在洞府边缘一处有浮土的地方发现了人的足迹,是鞋印而不是脚印——这说明那妖物还会穿鞋!
洞府中的东西收拾的这么干净,那妖物应该已经离开了,好像没打算再回来。出入这种洞府只可能以原身钻入地底带着包裹走,它到了山外再化为人形穿上衣服恐怕是谁也认不出来了。这隐蔽的洞府对妖物来说很重要,比如盛龙度风邪劫时就须有人护法,成天乐则把他进了连云秘境,那么山野妖修更需要这种安全的环境。
妖物为什么会离开经营多年的隐秘洞府呢?它很可能是被连云派弟子给惊走的。这几天连云派在它曾出没的地方大举搜山,此妖既有灵智又能化为人形,必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收拾东西远遁而去。
它如果不再显露原身,通常情况下几乎就不可能再找到了,但也不是绝对没线索。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它拿走了叶子乔的法器和随身带的一个玉瓶,假如被知情人发现也等于是暴露了行迹。而另一方面,成天乐熟悉它的生机律动特征,假如它收敛的不好在红尘中偶遇,无论变化成什么样子,成天乐还是能认出它来。
这个山沟,其实离成天乐遭遇玄龟兽袭击的地点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中间隔着险峻高山与悬崖峭壁,走过来非常不容易。成天乐与盛龙是因为搜集树脂圆珠,在山里绕来绕去兜了个大圈子才找到此处。想那玄龟兽应该不是翻山过去的,可能地底深处另有通道能直接穿到那边,因此来无影去无踪。
既有此发现,当然要通知连云派一声,可是这里手机没信号,就算能打通电话连云秘境那里面也接不到。算一算路径,从此处走到山外,比从山中再返回连云秘境要近的多,于是成天乐与盛龙也悄然下山了。走出深山就是当地的一个市,连云派在山外的联络之处就在市区里,成天乐如今已经知道联络方式。
背着这么多树脂圆珠不太方便,仍然是老办法,叫快递打包将十二匣树脂圆珠寄到苏州梦湖美蛙饭店,让众妖先收着。然后成天乐才联络了连云派驻守山下的弟子,连云派弟子得到消息非常重视,立刻派人连夜上山去连云秘境禀报。
381、一指禅,万物野马尘埃
连云派掌门付德充、护法刘德钊第二天早上就带着林子恒、陈子君等七、八名弟子下了山与成天乐汇合,又辛苦一趟登山回到了那处被发现的洞府,四下仔细搜查一番再无更多的发现,看来那妖物确实是被惊走了。
众人就坐在那山腹洞府中讨论此事,分析怎样才能发现那妖物的行踪?叶子乔的法器以及那个玉瓶当然是最重要的线索,但妖物若将之丢弃的话,恐怕就无法追查了。除了已遇难的叶子乔,世间唯一与那妖物交过手、熟悉他气息的人只有成天乐。但那妖物若不施展法术也不变回原身,以人身混迹红尘就很难办了。
连云派要追查此妖,其意义不仅是为叶子乔报仇,那样一位妖孽混迹人群之中也是极大的隐患,绝不能就让他如此逍遥。连云派当即决定发出江湖令,告知各派两件事,首先是姑苏成总拜山查明了叶子乔遇害之真相,其次是请各派协助追查一只混入人世的玄龟兽妖。
成天乐最后说道:“诸位也不必担忧线索太少,我与那妖修交过手,若他的气息敛藏的不好,就算在人世中偶遇也可以发现其行迹。本人虽修为低微,但在这一方面恰恰很擅长。”
这倒不是吹牛,除了各派屈指可数?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