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章

作品:爱在转身霎那辉煌|作者:敏儿不觉|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8 01:20:20|下载:爱在转身霎那辉煌TXT下载
  我当然知道什么问题:“这个确实比较复杂。”

  “平平说说看,我和你爸都着急一晚上了,就等你哥来了。”我妈说话急,这样一说,更显得急切。两只老狐狸,早就等着我这只小狐狸坦白从宽呢。

  “好啊,我交代。三句话,一,男朋友是冒充的,二,为了给靳琴相亲的缘故,三,等有了一定第一时间说。”多好,该交代的交代了,该下的保证也下了。

  “我说吧,就没看出什么眉目,着什么急呢,建学你也是,没打听清楚就告诉我们,害我们白欢喜一场。”我爸这话说得也好啊,该怪的也怪了,该表达的心意也表达了。赫赫,姜还是老的辣,父母大人都走过这么多路了,当然会表达了。呵呵。

  “也是,我也是着急的,琢磨着今年最好赶两场好事。”

  我一听叫到:“原来某人急着讨老婆拉。”

  我哥一脸嘻笑:“怎么,你还不许阿,你可都承认了。”

  “唉呀,不害臊,爸妈都在。”

  “我们都知道了,就看他们想定在什么时候了,是‘十一’,还是年底。”老妈说。

  看把我妈高兴的哦。养大的儿子总算要讨媳妇了,老两口辛苦了半辈子总算可以吃上媳妇茶了。

  “不管什么时候,总之现在急切要办的一件事是把房子好好装修一下。你哥的意思呢,就在家里做新房。”

  “嫂子可是城里人,不用在镇上买房子吗?”

  “她在镇上有房子,这也是她的意思。以后我们可以一块儿住。无故买房也是浪费,不图这个虚名。”

  我点点头。搞半天这个嫂子还是很有点小家底的吗。“嗯,这样也好,把钱用到最有用的地方。”

  我们家的房子建起来了得有二十年,唯一的优点就是大,真要装修可不是个容易事。我叹道:“装修啊,还真是个事儿。”

  “要跟你说的事儿,可不是这个。”

  下面出场的一个女孩子涂了个大花脸,我吓倒了。“什么?”

  这回是我老爸跟我说:“我们商量了,这几天去买车。”

  “买车?买吧。”我一想不对,“买什么车,小汽车?”

  “可不是,我一直在看,车型价格都看好了,不用太好,价格不超过十万。”

  我看看我爸,看看我哥:“那谁买?”

  “你哥买,我再支出一些。你哥手头也是够钱,不过结婚了,总是要预备点的,何况房子也没买,装修的事我老头子负责,车吗,老头子也要掺和一下的。”

  我望着一直省吃俭用的老爸想笑,此时的他就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人生中难得有机会花大钱的时候,儿子成家了,还能有比这更大的机会吗?对他来说还真没有。

  “谢谢爸。”我哥还是挺感恩的嘞。

  于是这个假期,我有了一个全新的任务,跟着我爸我哥跑去杭州的车市看车。整整两天,累也累死了。其实,真正能用上心的就是我哥,虽然看上了几款,可真正决定的时候还真是苦恼。我爸只负责看样子,可他也明白有些车样子好看不算,所以基本没发表什么意见,我呢,对车也不懂,除了知道几个牌子之外,什么几缸几厢这样的术语还没搞明白,天可怜见的,这样的我还考了驾照,所以我只负责试驾,然后用我那半吊子的驾驶技术给出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最后定好了,交完了钱,众人才长嘘一口气,唉,以后买车一定要找个懂行的。我哥听了,反驳我道:“我就挺懂的。”我泛晕,也就理论知识强大了些吗!

  对于我哥还没有驾照这件事,我是很不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驾照就是他催着我去考的,我考到了才知道,他老大哥的还没考。我不止一次的说:“看见了吧,现在后悔了,你看现在考驾照要多交一千快啊。”我哥就用一句“失策”打发了我。

  宽敞的空间,手感极佳的方向盘,哈哈,我成了这辆漂亮的银灰色的车的首任司机阿。我哥在车后座小憩,我爸在副驾驶座上专心致志的看我这个技术不太纯熟的司机开车。人的渴睡度绝对跟辛劳程度成正比。

  “我说,老爸,你别盯得斗鸡眼。放心吧,这是新修的路,车很少。就这样我还撞车,那我驾校可真是白上了。我可是我们那一拨十来个人中学的最好的。”“神气啦。开车光讲技术不行,还要足够的认真,就怕你开着新车掉以轻心,我当然要看着。”

  新车上牌照,上保险……一切办得差不多了,我们慢悠悠的回到了家。

  “妈,我们回来了。累死了。”刚进屋,我的面前是出现那张熟悉的脸,他正坐在长凳上,面前一杯清茶,他本人手里正拿着个红艳艳的苹果细细啃着。在我想搞清楚那个红苹果哪里来之前,惊呼声冲口而出:“董老师,你怎么在我家?”

  我的惊讶绝对大于我的尴尬。我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回他打扮还比较正常,应该没吓着谁。这时候我哥我爸都进来了。看到坐在长凳上的人,我哥一下就把董家明认了出来:“董老师啊!”我爸还一脸糊涂,我只好介绍:“爸,这是我学校的同事,董家明董老师,也是教历史的。”我补充道:“教历史挺棒的。”

  “叔叔好,宛平大哥好。”董家明很认真的说,说着还把手伸了过来,我哥也是先派大学生,手很自然的握住了,我爸也犹豫着握了上去。

  “董老师,你好你好。你这次是来找宛平的,出了什么事吗?”我爸问。

  我也弄不明白这个董家明怎么想的,心里想着可能是这样,又觉得不是,暂且听他说。

  “听说这地方的菱角又鲜又嫩又甜又脆,最是出名,现在正是上市的季节,我就趁着假期过来买了。知道褚老师家在这附近,就过来看看。没有提前通知,真是打扰了。”

  我爸呵呵笑道:“哦,没事没事,董老师能来我们当然欢迎,只可惜我们这两天正忙着买车了,这会儿才回来,倒是让你久等了。”

  这时候我妈进来了,竹篮子里黄灿灿的一堆果子。我叫道:“呀,枇杷熟了这么多?”我家枇杷树上的枇杷呀,我都想了好几天了,我妈说非得等它们长成熟了再摘,所以这会儿摘下来绝对不是给我吃的。“馋什么,让董老师先尝尝。人家等了一个多钟头了。你看董老师还送了这么大一箱红苹果呢。”顺着她的指点,果然看到了门边那一箱方方正正的红苹果,真是红的娇艳阿。

  “阿姨,别忙了,您也坐着吧。叔叔,宛平大哥,买了车了吗,在哪儿呢?让我也看看?”我哥忙道:“在外面呢,刚开回来,看看去?”于是乎,三个男人撇下两个女人,径自到屋外看车去了。我哥在一旁咿呀咿呀的介绍着,我爸就在一旁帮衬着,董家明呢,能怎么办,当然在一旁抬着。

  “现代的这款伊兰特 1。6l 手动舒适型很不错。它适合中国路况和气候环境略,配置丰富,性价比较高。工艺和品质赶得上国产的欧洲或日本车。加速的时间很短,底盘踩着也很舒服……”我边啃苹果便听着外头董家明的瞎侃,这里头也就他和我哥讨论还算比较靠谱。

  老妈测过头来说:“晚上吃了饭和家明一起回去?”

  “家明?”我一口苹果在嘴里,差点没喷出来。

  “人家董老师就让我这么叫的啊?”

  “妈,记得要叫董老师。”

  “知道了知道了,我去做饭去,今天早点做,一会儿让你爸杀几条鳝鱼去。”

  我摇摇头,看这样子,董家明是非得在我家吃饭了的。

  我妈一走,我开始歪着脑袋思考问题,什么问题,当然是董家明的问题。可想有什么用?

  妈妈的确是费尽心思作了好菜啊,我爸的招牌菜,红烧鳝鱼和黑鱼片也隆重登场了。还有董家明新鲜买来的菱角,当晚就剥了做成了菜,清炒菱角。这菱角做菜啊,还很有讲究,只有新鲜摘下来马上做菜才最好吃,隔了夜就不行了,香嫩酥脆的菱角伴着韭菜的清香,真可以算得上极品小菜了,虽比不上鲍鱼的名贵,可滋味清淡中别有风情。

  我爸特意开了瓶白酒,绍兴白酒。我爸这辈子还真没什么特别的嗜好,不吸烟,不赌博,临老了倒是开始慢慢喝酒了,说那是养生。

  董家明对酒似乎很有研究。

  “绍兴酒中黄酒最出名,什么‘女儿红’,‘花雕’,‘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但这白酒也不弱啊。中国是白酒大家,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五粮液,四川剑南春,安徽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陕西西凤酒,贵州董酒,名目繁多,口感各异。茅台之甘,五粮液之香,汾酒之醇,自是不用说的,可那不是一般人能经常喝的,再说了,真正的好酒都摆到中南海了,小老百姓喝的究竟是不是真的还不好说。相比之下,临近的绍兴白酒就比较适合每天慢饮几口,和着饭喝也不错。好点的就像会稽山陈年烧,就是叔您现在喝的,差一点就是糟烧。现在出了一个新品种,叫做‘漉洲醇’,只在市里专卖店有的卖。改天我带一瓶过来跟您对饮几杯?”

  我爸听得那是两眼放光,点头:“好好。不客气不客气。”可想哪,才跟董家明认识了不到2小时,竟然连皮这么厚?不客气什么呀。

  “董老师,刚才听你说起车的保养很有一套,看来也是开车的喽。我们可都是新手,不妨给我们介绍介绍心得。”

  “哪里哪里,我可没有车。实际上我知道的这么多,完全是因为有一个做汽车养护的朋友,听他唠叨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心得不敢当,不过想来最主要的还是要认真小心。出了事永远不是车子的错。”

  “说的是啊。”我爸听了不住点头,一边看我,一边看我哥。

  我闷闷的低头吃着饭,拒绝来自他的目光。你们聊你们的,我吃我的饭。只要不关我的事,怎么聊都成。

  “哦,对了,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到我朋友那里去洗车、养护。他那里技术很好,设备都很先进,就在南市那里,离学校不远,价格比一般的要稍稍高点。不过,要告诉他是我介绍来的,打个八折,就跟外面差不多了。我有他的名片,不过现在没带着,回头我给褚老师,让她带给你。”

  “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关系,既然我和宛平是同事,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了。”

  “宛平”?我不是第一次听他这样叫,可众目睽睽之下,这么叫法是不是显得太亲密了。董家明董老师,有没有搞错,我可还没确定的跟你说过“我答应”,我心里有种烦闷。

  我瞥头看他,发现大家都在看我。毁了,被发现了。

  极其极其短暂的沉默,又马上语笑颜颜。尤其是我妈。我从她的笑里发现了不好的意图。果然——

  “董老师,听你说话,好像是本地人吧?”

  董家明坐了坐正,道:“不是,我是北京人,当地话能够说的好,一来我妈妈是本地人,二来我在这里也工作了两三年,刚来的时候满嘴都是儿化音,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不过我哥哥说的不行,我爸常说,家里两个孩子老大像爸爸,老二像妈妈,连说话都继承下来了。”

  哦,原来董家明还是北京人的呢,怎么下放到这里来了呢,家里有什么问题?不能怪我这么想,鸭子占了好窝也不轻易挪地方的。嗯,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儿子,家长任务重啊!我掐掐自己,想什么呢?

  我恼怒的看向我妈,她却一脸兴奋,想不到自己不用开口就把家里的人口调查了个清楚。唉,董家明是特意配合的,您老不知道吗?

  我妈开始再接再厉:“平平原来就是在那儿读的大学,后来又工作了一年,现在也跑了回来还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你们还真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