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3章

作品:环肥燕瘦|作者:白寒|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0 18:34:26|下载:环肥燕瘦TXT下载
  这家农家乐场子蛮大,虽然是晚上,生意也很红火,里面很是热闹。

  甄圈圈四人进来的时候,却是让热闹的场景渐渐平息下来,有几个小孩看到老头竟被吓哭了。

  其实不要说小孩,很多大人猛地看到老头这副德行,也是吓了一跳,如果不是灯火通明,加上身后跟着两个活色生香的美女,估计会吓晕一大片。

  进门是客,这家店老板很懂经营之道,为了不影响其他客人的进食,特意在内院腾出一个小房间给甄圈圈他们临时安排了一个包间。

  这样也好,落个清静。

  这饭吃的也的确是清静,除了老头吧唧嘴的声音,四个人都不说话,能不清静么?

  甄圈圈也没吃什么,夹了几口菜,就着一叠花生米慢慢喝着小酒,心里合计着怎么跟这个高僧再请教请教。

  此时看老头打着饱嗝终于放下了筷子,一手抹着嘴,一手抚着肚皮,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便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笑嘻嘻打破沉默道:“大师,这饭吃的还满意吧?”

  “嗝——”老头一个饱嗝差点让凑近过来套近乎的甄圈圈将肚里的“白酒花生酱”吐出来。

  “欲海无边当自足,贫僧……嗝——贫僧很满意……”老头说着,竟是伸出小拇指,用黑黑长长的指甲去剔牙。

  甄圈圈又是一阵反胃,端起二两一杯的酒杯,“咕嘟”一口喝下压了压,轻咳两声道:“大师,您今年高寿?不知道法号怎么称呼?”

  “我就算一岁,也是佛,你就算百岁,也是人……”老头说着,“噗——”的一声,吐出了一小块塞在牙缝里的鸡腿肉。

  慕容小倩正好偷眼瞥到,不禁一阵恶寒。

  老头端起面前的茶杯,漱了漱口咽下后,看了看慕容小倩二人道:“两位女施主,百年修得同船渡,咱们同桌共餐……嗝——虽然你们没吃,也算是有缘,贫僧送你们一句话‘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

  老头说到这儿,看了看甄圈圈却是停下不说了。

  “大师,故此什么?”看慕容小倩和苏晓蕾都没有追问的意思,甄圈圈不禁问道。

  “忍、藏、退,意悠然,纤指冰弦,可琴瑟永合。”老头缓缓道。

  “咳咳,大师,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您说的太玄奥了,能不能说的直白一点……”甄圈圈谄媚道。

  “小子,别以为一顿饭就搞的我们很熟似的,你我缘分已尽,贫僧已经说太多了。”老头说着,抬手将头发往后捋了捋,身子往椅背上舒服地一靠,眯眼道:“你们皆是红尘路上忧郁的石子,繁华一生改变的,只是那一朵花开的时间……行了,你们走吧,贫僧要休息一会儿。”

  “大师,谢谢您今天的点拨,我们一定会谨记,咳咳……不知道能不能将您的法号赐告给我们这些红尘小石子?”甄圈圈看了下时间,已经八点多,也是不想再耽搁了。

  “贫僧愧对恩师教诲,至今未能完成恩师遗愿,善了个哉的,这名号不提也罢。”老头闭上双眼叹气道。

  “大师……”甄圈圈有点不死心。

  老头打断道:“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小子,你别多说了,有缘自会再见。”

  话说到这份上了,甄圈圈也不好意思再纠缠,便买了单,跟慕容小倩和苏晓蕾站起身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门被推开,店老板往旁边一闪,从门外快步走进三个人,两个和尚一个喇嘛,看样子年纪都在六十开外。

  而那喇嘛一看到老头,立时神情激动地冲上前叫道:“师……师傅……真的……真的是您……”

  老头闻声早已睁开了双眼,看到这三个人,虽然没站起身,却是咧开嘴露出了一个笑的表情。

  那喇嘛也是瘦高身材,头上的寸发花白,脸上竟然也是无眉无须,光溜溜的,不过他是方脸,老头是长脸,不然,倒像是父子二人。

  此时喇嘛像孩子突然见到久别重逢的长辈一样,紧紧拉着老头的袖子,眼睛一刻不离老头,生怕眨眼间老头会消失似的。

  那两个和尚也一前一后走了上来,当先的和尚肥头胖耳,满脸红光,上前就握住老头的手,有点激动道:“慈舟大师,幸亏我今日赶回,不然,又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您的神采,聆听您讲经弘法……”

  慈……舟……?

  甄圈圈一下顿住了:我靠,这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老头,不不不,这高僧竟是慈舟大师,还是个喇嘛。

  此时另一个身材瘦小,长的慈眉善目的和尚也上前说道:“慈舟大师,想不到一别七年,茗山已老,您却风采依旧,哈哈……”

  “茗山住持,贫僧夙愿未了,只能做个老不死的。”慈舟僵尸般的脸挤出一丝笑容道。

  甄圈圈此时也没注意听他们寒暄叙旧,低头对慕容小倩道:“小倩,我现在不方便跟你解释,你跟晓蕾去车上等我,我要跟那个慈舟大师说点很重要的事……”

  “很重要的事?呵呵,你不会是被老和尚洗脑,要出家吧?”慕容小倩抿嘴轻轻笑道。

  “小生正有此意,不知女施主可否放过老衲……”甄圈圈说着,伸手在慕容小倩翘臀上一拍,脸色一正道:“我真的有事,回头跟你们好好解释。”

  慕容小倩瞪了他一眼,看了看几个和尚,拉着苏晓蕾还是出门而去。

  甄圈圈看慕容小倩她们离开,咳嗽两声,向慈舟大师他们走去。

  “这位小友一身正气,面相不凡,看来当是慈舟大师点化之人,呵呵……”那肥胖的和尚看甄圈圈走过来,微微一愣便呵呵笑道。

  靠,这马屁拍得有水平,一箭双雕啊。

  甄圈圈朝肥胖和尚客气道:“过奖,过奖……”他可不想跟几个老和尚唠嗑,微微一笑,便朝慈舟大师道:“大师,有一件事我想请教您一下……”看慈舟正跟那喇嘛说着什么,根本没理自己,便提高声音道:“慈舟大师,不知道纳吉酂大师您还记得么?”

  他话音刚落,却是一下让几个人都停止了说话,一脸惊讶地抬头看向他,而慈舟大师那死鱼眼更是精光一闪,站起了身道:“小子,你说什么?”

  “大师,我说纳吉酂大师……”

  甄圈圈话没说完,只感到一阵风扑过,慈舟大师已是到了跟前,一把抓住了他手腕,盯着他眼睛,嘴唇也哆嗦起来:“你……你……从何……从何听说这……这纳吉酂之名?”

  甄圈圈手腕被慈舟握的有点疼,挣扎了一下,慈舟才醒悟过来,松开了手,甄圈圈摸了摸手腕,道:“咳咳……我从他徒弟口中知道的……”

  “嗯?纳吉酂收徒了?是谁?在哪儿?”慈舟很是激动道,差点又伸手抓住甄圈圈手腕。

  “咳!他已经死了。”

  慈舟口气失望地“哦——”了一声后,竟是闭上了眼睛,半响睁开眼睛道:“小子,有什么话你说吧,这里没外人,你不用避讳什么。”

  甄圈圈也不啰嗦了,看着慈舟缓缓道:“据我了解,纳吉酂大师应该几年前便不在人世,他的徒弟是今年意外死亡的,当时我恰好在场,而他临死之前托付我一件事……”

  说着抬眼扫视了一下其他几人,接着道:“他让我替他完成他师傅,纳吉酂大师毕生的夙愿,就是将揭开《瘗鹤铭》真相的经册取到手……”

  “啊?”这次慈舟大师忍不住了,再一次伸手握住了甄圈圈手腕,貌似比第一次更用力,两眼精光直闪,“经册找到了?在哪儿?很难取到手么?”

  此时其他三人听到甄圈圈的话,也是一脸紧张加兴奋之色围了过来。

  *

  ps:继续裸奔,继续求。。。

  上部:成长

  182 传功

  在西部雪域高原有一个雪域密宗,僧徒皆带发修行,行事特立独行,在佛门中褒贬不一,千百年来一直被宗教的学院派所排斥,视为异端的危险教派。

  这雪域密宗的创始者,便是前文所说千年前手录揭示有《瘗鹤铭》真相经册的高僧。

  他因思想与众不同,自行其是的秉性,自我省察的自觉,而另辟佛门蹊径。

  雪域密宗重修炼,轻讲读,显密兼修,尤重密法。

  故此,教中僧徒几乎都是功力非凡,已臻极致。

  而讲经弘法仅靠那高僧的手录经册,金刚持亲口传授,代复一代,师长口授,不像其他佛门弟子要捧着经书哇啦哇啦念经。

  自然,这手录经册也被雪域密宗视为镇教宝典。

  雪域密宗的僧徒作为蓄发者,形象与一般僧众不同,虽穿袈裟,却非绛红色,而是黑白相间,使人联想到经由黑幕遮挡的某种间隔与白驹过隙的疏离。

  并且,要成为雪域密宗僧徒必须后脑上方有三个发旋,意味着独步佛界人世,难以归属。

  雪域密宗提供了不二的法门,沿此登堂入室可自成宇宙,正是这个原因,雪域密宗的修行虽然亦正亦邪,却是魅力长存。

  雪域密宗对教众的管理也不同于寻常佛门,提供了比较广阔的个体发展空间,不啻为双向的认可选择和相互间的欣然接纳。

  所有教众将届成年时,都出外游历,名声渐显的同时,成佛之路也在前方渐显。

  慈舟大师正是出自雪域密宗,而雪域密宗传到他师傅弘印禅师后,中华大地遭受外国欺凌,那镇教宝典也在乱世之中失窃。

  他厕身于彼,一度端正了教众的视听言行,倒是在佛门中引起共鸣,也大大改善了雪域密宗与其他教派的关系,为教中弟子寻回经册提供了方便之门。

  纳吉酂不是雪域密宗弟子,他原本是作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之一,却未能当选,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不再沿着常规行进。

  这样的念头怂恿着他终生游离于正轨之外,成为一个自由的宗教职业者。

  他年轻时生逢乱世,一次游方遭劫,差点丧命,恰逢弘印禅师路过,将他带回雪域密宗救了他一命。

  因为他当时已二十几岁,不适合再修炼内功,弘印禅师便传授了他一套剑法护身。

  为报活命、授艺之恩,纳吉酂行走天下,寻找那手录经册。

  慈舟大师年岁与纳吉酂相当,他四方弘化,其目的主要也是寻访经册下落。

  至于修行,他自有一套理论:按说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成佛,但是成了佛就须一劳永逸地脱离尘世,但这凡器间还有我难以割舍之物,譬如寻访经册,我因踯躅其中而在此轮回不休,不成佛也就罢了,我还是渡渡众生吧。

  摩崖石刻《瘗鹤铭》因为残缺,其全文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謎,但百年前弘印禅师偶尔翻看那经册时,却在经册夹缝中发现录有《瘗鹤铭》全篇,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让我们现在知道了《瘗鹤铭》的全文。

  发现了夹缝中的《瘗鹤铭》,弘印禅师便仔细研究那本经册,却是发现了一个秘密。

  而发现这个秘密,却是跟经册纸张老化有关。(ps:纸张老化主要是酸化,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变脆,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

  这本手录经册既然是作为雪域密宗的镇教宝典,平日里都是密封保存,极少拿出来给僧众翻阅,哪怕是教中住持长老等。

  经册夹缝录有《瘗鹤铭》的那几页纸损蚀比较严重,而在这几页半黄半白的纸张中,弘印禅师发现隐隐有图文显现出来。

  图,是山势图;文,赫然是提示《瘗鹤铭》真迹藏于山中某处。

  因为图文都是隐隐约约,当时也没有现代科技,经册里图文都看不到全貌,不但确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