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0章

作品:无处释放的青春|作者:低诉|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1 07:37:03|下载:无处释放的青春TXT下载
  到大学生应该有所作为时,在学校耳闻目睹的好些事,又蛇一样冷淡了我的心。

  先是艺术学院的三个青年写生时循入农家,诱奸了初中女孩的“壮举”,导致我惶然地认为好些艺术品都残留有被强奸的痕迹。

  后来是在一次扫黄工作中,逮住一个半妓非妓的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她过于神圣地捍卫她的爱情面前人人自由的观念——那几天我正在读着《陈情表》这类荡气回肠的文章,做着治国平天下的美梦,一下子给拖回到水深火热的现实中,不由得产生四顾茫然之感。及至学校恩准我毕业时,望着西天惨淡的云霞,我带着后怕长长地舒了口气。虽说阳光普照万物,但还是有许多东西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林培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的确为父亲当初千方百计送我进大学捏一把汗。

  木瓜酒有一股逼人的辣味。吞进口中更受制于它那种冥顽未化的味道。胃似乎在反抗,我蹲在墙角不动。邵美前三皇后五帝地念起来。

  疯子往街口那边去了,围观的人也渐渐散去。

  地上遗弃着几片被人踩烂的莲悠地补充说:“噢,等等,我的朋友们想在我的房间里用餐。”

  这也算贵族作风之一。昨晚看完《帕瓦洛蒂自传》,躺在老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暗地寻思,托尔斯泰可说是入错行的男人。花那么多时间去编识字课本,也只有他才舍得糟蹋贵族的行头。他错了,社会可是往贵族的方向发展的,他应该伏在雕花的红木写字桌上,继续写《复活》或《战争与和平》的续集。

  吃不惯山珍海味,或许是一级厨师的本事就在于能把鸡脖烤得没鸡脖味。除刘素素吃了两小碗红米饭,我们四个都吃得很少,半饱不饱。为了做得尽善尽美,平生第一次喝的人头马,我也只喝三分之一。

  晚餐花去一个小时零四十分钟,直到有人报告表演马上开始,大家才优雅地丢开餐巾,风度翩翩地跑到演艺厅。

  “来杯曼哈顿,你呢,刘素素?”马丽装着没听见小姐问,扭过头向刘素素讨好。

  “bloody mary。”

  “两杯自由古巴,多加点冰。”我拥着邵美,操普通话。

  小姐甜言蜜语问林培。他嘟嚷着说记不清他该点的酒名。

  “血玛莉不错。”小姐欠身建议。

  “没喝过。”林培干脆地说,“那正好尝尝。冲这名字就不错。”我在背后咬牙切齿。

  小姐的臀部消失在邻座肩膀背后,马丽提醒他:“进来了就是有身份的,别支支吾吾。虱子爬到皇帝的身上也改名换姓叫玉虱呢。”

  舞台上红光绿光交错闪烁,女人们或鹤立或鹿跃在《卡瓦蒂娜》里,像秋天的狐狸,像穿新装的皇后。同一女人,不同的包装,完全是天使与魔鬼之别。我醒悟,要表现女人,有好多种方式方法,过去我一直认为只有赤裸。

  “先生,调调位置,邻座是北京来的客户,介意吗?”一个红光满面的大头鬼对林培说。他端着杯五色酒摇晃着。

  “介意。”林培不假思索地回答连我脸上也生彩。文明,让它见鬼去吧。文明在和平年代大多表现为阳萎。

  大头鬼没料到林培会这样横蛮,傻了一会儿,对挨着他穿得不能再少的小姐皮笑道:“你听听,他们介意呢!”

  “这样好不好,你们换座。几位酒水算我们经理的账。”小姐献着媚笑,我心一惊,惯于风月的她,难道射穿了我们的西洋镜。

  幸好马丽翻着眼皮问:“公平吗?”

  “公平公平。”大头经理爽朗地笑,“我们公司对慈善事业一直都很热心。”

  “那来杯路易十六!小姐辛辛苦苦,也喝一杯。”马丽没听出经理的弦外之音。

  “行吗?”经理依然皮笑肉不笑,他用移动电话指指我。

  “我喝不起。”我欠欠身,尽量保持所谓的教养,“可我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好多时候,酒一离开杯子就不是酒。”说着,我端起自由古巴慢慢往桌子上倒。

  “怎么说呢,先生!坐进这大厅,你靠你的武艺,我靠我的努力。我们谁也不稀罕谁,对吗?”我又补充了一句。

  大头经理阴晴不定地望望这个望望那个,没接嘴。我壮着胆子再要了杯自由古巴。

  “坏就坏在多要的这杯自由古巴!”我气咻咻地想。

  夕阳下的假日酒店泛着古里古怪的青光。

  伍拾壹

  无处释放的青春 第四部分(15)

  十月一日了,深秋成熟犹如美丽丰韵的少妇。我知道,少梅就要来了。

  少梅定好了机票,是十月三日由上海飞来重庆的。

  坐在去机场的大巴上,我和邵美的心思显然不同,她一会问我少梅到底漂亮不漂亮,一会又说我会不会恋旧呀,而后又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做好东道主,保证热情周到体态端庄,保证不给我丢脸。

  而我却沉浸在一种渗透着喜悦、兴奋、惶恐、焦灼的复杂情感里,越是离机场近了,越是心跳得厉害。

  她会是什么模样?她会是怎样的神情和姿态?少梅,一个灵巧又带着些野性的奇妙的女孩子,她会因为乍见到邵美也同样地吃惊吗?她会怎样笑?会怎样大方地和邵美畅谈?她们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这个“折磨”了我几乎一年半的谜,终于,要解开了。

  从上海到重庆的班机是中午十二点到,我和邵美提前半个小时就等在了机场的出站口,飞机频繁起降的声音一遍一遍地提醒我,她马上就要到了。

  广播中通知,那次班机晚点半个小时。我在想,少梅应该饿了吧。终于,十二点半了,我好像已经听见飞机平稳着陆的声音,渐渐地有人出来了,起先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然后多了起来,大家都涌到了出口,一个个脸上都泛着兴奋的光彩,我听得见旁边身后一声声夸张的亲友相见的问候。

  我的手里高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接少梅”,我在人群里搜寻着,看会不会有另一个邵美突然出现。人渐渐少了,我还举着牌子,除了有一个男的凑过来问我哪里坐大巴之外,再也没人理会我们,一直到这次班机的乘客都四散走光了,我还是没有等到神秘的少梅。

  我又想起了那次去成都的情形,本以为可以见到她,可鬼使神差的,我们错过了一次机会,而这次,她又去了哪里?

  给她打手机,一直是关机。打她办公室的电话,说早就辞职了。

  我开始有些气恼,这个怪怪的少梅。

  没办法,我只能回独院等她的消息,也许她会打电话过来,也许会发封mail给我,就算临时有事来不了,她总得告诉我一声。邵美也很失望,我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先填肚子。

  直到第二天下午,少梅也始终没有给我传信儿过来,论坛里也没了她的踪影,有许多找她或者骂她不给解答的帖子,乱糟糟的。

  她就像突然蒸发了一样,在现实中,在网络上,同时消失了。

  我的心里开始一阵阵发紧,怕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她会不会直接去西藏了?那里天高皇帝远的,通讯肯定不方便。可是,就在登机的前夜,她还打电话来明确了一下时间,还不忘叮嘱说一定要我和邵美两个人来接。

  到底怎么了?

  伍拾贰

  仔细想来,是我生在乡下,又经常寄宿在外的缘故,炒菜做饭,马马虎虎过得去。来独院的朋友,相公小姐居多,我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表演着干煸肉丝、麻婆豆腐、蛋炒饭和辣鸡火锅之类的好手艺。时间一久,其间乐趣完全被油烟儿煤烟儿熏走,无端觉得,自己又当爹又当妈,腻死人。邵美初到独院时,她只会煮白菜炒土豆,对油盐酱醋,无知得很。潜意识想把她调教成一个厨房天使,便耐心指教。好在她肯学肯问,不但做得干净利落,还时时有创新。比如炒黄瓜,朋友们都说别致,从没听到有人说过缺盐少油。我多少看出些高帽的影子,但也懒得说破。反而更加竭力地鼓吹,锅碗瓢盆怎样发展人的思维,炒菜跟人生跟治国怎样相像。每当我夹着书回到独院,看见桌上摆得有模有样,得意之情简直像做了一回二十一世纪的蒙哥马利。

  就在我暗暗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宋嫂鱼、酒醉百鸡那些佳肴时,她却激流勇退,洗手不干了。贤妻良母的光辉形象套不住她。好女儿志在厨房的古训也唤不回她。我不得不亲自下厨。旧业重操,有的是被人戏弄的滋味。她退居二线,帮我刮刮姜皮,拣拣折耳根。每次炒完菜,便哄小孩似的吻吻我的耳根。有天边剥肉皮边忆苦给她听: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用凳子踮脚炒菜等种地的母亲——我以为她会回心转意,继而走上正路,不料她拍拍我的肩说,现在不用凳子踮脚了,慢慢炒。一番苦心,白白东流,几乎恼羞成怒。

  无处释放的青春 第四部分(16)

  而今,她在厨房里混的日子,连同她学做的莲子红豆汤,竟成了我温暖的回忆。独院要再现昔日风彩,今生今世,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到北京,不晓得官小;不到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