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34章

作品:一路芳菲2|作者:宫本宝藏|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1 07:51:16|下载:一路芳菲2TXT下载
  但是,此时,又无人敢于公开纳谏,不许妇人干政。

  芳菲立即道:“我一介女流之辈,哪里定得了什么大计?这一次,是侥幸得了先帝的保佑;我生性懒散,今后,还是愿意守在先帝陵墓之前……”

  众人听她极力推辞,方松一口气。

  弘文帝也不再劝。

  芳菲也松了一口气。

  弘文帝又朗声道:“之前,乙浑把持朝政,国内很多事情都是百废待兴。现在有两件大事情,必须着手解决,一是乙浑党羽众多,牵连甚广,上下腐败,沆瀣一气,给朝廷造成很大的损失,必须立即着手纠正;各位爱卿,你们有什么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其中,好些人利用乙浑重分土地的时候,被乙浑拉拢过,此时,听得弘文帝如此严厉的语气,完全答不上话来。

  贾秀立即上前一步。他是吏部尚书,递上一个奏折:“陛下,这是臣早前准备好的新的法案;请陛下过目。”

  弘文帝亲手接了,略略一看,放在一边:“贾秀,以后的考核,就交给你了。”

  王者归来8

  “臣遵旨。”

  弘文帝这才继续道:“第二条,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现在刘宋战乱频繁,内部厮杀严重,来投奔我们的南朝户籍越来越多。尤其是李将军的几次战争,带回来了好几万户居民,如何安定这些人,提高我们的税收,也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另外,北国的财政,这两年也损失严重,到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即日起,停止一切大兴土木,将国家的财政,税收,要最大程度,用于武装我们的军队,达到粮草充足,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帝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朕一定要继承祖先的意志,进军中原……”

  老臣高允立即站出来:“陛下,关于这一点,老臣也有些准备。”

  他拿出的是早已准备好的奏折,是关于一些缓解内部矛盾,安抚南朝投奔户籍的抚恤方法。

  众臣再一次面面相觑。

  方才明白,昔日吃喝玩乐的弘文帝,私下里,都做了些什么。他绝非一个傀儡,若是傀儡,就不会有这些老臣如此充分的准备了。

  就连芳菲,都非常意外。

  这两年的时间,弘文帝原来绝对没有荒废。

  这才像昔日的太子——纵然是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在准备着彻底的反击。

  所以,林贤妃母子能倒下,乙浑也能倒下。

  她忽然想起李奕的那个提议,关于均田制的初稿;高允等人提出的方案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均田制来,那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北国的问题,一定要启用均田制。

  她并不急于出声提醒,牢记着妇人不许干政的规矩;自己此时坐在弘文帝身边,那是一份“孝心”。开口了,则是僭越了。

  她并不想给任何人以“僭越”的想法。

  心想,另外找个合适的时候,让弘文帝推行。

  她的目光看向弘文帝,碰巧弘文帝的目光也看来。

  王者归来9

  二人会心一笑。

  尤其是弘文帝,他的那种笑容,几乎令他昔日所有的俊秀,全部在一瞬间复活了。仿佛太子府里下棋的少年,哈哈大笑:“芳菲,你看,你真笨,老是输……”

  芳菲的手松了松,放在那描金绣漆的椅子上,慢慢地往上,那是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仿佛自己已经完成了一个极大的任务——关于罗迦的遗命;关于昔日的友情。

  这一切,自己都完成了。

  而且做得很好。

  以后的日子,岂不就非常轻松了?

  耳边,还是弘文帝的滔滔不绝的下令,一些功臣的任免升迁,一些乙浑党羽的打击排斥;几乎是雷厉风行。

  许多人欢喜,一些人忧愁。

  一群群人跪下去,一群群人站起来。

  总的来说,这一战役,人人都有封赏,无不欢喜。

  末了,芳菲听到弘文帝响亮的声音:“今晚,朕已经令人在玄武宫设宴,犒劳各位功臣。”

  “谢陛下。”

  众臣鱼贯退下。

  京兆王留在最后。

  弘文帝由衷一揖:“多谢皇叔鼎力相助。”

  京兆王甚是欣慰:“皇上多礼了,若不是皇上和太后谋划得当,臣也挑不起这个大梁。”他笑着看着自己的“皇嫂”,这一刻,倒有点儿心悦诚服了,“太后,这一次要不是你率领群臣稳住外面的厮杀,只怕,北武当就会血流成河了。以前,我老是觉得那干汉臣,王肃,李奕等,都不是什么上得台面之人,现在方知道,他们很有大局观,深谋远虑,值得信任。”

  芳菲大喜,甚至比诛杀了乙浑更有成就感。

  京兆王长叹一声:“太后昔日火殉先帝,何等节烈?今日又计谋诛杀乙浑,先帝若是泉下有知,也当瞑目九泉了。”

  芳菲心里一酸,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王者归来10

  弘文帝却朗声一笑:“太后和皇叔的功劳,朕都会如实向父皇禀报,朕马上就要大祭天下,诏告天下。”

  京兆王略略犹豫了一下,弘文帝看出他欲言又止,就问:“皇叔,但有何话,直说不妨。”

  京兆王这才道:“皇上登基两年了,但是,后宫一直没有子嗣。皇储的位置,攸关国家大计,这次除掉了乙浑之后,当务之急,皇上应该广纳妃嫔,开枝散叶,早日确定继承人的问题……”

  芳菲一怔,这也是她想提出来的。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此时,听得京兆王一说,立即看向弘文帝。

  弘文帝干咳了一声:“多谢皇叔和太后替朕操心。不过,现在后宫的嫔妃已经够多了,目前,不是光选妃嫔的时候……”

  京兆王听得他大打太极,求救的目光便看向了冯太后。

  芳菲当然不好再躲藏了,直言不讳:“以我之见,后宫妃嫔成群,却无一所出,最主要的,还是那条‘子立母死’的规矩在作祟。”

  妃嫔们害怕自己先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那自己就死定了;所以,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其他人先生,所以,谁都不肯白白牺牲。要知道,所谓的“皇后”太后,都是死后,自己的儿子登基,才会追加的殊荣。谁愿意死了“享福”?

  弘文帝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当初他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死的。

  这一次事变突然,不得不让自己的叔叔出来,本来就很令他有危机意识了。他正要开口,却听得京兆王大声道:“太后,此事万万不可,这是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祖宗家法!

  芳菲暗自冷笑一声,又要让人家死,又要让人家生孩子,哪有这样的好事?

  京兆王更是忧心忡忡:“后宫的美人,都太自私了,她们不像以前的女人了,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

  下载

  王者归来11

  以前的皇帝,之所以很快有了子嗣,是因为那些刚进宫的美人儿,尤其是南朝,高丽等地来的无依无靠的美女们,是不知道有这条规矩的。所以,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这也是为什么连续这两三代,几乎很少有鲜卑的贵族妃嫔生育太子的原因,她们知道风险,早就避开了。

  而弘文帝自从太子开始,府邸里就传开了“子立母死”这个秘密,所以,大家都不敢生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也很简单,废黜了不就得了?那样,弘文帝要如何开枝散叶,都不成问题了。

  但是,越是简单的问题,越是被人为地弄得很复杂。

  芳菲看了一眼弘文帝。

  弘文帝却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皇叔,太后,宴会要开始了,走吧。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芳菲知道他故意逃避,微微有些失望,也无可奈何,只淡淡道:“你们去吧,我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

  弘文帝看她目光里全是血丝,显然是这几天,昼夜不寐,操心劳累所致。

  他急忙道:“那你就先回去歇着,朕令人送一些滋补御膳过来。”

  “谢陛下。”

  芳菲大步而去。

  外面,停着她的马。她翻身上去,一拉马缰。马扬蹄疾奔,几名侍卫跟在她的后面。

  微风轻荡,初月已经探出头来。

  忽然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切都不受控制了。早已压抑了许久的疑惑、冲动,一起涌上心头,此时,要见的第一个人,是通灵道长。

  这个装神弄鬼的老道士。

  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向他问个清楚明白。

  道观,淡月黄昏,只有一名老道士,还在躬身打扫着门前的落叶。

  他也要收工了,提了扫帚,一只脚正要迈进门。

  忽然听得马蹄声,在黑夜里分外地响亮。

  王者归来12

  他探头一看,但见一个女人,鲜衣怒马的奔过来,吓了一跳,但看清楚来人的穿戴,急忙行礼:“参见太后。”

  芳菲跳下马背:“道长不必多礼,我想见通灵道长……”

  老道恭敬道:“太后来迟了一步,通灵道长今早就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

  芳菲急忙问道:“要什么时候回来?”

  “通灵道长的行踪,一向不告诉众人,我们也不知道。”

  芳菲大失所望,这个时候,这个神叨叨的老道士跑到哪里去了?如此关键的时刻,他不该是等在道观里,和自己等人一起庆祝么?

  她暗暗埋怨,道长,他还真是放心呢!

  老道已经礼貌地关了道观的大门,芳菲悻悻地站在门口,犹如被人泼了一盆凉水,真是扫兴到了极点。

  玄武宫。

  下载

  弘文帝真正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春天。他站在高高的飞檐之下望去,北武当的群山环绕,真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他身后,是一字排开的文臣武将,他们目睹了乙浑之死,方明白面前的新帝,并非是一个纸老虎,而是潜伏许久的猛虎。

  谁也不想撞在枪口之上。

  弘文帝,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君临天下的感觉。

  就如一只系了很久的铁锁链的猛兽,终于出笼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政治主张,自己要励精图治的心愿,要赶超前代先祖的宏图大志,统统都要正式开始了。

  众臣开发现,昔日玄武宫上搬运来的建造凉亭的材料,统统不见了。

  玄武宫,变得宁静,肃穆。

  弘文帝停止了一切的大兴土木。

  在前面开阔的平地上,已经摆放了几十张桌子,文臣武将,济济一堂。整个宴席,是充满北国风情的烤羊肉,烤牛肉,野鸡,猎获的野猪,豹子,北国人喜欢的马奶酒……

  王者归来13

  仿佛整个山坡都飘满了香味。

  当众臣举杯,齐声道:“陛下万岁”的时候,弘文帝一仰脖子,喝干了酒杯里的酒,笑容满面。

  人人开怀畅饮,北武当,迎来了一个真正的欢乐的夜晚。

  月亮已经爬起来了。

  那是一轮上弦月。

  要不了多久,又要迎来一个月上中天的日子了。

  密室的黑暗里,也充满了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情。

  一个人依靠在石壁之上,正在小憩,忽然听得外面震天价的声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打击乐的声音,北国的浮屠,充满了鲜卑人的豪勇的胡笳,羌笛……甚至马啸风萧,连脚下的土地都在颤抖。

  那是祝酒的欢快,胜利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