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3章

作品:(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作者:水王|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2 06:10:32|下载:(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TXT下载
  能忘记了不成?也许一时太忙没想起来是有的,可不见那个老宦官还记得牢牢地吗?连人家上衙了几日都清清楚楚的。

  “他倒是自在。”轻笑一声,皇帝摆摆手,他对翰林院里头那些个小心思也懒得计较,只吩咐道,“六元及第的学问想必是不一般的,今儿就唤他来给我讲讲书。”

  戴权哎了一声,忙下去使人传话去。

  那一头,翰林学士罗严明听了宫里头递话过来,只觉得一阵凉意从尾椎骨直蹿到脑门,不消片刻额上已经沁出了冷汗,他忙于那个小黄门说:“稍待片刻,我这便领他来。”林瑜一直在修实录的事他能不知道吗?原也是他安排的,不过是见他前头风光太过,稍微压一压免得新人骄矜不服管。哪里知道这新科状元一句话都没多说干脆地往书库里头一钻,一点别的动静都没有。他一忙,就混忘了,没有重新排班。

  那小黄门就笑道:“很不必,只与我说就行了,原是我的活计,不敢劳烦老大人动腿。”

  罗严明怎么听怎么觉得这个小黄门话里有话,又不好和这些内监分辩的,只好道:“这会子应该还在书库里头。”

  那小黄门笑了一下就去了,书库他熟,偶尔里头要找什么书,都是他传的话。所以,他对新修撰、编修被前辈欺了去的戏码也熟。只是没想到这一次都快整整两个月了,新修撰一次都未曾服软,呆在书库里头还很有些自娱自乐的样子。

  不过人家原也不怕别人欺上头的,自己是六元及第不说,又做了文渊阁大学士的准孙女婿。就算没有当今这一出,也能很快出头的。

  书库里头静悄悄的,小黄门本要张嘴传口谕都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下来,想了想迈脚进去。最里头是修撰他们工作的地方,因着整个翰林院地方不大,书库又占了大头,所以这些修撰编修们并没有独立的公房,就在书库最里头的桌子上凑活了。

  那小黄门走过去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俊美少年臂弯里托着两匣子的书走了过来,他心道这必是新科状元了,年纪样貌都能对上,完全不会认错。

  便忙道:“林修撰,里头皇上请您去讲书。”也没说是什么书,实在是当今自己也没说。

  林瑜点点头,也不问这种侍讲的活怎么就找上他了,将手里的书籍交给闻声而来的辛宗平,略理一理身上的衣袍,见没什么失礼的地方就跟着小黄门走了。

  在途径翰林院大门的时候还正好遇到了翰林学士,那罗严明有心想说几句,却在碰上那小黄门似笑非笑的眼神以及林瑜古井无波的面容时戛然止了口。

  目送林瑜跟着小黄门离开的背影,罗严明突然叹了口气。他已经知道了林瑜和文渊阁大学士嫡长孙女定亲的消息。不过他相信即便没有这一层,有些人注定如锥入囊中,一时的小手段是藏不住的。

  第51章

  被林瑜一个修撰抢了侍读学士的活,也不知他们心里是什么想法。

  自从当皇帝的听过一次林瑜讲书之后; 他似乎发现了修撰的新使用方式。也是; 同样都能讲书,面貌俊美、声音悦耳的少年讲和一群中年男人讲; 略有点审美的都会选择前者。

  于是当今每每有空了就把林瑜拎过去; 有时候讲讲书; 有时候还会唠唠嗑; 特别是知道他江南姑苏出身; 对江南烟雨之地很是向往的当今难免多问几句。

  “没想到林卿对这些市井之事居然这般熟悉。”听林瑜说过江南的针头线脑平常一家的生活; 当今很是感叹。有时候他看着眼前这个宽袍广袖的人,都会恍惚地想神仙众人不过如此。只觉得林瑜这样的人不说是餐风饮露,至少也是娇养在府邸之中的公子哥; 没想到居然对这些小事这般熟悉。这些事,他就算去问一地之父母; 只怕也没有林瑜说得更细了。

  楞了一下,林瑜苦笑道:“怀瑾自幼父母双亡; 虽幸得堂叔、舅家扶持,但要是自己立不起来的话; 也就没今天站在您面前的怀瑾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道,“为了家业,怀瑾也是曾夙兴夜寐过。因此; 怀瑾常说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天底下普通一等的大俗人罢了; 偏偏大家伙看着这张脸的份上,怎么也不信。”说罢; 叹了口气。

  当今开怀笑道:“朕听小三提起过一嘴,说你是风雅人做风雅事,风雅完了钱也都叫你给赚了去了。”当时他听小三描述那个新建过后的销金窟都心动地想去试一试,何况是他人?因想起国库连年收不抵支,叹道,“若是户部的都有你这番本事,朕也就不愁了。”

  林瑜听罢,笑而不语。

  果然当今也不是真正想要他在这方面出主意,毕竟在他看来这种不过是小道,拿来玩玩的,和一国之财计相差甚远。只听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听闻你骑射十中九箭,怎么想起练这个来了?”

  林瑜想了想,然后道:“从前也不懂,只道科考艰难,需得有一个好体魄,也免得得了病反而耽搁了考试,就请人教了,也就这么练下来了。”

  当今听了,就对戴权笑说:“可见这是一句大实话了。”

  戴权忙弯腰笑道:“林修撰是君子守诚,可若非皇上治下天下安定,也养不出此等品貌的人才来。”

  当今听后龙心大悦,笑骂一句:“你这老货就知道变着法儿恭维朕。”又道,“正好,这会子皇子们应该都在校场。走,去看看。”

  来到校场的几人发现不独几个小皇子,还有四王爷也在,当今便笑道:“小四,你不是最不爱这总地方么,今儿怎么来了?”

  四王爷领着几个弟弟上前来请安,林瑜又与几个王爷皇子见礼过后安静地站在一边。

  “偶尔也来活动活动。”四王爷一脸严肃地回道,然后问道,“父皇可是来瞧瞧几个弟弟的功课?”

  “这只是其一。”然后当今一指站在一边的林瑜,乐呵呵道,“今儿更想看看朕这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的骑射功夫。”又问着林瑜,道,“之前听小三说你和冯家的小子怎么玩的?”

  林瑜:他就知道一定会有自己的事。

  把规则一一说了,林瑜看了看这方方正正的校场笑道:“这里并无环形跑道,怕是弄不起来。”

  当今遗憾了一下,道:“那边罢了。”心里却开始打起去一趟城外冯紫英的马场游玩一番的主意。

  戴权躬身过来,问道:“不知林修撰可要换一身?”今日是沐休之日,临时被小黄门唤道宫里来的林瑜身上并未穿官服,一袭单衣另添上一件氅衣,瞧着是飘飘欲仙,只是活动起来到底不方便。

  林瑜沉吟一下道:“一时哪里找得出合身量的衣裳来,罢了,只站着射靶子并不妨的。”说着,褪下外面的氅衣,露出里面的单衣来。

  戴权也不要身后的小宦官上前,忙亲手接了叠好。机灵的小宦官赶紧去找了一个托盘过来,这才将这件泛着冷香的氅衣轻轻搁在上头,又拿锦布盖了,不叫惹上风尘。

  当今一挥手,就有校场的师傅领着人呈上好些弓来,问道:“不只林修撰平日里用几力的弓?”

  “常用五斗。”

  那师傅心里算了一下笑道:“那得有九力了。”说着,从里头挑出一把来,“试试。”

  当今一听九力,不禁意有所指地看向自己的四儿子,四王爷见自家父皇看来,刷得一下黑了脸,别过脸去看大言不惭用九力的林瑜。

  就见他侧身而立,一手执弓,另一只手就这么搭在弓弦上,凝神一拉,弦如满月。

  “好!”边上的几个小皇子不由得大声叫好起来。

  四王爷见林瑜放下弓微微点头,就张口道:“略等一等。”见在场的都向自己看来,他示意了一下那武师傅,问道,“可有扳指。”

  众人都是拿过弓要不就是伺候过的,低头一瞅林瑜拇指上一弯细细的红线,在玉白的肤色映衬下格外的刺目。那武师傅忙道:“是小臣疏忽了。”忙忙地就要叫人找去。

  林瑜就道:“快别忙,横竖不过几箭,那就这么娇贵了?”再者,扳指这个东西不像是弓箭,都是自个儿准备的,一时哪里找得来。

  显然当今也知道这个,就道:“今日是朕一时兴起,戴权开朕内库去。”又道,“看看谁的手指差不多的,先挪用一刻。”就叫林瑜伸手来看。

  就见一双玉手纤长、毫无瑕疵,几个小皇子瞅两眼,再瞅瞅自己被晒出了颜色的,死活不愿意伸手。偷偷伸着脖子下死劲地盯了几眼,再转身比比自己的,好容易年方十一的六皇子递上一枚翠玉扳指来,一试,正好。

  “谢过六皇子。”面对林瑜微礼致谢,这六皇子居然直接后退一步,脸上泛起红晕来,闹得当今哭笑不得。

  “小六太腼腆了一些。”

  一切准备停当,武师傅忙吩咐了五十步竖一靶子、七十步竖一、百步竖一、百五十步竖一,两百步再竖一,一共五个靶子。

  却见林瑜素手扶弦、闲雅恍若抚琴,凝神张弓、弓开如秋月行天,众人纷纷跟着屏息,只见箭如流星,不过几息,五支箭已经全部射了出去。

  小宦官们搬着靶子过来一看,果见所有草靶上,箭中红心,前头几个箭身都已经穿透了过去,即便是最后一个,也钉得牢牢的。五支箭在红心的位置几乎不差几分。

  “好一个文武双全的状元郎。”当今抚掌而笑,亲自拿起托盘上的氅衣与林瑜披在肩上,“有臣子如此,何愁我大靖之万世太平。”

  “恭喜父皇!”在一片逢迎之声中,林瑜由衷地露出一个微笑来。

  万世太平?这个当然是有的。

  被好生送回府上,林瑜身后还带着一连串的赏赐,当今还特特地说了,给林卿寻常使唤的,不需顾忌是否损坏。若是因着赏赐而特特供起来,反而失了他一番爱惜之心。

  东西是好东西,不过林瑜也懒得看,一挥手叫收起来了。

  没几天,果真听里头下旨,升林瑜为侍讲学士,赐上书房行走。这也是应有之义,谁让林瑜都已经做了好些日子的试讲的活计,翰林院里头的早就有猜测了。如今不过是稍微提前一些,也不是什么大事。

  便是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看在常柯敏的面子上也是打开绿灯。一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而已,不值什么的。

  倒是上书房行走这个令人侧目。不过,这却只是一个名头,算不得正式的官职,但凭皇帝高兴。若是当皇帝的愿意,就是一个小小的编修都能上书房行走,内阁里的众人道管不着。

  要不是在上书房的这些日子,都在记录起居注的修撰官的眼皮底子之下,只怕林瑜一个谄媚君上的罪名就跑不了了。

  所谓的上书房行走对皇帝来说,只是找一个养眼的人听听书而已——原本上书房行走给皇子皇孙们讲课的活都被当今给直接无视了。对林瑜来说却是难得的接触到整个帝国权利中心的机会,虽然他从来都只是默默的听,与那个他每次见到几乎都在奋笔疾书的修撰官一样。

  本来他就对记录起居注没什么兴趣,是以当初被分去修实录也觉得无所谓。现在看见他们几乎日日笔耕不缀,更是由衷地感谢他们之前的排挤。

  现在侍讲还能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如□□撰一般逐一将皇帝的言行记录下来,还不许有任何的删减发挥,实在是无趣。

  侍讲学士与修撰不一样,已经有了自己的公房。不过,侍讲学士常制二人,林瑜是个临时加塞的,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