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04章

作品:天龙之我是大理王子|作者:北方网|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3 00:12:18|下载:天龙之我是大理王子TXT下载
  凌云深深地为皇家的奢侈感到震撼,虽然后世看过不少描写皇家的影视,但那些都是道具居多,哪有现在的真实感!“毓秀宫”只是皇宫无数宫殿中之一,相比别处,这里应该是“寒酸”之所吧!不过相若刚才经历的金碧辉煌之宫殿,凌云还是觉得如此诗情画意之所更让人心旷神怡,恰是繁华城市中的一丝清凉,如此看来宋徽宗的确是一位雅士。

  此时童贯出来,轻声道:“凌兄弟,官家让你自行进去,咱家先走了,兄弟到来,官家正欢喜着你呢!若是兄弟在京城遇到困难且道出我的名字,相信他谅也不敢为难,官家对兄弟极其欣赏,不用紧张。”

  凌云当下谢过,在童贯指点下与他告辞,自行入内,尚未见人,丝竹管弦之乐已经入耳,凌云暗自摇头不已,这样的皇帝不被俘虏才真是怪事。绕过假山,但见歌女舞姿优美、柔情绰态,正翩翩起舞,而中间坐着一位年纪和自已差不多的英俊男子,但见他穿着龙袍,七尺男儿挺如枪,身板子还算不错,但也许是太过长久的养尊处优,肤色白皙,严格点说是有点病态的苍白;俊俏的脸蛋斜着一股莫名的惆怅,脸色空虚腊黄,眼圈乌黑,旁边有几位文尔儒雅之老者相伴,正在举杯畅饮,凌云心想,那个纵欲过度模样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宋徽宗了,而其余儒雅之人应该是当朝重臣了。

  凌云轻步走过,并没有因为对方是皇帝而紧张,他拱手为礼道:“晚生凌云见过几位前辈和赵公子。”他才不想下跪行礼呢,既然你们摆出一副以文会友之道,我就借此免行下跪之礼。

  几人抬头,但见凌云雄姿英发,俊逸潇洒,神情不卑不亢,坦然面对,卓尔不群,如同一座高山,充满力量和神采,而一头白发更将其气质显现无余,心下赞赏。

  宗徽宗见凌云不下跪行礼反而高兴,每天向他行下跪之礼的人还少吗?而凌云称自己为赵公子更让他感觉奇异的舒畅。他站起身,见凌云容貌英挺不凡,心下赞赏,哈哈大笑道:“凌兄,在下来此相会,只愿以文会友,正担心凌兄紧张呢!见凌兄如此不卑不亢,心下甚慰,今日这里没有君臣,只有前辈与晚辈,各位前辈且莫拘谨。凌兄邪帝之名天下皆知,文成武功,皆臻上品,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赵估心下甚慰。”

  凌云道:“赵兄客气了,在下从来不知客气为何,如此下去,可是没有完尽,客气虚礼我们且还免了吧!邪帝之名是江湖中人之抬爱,在下实在愧不敢当矣!”

  其中一人拍案道:“大胆,官家在此,岂容你一介草民乱言称帝?你眼中还有官家吗?如此大逆不道之徒应该当斩。陛下,应该以此威慑天下不法之徒。”

  凌云见他四五十余岁,相貌堂堂,于是向赵估问道:“赵兄,不知这位前辈是何人?在座之人均为雅士,如此无理之语实在有伤清雅之气,晚生虽然出身草莽,然面也知天地君亲师,然此地无君亲师,唯余天地,而赵兄更是明察秋毫,心下一定自有定断,前辈如此抢赵兄之话头,实在是有些……”当下沉吟不语,但众人均知他言下之意。

  赵估听凌云之言,觉得甚是有理,心下不悦,对那人道:“蔡相,晚生刚才亦言明,此处无君无臣,只余朋友前辈,蔡相难道想扫众人之兴头吗?凌兄,且莫担心,这位是蔡京,当朝宰相。”接着手指着一位神情爽迈、气质不凡的老者道:“这位是文学臣匠,苏轼苏东坡”接着又介绍道:“这位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米芾均为当世大家,想必凌兄亦曾过。”

  听完赵估的介绍,凌云心下直跳,心下暗道:我的老天爷,苏轼啊!可是后世名传千古之人物,而其余四个俱出他之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士”,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得见如此名人真是不可思议,暗觉此行不冤,当下连连行礼,而他们也是礼数周到,对凌云赞赏不已。

  虚礼过后,苏轼言道:“小友一阙《满江红》豪迈奔放,真是发人深省,远胜老朽之《大江东去》老朽听后,深觉不凡,引为知音,今日一见得尝所愿,喜慰不甚,今闻赵公子邀请小友至此,所以与四位老友厚颜前来,不知近来小友是否又有新作?”

  秦观言道:“小兄弟之《青玉案》亦是不凡,一年未听佳作,真让人期待啊!还望小友不吝道来。”

  赵估亦道:“是啊!听闻凌兄为李师师所作之词,兄弟真是期待不已。还请凌兄再放奇彩。”

  三人性子不同,所欣赏之作品亦有不同,观赵估此语即知其只爱风花雪月,没有丝毫进取之志,而苏轼身为豪放派之代表人物,当然喜欢豪迈之作。

  凌云见这些千古名人如此看重自己心下惭愧不已,相比他们,这个这个文坛大盗真是汗颜无地。当下谦虚道:“二位前辈和赵兄言之过矣!在下一介布衣如何当此妙赞,不过近来还真有新作,且听在下一一道来,还望诸位不吝指教。”

  赵估道:“凌兄且坐,听闻凌兄豪爽之气名传天下,今日略备薄酒,望凌兄莫要嫌弃。”

  凌云坐下,听到赵估此言,不由轻笑出声,见众人不解的神情,当下道:“若是赵兄之酒都称为薄酒,那天下间真是再无美酒了,皇宫御酒,十里飘香,在下可是闻名多时矣!”他小小的拍了赵估的马屁。

  果然,赵估喜之不胜,他为人喜爱风花雪月,琴棋书画,若是凌云赞他英明神武,恐怕还比不上此语更符合他之心意,觉得凌云真是性情中人,高兴道:“凌兄此言甚合我之心意,我们且干一杯。”端起金盏,与凌云对饮一杯。

  凌云心想,既然如此,干脆来个更让你惊讶的论酒,金大侠不好意思,借用你的论杯了,放下酒盏,感叹道:“赵兄虽有好酒,却无匹配之好器皿,可惜啊可惜!”

  赵估也不生气,他与众人一样,甚为疑惑,如此金盏在凌云眼中居然不是上好的酒杯?这也太夸张了吧!当下道:“凌云此言,在下极其不解,观诸位前辈神情,想必与在下一般想法;且请凌云详细道来。”

  凌云轻笑道:“‘饮酒之道,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众人点头赞成,凌云接道:“‘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众人均是好酒之人,平日亦品尝过地美酒,于酒具却是一窍不通,此刻听得凌云侃侃而谈,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只听他又道:“‘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在下有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众人听凌云此语,高声赞同,连同看凌云极不顺眼的蔡京也微微点头;如果妙论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然其言之有理,“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确是豪气干云,令人胸怀大畅。

  凌云道:“‘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赵兄兄,世人眼光短浅,只道大禹治水,造福后世,殊不知治水甚么的,那也罢了,大禹真正的大功,你可知道么?’”

  众人齐声道:“造酒!”凌云道:“正是!”八人一齐大笑。凌云又道:“‘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至于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饮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越古越好。饮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们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苏轼感叹道:“听罢小兄弟一番话语,老朽真是受益不浅,饮了大半生之美酒却不知此中别有一番道理,真是遗憾之极。”

  凌云道:“前辈其实也不用感叹,宫中美酒无数;而酒具肯定众多;只是要麻烦赵兄了。”

  赵估哈哈大笑道:“凌兄真是酒中仙,堪比李太白;听此妙论,在下受益不浅,凌兄真不愧邪帝之名。来人,将酒窖中之美酒各取一坛;并将各种酒杯各取一套,今天要与凌云兄和诸位前辈痛饮一场。”

  皇帝之命,下人哪敢不遵?不一刻,全然到齐,众人依凌云之法,一一饮之,也不知是凌云前面一番理论,还是心情大好之原因,总之人人皆觉察与平时饮酒之法意味不同,当下豪兴大发,不一刻已醺醺然。

  qq群:1623145

  网bsp;第一零零章 凌云秀,诗词劝谏

  更新时间2008…8…9 11:19:59 字数:3603

  苏轼饮罢杯中酒,豪兴大发,逸兴遄飞,他高兴的道:“恨不能与小兄弟早日相逢,听君一番妙论,老朽此生足矣!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且请小兄弟诵出新近诗词,以足聊耳。”

  凌云此时也是豪飞顿生,也不推辞,当下手持酒杯,意兴飞扬的一饮而尽,众歌女为其风采所迷,媚目流转,含羞轻睇,凌云道:“赵兄、前辈们,在下且为赵兄作上一阙《沁园春》以祝赵兄。”

  赵估听闻此语心下大喜,天下盛传凌云诗词不多,面其专为他人所作,见凌云为自己作词,当下喜之不胜,于是也从锦凳上站起,望着深深沉思的凌云。

  凌云肃容道:“赵兄,且听在下道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耶律洪基,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众人大声叫好,而宋徽宗心下激动,双手发颤,他喃喃地念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凌兄,此词豪迈奔放,气吞山河,雄浑如山,得凌兄此词,在下足慰平生。”他本来只是一个玩弄花鸟之王子,机缘巧合之下登上帝位,然其志不在帝位,终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此时听闻凌云如此励志之词,顿生豪迈之气,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山河治理好。而凌云想不到自己一词却有此效果,他的本意是以此劝告宋徽宗身在其位而谋其职,想不到宋徽宗还真心神领会了。

  其实宋徽宗此时比凌云大不了几岁,正是充满豪气自信之时,想到山河面临威胁,而且每年都要献出大量的“岁币”,心下极其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