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章

作品:|作者:大热|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3 03:02:55|下载:门TXT下载
  ——看了一阵子,作家离开了。

  他的脸色十分黯淡。

  他肯定没有勇气越过警戒线,走进那幢空荡荡的行政办公楼,爬上四层,迈入牢笼中,去握那个狂犬病人的手。

  即使,这个举动真能够改变他命中的劫数。

  一个穿蓝色上衣的女人,匆匆迎面走过来。

  她的脸色十分憔悴,头发也乱蓬蓬的。

  她大声问作家:“你是不是刚从传染病医院那边过来?”

  作家说:“是的。”

  她急切地问:“那个患者怎么样了?”

  作家说:“还在四层锁着。你是他什么人?”

  她说:“我是他妻子!”

  作家盯着她的眼睛,一下就不敢动了。

  二十:蓝色上衣(3)

  她没有理会,快步朝传染病医院跑过去。

  从背面看,她奔跑的姿势有些异常。

  二十一:吸血鬼(1)

  我这样描写一个美人:

  红红的面庞,黑黑的眼睛,雪白的牙齿,长长的指甲……

  次日,打开电脑,文字竟然重新组合了:

  雪白的面庞,红红的眼睛,长长的牙齿,黑黑的指甲……

  这天晚上,米嘉在家里上网。

  msn上,作家在线。

  米嘉:你有顾盼盼的照片吗?

  作家:什么事?

  米嘉:我想看一眼,她长什么样。

  作家:没有。

  米嘉:一张也没有吗?

  作家:我不想再见到她,都删了。

  米嘉:你找找。

  过了好半天,作家突然发来一句话:奇怪!

  米嘉:怎么了?

  作家:我在电脑上搜索“盼盼”这个名字,竟然跳出了一张照片,它藏在几十层深的一个文件包里!

  米嘉:你传给我。

  作家就把照片传了过来。

  米嘉接收之后,打开,照片竟然十分巨大,米嘉只看到了头发。她朝上移动画面,一只眼睛占据了整个屏幕。再移动,是鼻子……

  她把照片缩小数倍,才得以看到全貌。

  她仔细打量这张脸——白白嫩嫩的皮肤,单凤眼,小嘴巴……

  作家:怎么了?

  米嘉:这个人太面熟了!

  作家:她到公司找我的时候,你俩可能遇见过。

  米嘉:不是。

  作家:我用她的照片做过手机屏幕,你是不是在我的手机上见过她?

  米嘉:不是。

  作家:那是怎么回事?

  米嘉:是一个梦……

  作家:梦?

  米嘉: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上,遇到一个年轻女子,她对我说:在你感觉万无一失的时候,请回一下头……是她!就是她!

  作家:你做这个梦的时候,顾盼盼……死了吗?

  米嘉:没有。

  作家:那就更诡异了……

  米嘉:好了,不说这件事了。你现在在哪儿?

  作家:公司。

  米嘉:怎么还没回家?

  作家:我在查阅有关狂犬病的信息。刚才,我在google上搜索“狂犬病”三个字,吓了一跳,出来3240000个网页,看得我骨头都冷。

  米嘉:我刚看到报纸,昨天传染病医院出事了,有个狂犬病患者见人就咬,医护人员都跑光了。

  作家:当时我就在现场!

  米嘉:你没事吧?

  作家:我赶到的时候,那个患者已经被控制住了。

  米嘉:这种病太吓人了!我觉得,你应该创作一部这种题材的恐怖小说,马上在午夜节目推出来。

  作家:我正准备动笔!

  米嘉:有构思了吗?越快越好。

  作家: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

  米嘉:什么猜想?

  作家:也许顾盼盼是遭遇了一个吸血鬼……

  米嘉:吸血鬼?

  作家:我刚才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科学家研究过,所谓吸血鬼,不过是一种误解和讹传,原形其实就是狂犬病患者和卟啉症患者……

  米嘉:卟啉症是什么?我只对狂犬病了解一点。

  作家:我复制网页上的一些描述,贴给你——

  狂犬病患者力大惊人,性欲异常旺盛,畏光,怕水,面部痉挛,疯狂咬人,这些特征都和吸血鬼十分相似。还有,被吸血鬼吸了血的人,也可能成为吸血鬼,再去吸别人的血;被狂犬病患者咬的人,也一定会变成狂犬病患者,再去咬其他人……

  严重的卟啉症患者,特征更像吸血鬼。第一,嗜饮鲜血;第二,不能见光,只能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第三,贫血,面容器官腐蚀;第四,由于毒素腐蚀嘴唇和牙龈,露出狼一样尖利的牙齿;第五,经常出现种种怪异的举止……”

  米嘉:天!

  作家:因此,顾盼盼很可能不是被你雇的那个杀手害死的,她是遭遇了一个狂犬病患者……

  电子站

  二十一:吸血鬼(2)

  就在这时,作家掉线了。

  作家接下来的半句话应该是:或者是一个卟啉症患者。

  可是,两个人的对话突然中断了,白晃晃的msn对话框里,只留下了前半句:她是遭遇了一个狂犬病患者……

  庄秦:恐怖无结局

  文/庄秦

  一直很少阅读周德东的长篇小说,在印象里,似乎只有一本《三岔口》,连著名的《三减一等于几》也只能算上是中篇。所以,当我拿到他的新作《门》时,着实吃了一惊——难怪几个月里都没看到老周在网上露面,原来一直在鼓捣这么一个东东。

  不用怀疑周德东讲故事的能力。《门》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凄美的午夜冥婚、被啃噬乳房的女尸、讲恐怖故事的作家、月圆之夜失踪的阴鸷男人……一波三折的诡异情节、高速变换的神秘场景,绝对充满了各种引诱阅读的元素。不过,在这篇小说评论中,是不需要我在这里重复《门》这个故事的情节。因为恐怖小说来最能挠人心窝的重点,就是悬念。提前揭示谜底,不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作者,都是不公平且不人道的。

  周德东最早是写散文的。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门》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借用到了一些散文的写作形式。文章中常常出现一些警句与段子,而且都出现在最应该出现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老周在写作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境界,文由心生。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今年最热门的电影就是《疯狂的石头》,而电影中最让人称道的技法就是用到了从多人角度来演示同一事件。《门》里也用到了这种手法,而且用得更加娴熟与自如。一件同样的事,他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重复解构,又互相穿插隐藏伏笔再进行破解。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人的内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防备森严的坚固密室,恐惧的感觉通常是在密室防备最薄弱的地方被攻破。而一间密室最薄弱的地方,通常就是门。不管周德东为新书取名为《门》是不是出自于这种说法,但他肯定对心理学颇有一定的研究。作为国内第一批从事恐怖小说写作的作家,他深谙读者最恐惧什么东西,了解读者内心的“门”在什么地方。而他要做的,就是将恐惧做到最大化。

  打个比方,当我们听到汤匙刮过瓷碗发出尖啸声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心中发紧,寒毛倒竖,毛骨悚然。而周德东要做的,就是一直拿着这柄恐怖的汤匙,缓慢刮过瓷碗,没有人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停下运动着的手腕。

  下载

  每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有所突破。周德东的《门》,也在做着有益的探索。《门》这本书,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一提。周德东在写到最后两章的时候,突然停下了笔,将结局交给了另外三个人(东德周、韩浩月与龚潮燕)来写。这是出自于什么原因,读者是不得而知的。但我却看作,当写到倒数第三节的时候,周德东将文章看作一个没有结局的开放式结局。另外三个人合写的谜底,只是一种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结局。而在这个结局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其他种种可能性。而那些未知的结局,才是最让人恐惧的。

  当然,写作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在我看来,《门》依然存在着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说,周德东小说的散文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在让人读得过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小说的故事性。例如在“程序”一节中,周德东用了近 6000字去阐述事物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哲学关系。这对于熟悉并喜欢周德东的读者来说,阅读这一章节绝对是非常过瘾的享受。但是对于陌生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这一章节,将会是很困难的一个过程。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周德东小说的市场定位了。如今的恐怖小说市场,购买的主力军是青少年,而成年人与白领读者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读周德东的小说,是需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智商,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可喜的是,《门》的首印达到了15万本。这一方面说明了出版社对这本书的质量充满信心,而另一方面,我则看作是出版社对培养恐怖小说成年人市场的信心。是的,我们应该对恐怖小说的市场充满信心!而我也更希望青少年们也来读一下这本得花上一点心思才可以读痛快的书。

  最后要说的是,在成书的《门》中,我们看到的是东德周、韩浩月与龚潮燕所撰写的结局。不过,我更想看周德东亲自写的结局。可惜,我们注定看不到周德东所写的结局,因为……哦,我不能说原因,因为说出了原因,就会引发读者更加剧烈的恐慌。卖个关子,只要你看了这本书,才会知道为什么我们注定看不到周德东亲自所写的结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大袖遮天:门,一个简单又深邃的故事

  文/大袖遮天

  在网上,真实的恐怖经历永远比最高明的小说更受欢迎,人们喜欢感受近在咫尺的恐怖,因为距离的缩短,恐怖的针尖能时刻刺激人的神经,即使最坚强的人,也会在某些时刻,被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吓出冷汗,比如:黑夜行路时背后传来的叹息声、料定无人的房间里忽然冲出一个人来、自己的影子突然变成了两个……恐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还原他们,让读者完全渗入到故事中来,则是一种艺术了。

  周德东的恐怖小说,无疑便具有这种真实的艺术。

  周德东的恐怖小说,与其说是在看,不如说是在听——他使用的并非小说家常用的规范语言,而是一种类似口语的语句。翻开他的恐怖小说《门》,第一句话就是:“老天,不可阻挡地黑了。”随后他便开始了叙述,无论是对天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