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5章

作品:醉回七九当农民|作者:双曲线|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3 03:59:46|下载:醉回七九当农民TXT下载
  昴昃鸵戳佟6鳎昴辏案辍闭饬礁鲎终φ饷词煜ぃ宜媸址畔卤ㄖ剑粲兴迹稍趺匆簿拖氩黄鹄础?嗨剂税胩欤怖聿怀鲆坏阃沸鳌t谇吧,看到有便宜点的就买下,但也只限于一两角钱的,毕竟当时也在上学。对后来几十、几百块钱的猴票却是敬而远之——太贵。八分钱的的东西,卖那么贵!真是穷疯了。我心里狠很鄙视了他们一把。谁料到了九十年代猴票一路攀升,从几十、几百块钱一直涨到三千多,四方联涨到了一万五千元。唉,不是咱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后悔的我肠子都悔青了,你说八四年我以几块钱的价格买上几十枚,到2005年抛出去哪不就发大了嘛,哪用得着穷困潦到,让老婆每天骂,以至于咱怨气冲天喝了醉酒闹了个穿越。不知现在老婆和孩子可怎么活?唉,爹死娘嫁人,随他去吧!都怨那该死的、爱虚荣的、爱唠叨的臭婆娘,怎么不让她穿越到这,重尝一尝这年月受苦的滋味。她也是那个年月农民家出来的孩子啊,忘本哪!!!不是好鸟!

  “永成,你是不是有点累了,脸色不太好。要不先让保平带你去休息。”白阿姨见我脸上一会喜悦、一会哀怨,表情变幻不定,关心地问。

  “没事、没事,刚才想起了一些事情。现在好多了,咱们接着‘守岁’”。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忙坐直身子,恢复了常态。

  “永成肯定是想家了。可以理解,毕竟是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高叔叔关切地说。

  “嘿,有什么想的?我要是能在外面过年,乐都乐死了。”高保平接口就道。

  “你这个没心没肺的东西,你要是在外面过年,妈都能愁死,你还乐都乐死了。”白阿姨一指头捅到高保平的头上,“永成妈妈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在想永成呢。”

  “随口一说、随口一说。”高保平嬉皮笑脸跑到卫生间了。

  听了白阿姨和保平的对话,我的鼻子一酸,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在我前生时,我在省城上学。母亲一接到我的来信,抱着先哭半天才看,两张薄薄的信纸,要看几天才宝贝似的珍藏起来。而现在的妈妈肯定也是正坐在大门外的圪塄上,边哭边想他的五儿呢。一行泪从眼里流下来,我悄悄地转身擦去。牵挂我的人太多了,我牵挂的人也太多了。为了牵挂我的人和我牵挂的人,吴永成啊,你没有任何借口偷懒,你也没有任何借口逃避。老天给了你机会,再不抓住你对不起任何人。我的眼睛里立即充满了无比的坚毅和自信。

  时间到了二月十五日的零点,楼下的鞭炮声大作,和远处的交汇在一起,传统中的一九七九年过去了,一九八零年新春来到了。

  高叔叔对我们说:“小伙子们,去拿咱们的鞭炮,咱们也去迎接一下一九八零年。”

  (对不起各位大大今天写了一半时,突然让去开会,只好先发这一点。有罪)

  正文 41。春到京城(1)

  一九八零年新春零时过后,白阿姨按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给我们煮得吃了“年夜饺子”,就各自休息了。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守岁的娱乐活动一般是打打麻将,那是老年人爱玩的;妇女们则喜欢盘腿儿坐在炕上打纸牌,小孩子是最欢势的,提着灯笼绕世界跑,在院里或大街上放爆竹。而现在麻将、纸牌早就被当作‘四旧’消灭了,又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所以过了零点家家休息。

  我躺在床上一直胡思乱想,刚迷糊一会,就被楼下骤然响起的鞭炮声惊醒,这时天已微明。

  白阿姨和高叔叔已经起床,正在客厅里忙着收拾什么。“高叔叔、白阿姨过年好,祝您二位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我给您二位拜年了!”我深深鞠了一躬。

  “过年好、过年好。”高叔叔连忙点点头,扶了扶眼镜感慨地说:“这吉祥如意的老古词,多少年也没有听过了,听着就透着过年的一股喜庆劲儿。”

  白阿姨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我:“永成,快拿着。这是叔叔和阿姨给你的压岁钱,希望今年你和我们的保平共同进步。”我连忙推辞,我都怎么大了,还要什么压岁钱。

  “永成,这可不能不要,大年初一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也要给晚辈压岁钱,表示对他以后寄予的期望——前程远大。这不能推辞。”我只好接下。

  稍做洗刷,吃过早点,和叔叔阿姨打了个招呼,我拉着高保平就急急忙忙出了门。今天有大事要办,可不敢马虎。今天凌晨我躺在床上仔细地盘算了一下自己身上的钱:家里给了一千元,两个女同学留下四百元,这基本没动,上次的路费还有二十多。对,就留下五十元钱,作为路费和给家里人买礼物用的,剩下的都把它变成猴票。要玩就玩个大点的,砸他个晕头转向,发他个天昏地暗,

  一路上,我拉着保平,也没顾的上看北京城节日期间繁华的景象,摧着高保平带我到最近的邮电局营业他以为我要给家里寄信,不解地问:“我们楼下就有邮局的信筒,干吗要跑到邮局营业所?”,“别问那么多,快点有急事。”我一路上催着他。“莫名其妙。”他摇了摇头,只好带我向最近的营业所跑去。

  在大约八点半的时候,我们跑到了营业所。这时里面只有一两个寄包裹的。我定了定神,走到柜台前问营业员:“我想买邮票,有吗?”

  营业员乐了,“看你这同志问的,邮局没有邮票,哪儿有啊?大过年的,您跑我这来逗闷子。先谢谢您拉,大年初一一大早就给我一乐。您要几张邮票,要信封吗?”营业员是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

  “对不住、对不住,我这人不会说话。给你先拜个年,祝你新春快乐、工作顺利、找个好对象。”

  “您也过年好,瞧您这话说的都说出花了,还不会说?真逗。对了,您要买点什么。”营业员被我说的笑成一朵花。

  “有今年出的猴子邮票吗,我买几张。”

  “吆,寄个信什么邮票不行,您还偏要猴子的。得,我给你看看有没有,反正现在没几个人。”营业员给我翻腾去了。

  “多谢、多谢。”在北京呆了半年,北京人的客气我倒学了不少。

  当时八零年发行猴票时,我国国内的集邮业务还没有普遍恢复。在当时,邮票就是主要在邮政通信中当作邮资来贴用。一般普通的信函上比较常见,更有的人把几张四方联当作包裹邮资贴在包裹邮寄单上。想想就替他心疼,再过二十年哪是多少钱哪!不过估计他也后悔死了,还不敢跟老婆说,要不能把他唠叨的疯了。难怪老辈们说的好,早知三年事,富贵一千年。便宜了我这个喝醉酒的穿越者了。

  “您的运气还不错,今天送来的有猴子邮票,说吧,要几张?”

  “有几张我都要了。”我以为营业员遇到我这大主顾,肯定会高兴的跳起来,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好大的口气,有多少要多少?我这有三十多版呢,每版八十张,你算算有多少张邮票?你用的了吗?咦,你不是搞投机倒把贩卖邮票的吧?”小姑娘一下警惕起来。

  “好我的同志姐,”我苦笑不得“你见过有贩卖邮票的吗,全国各地统一价:八分钱,我卖给谁呀?卖给您,您干吗?!”

  我也是纳闷就没见过有倒邮票的呀那你买那嘛多干吗你一辈子寄信也用不完。

  “我们哪儿穷,买不起年画,小猴子画得挺好看的,又能寄信又能当年画看,一举两得,多好啊。”我开始编瞎话了,要不买不到猴票,那可真就痛失良机。我能出门一下撞死在墙上!!!

  “这倒说的也是,这小猴画得也真好,活灵活现的。可那我也不能都卖给你,我们这还从来没一下卖过这嘛多的?

  “都改革年代了,咱们年轻人就得干以前没干过的事。要不怎么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再说大过年的您坚守工作岗位,完成的业务又这么大,领导见了肯定得表扬您,‘五四’没准能当个新长征突击手。”我继续忽悠她:“要不您也留下两张玩。”

  “得了、得了都卖给你了。都说是京嘴子、卫油子,我看您哪两样都占。我可不留这玩。一呢没那闲钱,二呢我家也买的起年画。您哪买回去,让你们哪儿的人当年画看去吧!”

  正文 老西儿有话要说

  自从十一月八日开始写,承蒙各位大大的支持、推荐,老西已和签约并已突破十万大关,点击已达二十多万,推荐近八千,新人同类作品潜力第二名,冲上三江,新人排行第六名。深感欣慰。毕竟自己的心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再次向所有支持老西儿的大大们深深鞠一躬:谢谢大家了!!!

  看了所有的书评,不管是支持的还是纠错的(书评每天都看并尽可能回复),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

  1虽是小说,但我尽可能还原当时历史的真面目,让“40岁以上的人,为了曾经的经历;40岁以下的人,为了了解那段历史”,络小说后,一时手痒,操笔匆匆上阵,许多规矩不懂,敬请各位大大不吝赐教,对老西儿、对这本书都有好处。

  3。关于不少大大们提出的加一些yy,老西儿也同意。一位大神说过:yy好比是调料,没有总觉得少了什么。老西深有同感,但现在“五儿”太小(17、18岁),当时的年月也不允许。刘、冯二女家系高门,性格开朗,且外贸学院多豪门子弟,剧情有所不同。到了大三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