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3章

作品:青鸾----烈侯卫青传|作者:理性的思索|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8 06:19:13|下载:青鸾----烈侯卫青传TXT下载
  然而这场胜利的缔造者卫青却始终淡淡地,不管是真心赞扬还是存心讨好,他都只是一笑。

  朱漆的门窗半开着,窗扉中透出一股股的暖气。屋外廊下一树淡红的梅花斜斜地探出头去,努力地张望着屋内,似乎好奇这家的主人,为什么大白天的躲在这里。

  这是关内侯卫府的隐园,外面虽然清冷地下着小雪,但是这间屋子里却温暖如春。屋子里不仅笼着一个大大的铜丝熏笼,在半开启的窗边还并列着三个红铜火盆。盆中燃着红炙的炭火,舔着青白色的火焰,这样不仅可以把‘炭气’放出去,又可以把每一丝从窗外吹来的风都变得暖暖的。

  卫府的主人卫青正在这里。他只用蓝帻随便束了头发,没有带冠,白色的丝绸夹衣外罩了浅蓝色的外袍,却随便半披着。正聚精会神地伏在屋子正中那张大大的书案上,低头不知在写画着什么。

  他面前,有一张很大的泛黄的羊皮地图、几块较小的羊皮和一副新的洁白的帛缣。他正看看那地图,对对那些小的羊皮,又在那帛缣上添上几笔,十分专心。就连里屋里面轻轻地传来了一些什么奇怪的声响都没在意。

  他是躲到这里来的。

  躲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二儿子卫不疑。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卫伉已经五岁了,长得十分象卫青,性子也象,更为温和乖巧,倒好管教。二儿子卫不疑不足三岁,样子极像秦织,可是那顽劣的脾气竟是谁也不象,比当年的霍去病还能折腾。

  (bsp;卫青也曾想好好管教一二,但是一来这孩子本来就小,任什么道理都不会听;二来,他要是脸上略带几分恐吓,那卫妈妈就老泪纵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卫青惹不起只有躲。

  今日他要将这次出征中发现的几处和地图不符的地方应证一二。怕了卫不疑见什么撕什么,撕什么扔什么,便躲到隐姬这里来了。这里的婢女下人,皆是宫中派来“服侍”隐姬的,而秦织自是约束卫府其他上下人等,等闲不得靠近。刘彻白天又基本不来,所以,一来二去,卫青倒把这里当作是清净之地了。

  这时,他正专注无比地在看着一条地图上的河流。在他的记忆里,似乎这河流的位置不在这里。

  正凝神细思间,里面的锦帘“勿搭”一响,出来了一个人,貂裘皮草,穿得跟个熊似的,看时,却是刘彻,不由得吓了卫青一跳。

  刘彻看见卫青,也是又惊又喜:“我还待叫隐娘去叫你呢?你却在这里!”

  卫青惊讶地:“陛下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刘彻虽然来得勤,但是几乎都是夜里。

  刘彻呵呵手,笑嘻嘻地且不回答他的问题,几下甩掉外面的皮裘,露出一身紫红色绣金白鹤青松的长袍,玉带束腰。脸被冻得红红的,越发显得面如冠玉人物俊秀。他边走到案边坐下,边道:“这地道子好冷!你这里倒暖和。你在做什么?”

  卫青好笑:“才进来就脱衣服,这么大冷的天,陛下应该注意一点,免得着了凉。”便起身将一个小怀炉拿了来递给刘彻。

  “朕今天早早的就完事了,想偷偷地来看仲卿在做什么?”刘彻将怀炉抱在怀里暖着,伸手搓搓脸,便拿卫青面前的东西看。

  卫青解释道:“是地图。这次臣从尉府调了几副雁门外地图带着去,竟是用不了。不是缺漏就是错的,每次都要用向导。这是臣命人补的小块地图,想用来重新整理整理。”

  “哦!”刘彻道,“那里的地图,不知什么年代了,长城里头还好些,到了长城外头,就从来没有人真的应证过的。”

  “战时如果地形不清,很容易延误战机的!”卫青叹道。

  刘彻忽地想起什么来:“那年朕派了张骞出使西域,不知为什么一去就没有踪迹了,要是此人回来,倒可以补充一二。仲卿不知道,那副你见过的西域地理图还是他找人画的呢!”

  “哦,”卫青没有在意,“如果回来便好了,大军再出塞,也有个好向导。”

  “仲卿还想出战么?”刘彻眼睛发亮。

  “陛下不会就这么罢手吧?”卫青反问。

  刘彻呵呵笑道:“今日有人上了折子,说道匈奴如果退了,便不宜再用兵了。”

  “荒唐!”卫青冷笑道:“这匈奴本豺狼之性,年年去了又来,这么多年了,又不是不知。说这话的人是什么意思?”

  刘彻不以为意:“不过是颂圣,说我武功赫赫,吓得匈奴远避而已,连带你这个将军也被吹捧了几句。要朕再加封赏你!”

  “陛下早已经赏过了。”卫青淡淡地。

  “咦,仲卿此次出兵得胜,似乎不甚高兴!”刘彻好奇。

  卫青苦笑:“陛下,如果有人被人打了一个耳光,然后他打回去一个,陛下认为这人应该为自己打还去的这个耳光而高兴么?”

  刘彻一怔,然后慢慢地笑了,眼神中满满的是欣慰和赞叹。

  “仲卿此言深得我心。真正要解决匈奴,不应该是这样他挑衅我们还击!”

  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十分得意。

  卫青指着地图上一块地方道:“陛下,你看这里!”

  “河南地!”

  “不错,”卫青的眼睛闪闪发亮,“此地是匈奴距离我大汉最近的核心区域,也是匈奴屡次侵犯我大汉的基地。秦时,大将蒙恬曾收复过这里筑城立塞派兵驻守。秦末时,中原动乱无暇他顾,此地又被匈奴所占。臣曾经问过塞外之人,道是此地土地肥沃水草甘美,是难得的牧区!”

  刘彻仔细地看着,心中默默地思虑。

  下载

  良久乃道:“仲卿真是天才!此地若为我所有,筑城立塞便是我长安的天然屏障;若迁民牧马,我大汉则何愁无骑兵!”

  抬头看着卫青,笑道:“如此,仲卿便想想如何进兵才是!”

  卫青一笑,便接过刘彻手中的地图,仔细思量着。

  这里刘彻静静地看着他:除了成熟与优雅,岁月的沧桑似乎没有在这个人的脸上身上留下什么痕迹。脸庞的轮廓刚劲不失柔和,隐隐有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光彩,让人一见就想亲近。

  “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让朕从十六岁到现在如此痴迷?”刘彻心中暗暗地感叹着。此时见卫青忙着手里的事,偶尔回过头来看着自己一笑,刘彻心中竟是无比的满足安宁。

  这时无事,便随手从一边拖了个云纹酱红色大引枕来斜靠着。

  他每日里五鼓就起床早朝,正襟危坐听朝臣奏议,完事后又接见大臣,再加批复奏章……忙个不停。今日事务略少,便来寻卫青。

  他历来在卫青身边便十分放松,从那寒冷的地道里一进这温暖如春的屋子,又被满屋的热气一蒸,便觉得全身暖洋洋的,十分舒服,眼里看着卫青发怔,那眼皮不由得就有些上面的找下面的。

  卫青看那地图心里思量着,不经意一抬头,却见刘彻窝在那个大大的云纹引枕中,竟是睡着了。

  此时屋里的暖意已经让他的脸色恢复了白玉般的光泽,隐隐透出一丝红润来,说不出的润泽可爱。怀里还抱着那个暖炉,半蜷着身子。那睡相怎么看怎么象是个小孩子,谁知道这便是以跋扈强横著名的大汉帝国的君主。

  卫青不由得伸出手,轻轻抚摸他的脸庞。

  脸庞,鼻梁,嘴唇,眼睫……;十多年来,不敢相信这样的人会守在自己的身边,然而每次又都发现,他总是在自己身边。

  卫青的眼里慢慢浮现出如水一样的温柔。

  见他头上带着金冠,硌着头不好靠,便离座轻轻地替他解开取下来。

  刘彻朦胧之中也不睁眼,任凭卫青动作,取下后,他舒服地往引枕中蹭了蹭,找到一个更好的姿势,如同一只大猫一样蜷着,嘴里不知为什么小声嘟哝了一句,便沉沉睡着了。

  卫青不由得一笑,自去找来一床锦被,轻轻给他盖好,自己仍旧回书案看图思量。就这样,隐阁里静悄悄的。

  窗外的小雪沙沙地落在青石的石阶,鹅卵石的甬道和嶙峋的山石上,那树红色的梅花在雪中反而更美更娇。窗内,除了火炭偶尔的小小的‘噼啪’的爆裂声之外,什么声息都没有,但是,窗扉中透出的气息却温暖如春!

  *

  与此同时,在千里外漫天风雪下的匈奴王帐里,军臣单于暴跳如雷:“狡诈阴险的汉人!”

  不怪军臣单于如此恼火,历来汉匈之争,匈奴都占着上风。但是,却一连两次被卫青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两次都让这个彪悍的匈奴王几乎气血攻心!

  恼怒的匈奴王决定,要扳回这一局!

  元光二年,军臣单于命匈奴大军兵分三路,从雁门到辽西展开了全面的战略进攻。侵占造阳;然后袭击辽西,杀死辽西太守,掳民2000余人;接着进攻渔阳,打伤驻守渔阳的大将韩安国,迫使韩安国坚壁不出;再进攻雁门,杀戮掠夺无所不作。

  一时间大汉上下震动!

  “乒”的一声,承明殿里大汉天子刘彻重重地击在案上,怒火让他原本俊美的脸庞有些狞恶扭曲。

  “这些匈奴人,简直是一群狼!”

  丞相薛泽出班奏到:“形势危急,臣请陛下火速出兵救援雁门!”

  “不错!”刘彻的眼中依然燃烧着熊熊的怒火,“应该马上出兵雁门!”

  议论纷纷中,所有的人都把眼光转向关内侯车骑将军卫青,两次大捷,已经让他们在潜意识中认定,卫青是对击匈奴最好的人选。

  然而,卫青却眉头紧皱没有任何表示。——按照常理,他此时应该出班,慷慨激昂说臣愿意领兵出征誓死荡平匈奴云云。

  刘彻心知有异,便朗声问道:“卫将军认为呢?”

  卫青出班,缓慢但是极清晰地:“臣以为,不能出兵雁门!”

  整个承明殿大堂忽然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众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丞相薛泽沉不住气,冷冷地道:“雁门乃我大汉重要关隘,且不说匈奴暴行,如雁门落入敌手,则我大汉边境危矣!而卫将军素来骁勇,此次却怎的如此胆小?”

  众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卫青。

  “卫青并非胆小!”他依然冷静地回答道。

  “那么是有顾虑?”刘彻道。

  “臣得陛下深恩,万死且不辞,哪里来的顾虑!”卫青道,“臣并非反对出兵,不过是反对出兵雁门而已!”

  又是一滴水溅落在油锅里,朝堂顿时开始议论纷纷:雁门一线告急,不出兵雁门,出兵哪里,又为什么?

  刘彻简单的说了一句:“讲下去!”

  “陛下,各位大人,雁门确实告急,但是,此时出兵雁门不过解雁门之急而已;那匈奴逐水草而居,没有常性,战时多速战速决,绝不多停留一地。我大军前去,驱走一时,他避得一时过后仍然来袭。”

  听他如此说,有些朝臣便不由得暗暗点头。

  刘彻的眼光微微一闪,而丞相薛泽已然冷冷开口了:“卫将军所说,确实如此,但不知有何妙策,可以既解雁门之急又能使匈奴不再来袭!”

  “不敢,卫青岂敢称妙策,不过丞相,如有人以掌伤人,丞相认为,该反击何处最为妥帖?”卫青侃侃而谈。

  他素来谨慎,除了军事方面,朝政之事极少张口;就算军事也只是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