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4章

作品:青鸾----烈侯卫青传|作者:理性的思索|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8 06:19:13|下载:青鸾----烈侯卫青传TXT下载
  宣室殿的酒筵上忽然静了下来,天子刘彻的笑容僵住了,一时间酒筵上竟静得每个人都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

  时间不长,但是已经足够让张骞觉得了这个问题引起的异样的波动,丞相薛泽尴尬地笑道:“韩大人久不在朝堂了!”然后不待张骞询问原因,便忙着道:“张大人从西域来,不知可有些什么新鲜的东西给我们说说?”

  其余众臣也纷纷附和,张骞虽然粗豪,却也不笨,见这个话题不可触碰当下也不再问。于是,应众人之请,开始讲起西域见闻来。……

  张骞讲得很精彩,群臣都被吸引住了。

  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脸上一副倾耳细听的模样,心神却已经飘了开去:“是啊!张骞,——是他引荐的!”

  想着不由自主地向左边下首看去,那边,原本地位已经显赫的那个人,在这种场合却常常坐在灯影里面!

  灯影里,黑黑的,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可曾想到那个人么?刘彻不安地在心里疑问。

  大殿里灯火通明人声喧哗,但是一时之间,坐在高高御座上的人,和那个躲在灯影里的人像是两个静止的黑点,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从那两个人身边耳边隐去。

  那个喜欢穿精美的服饰的,美丽得令人惊叹的人修长的影子,好像忽然微笑着站在他们面前。

  ——你们,忘了我么?

  知己

  在宣室殿设宴的那个夜晚,卫青被皇帝强留在宫里,理由很简单:…—看看张骞献上来的地图。

  卫青没有过多的推托,就留了下来,因为他和刘彻一样明白,这不过是个借口:

  地图,岂是看看就看得出名堂的!他留下来,是因为他和刘彻一样,觉得他们应该谈谈!

  但是,那个宣室殿一本正经的夜晚,刘彻唏哩哗啦地说了很多,在卫青面前他原本就爱多话,这天,更是什么都在说。但是,他居然没有提韩嫣,因为不知道如何开口,也因为出于一种奇怪的窘迫的心理,他希望,卫青先提出来!

  而卫青一直在等着刘彻,他隐隐地觉得,虽然韩嫣已死,但是,可能,刘彻会有一些东西想要告诉自己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着刘彻开口!

  那天晚上值宿的内侍,惊讶地看着这君臣二人是如此认真地探讨着面前的那幅地图,朱雀灯灯碗里的灯油添了又添,小内侍知道,这肯定是一副极其重要的地图。因为皇帝和长平侯对它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的事物!

  两个有心的人都装做无心的后果,就是那天晚上,谁也没有开口提这件事!

  然后,然后等他们后来想要再开口的时候,却发现再也找不到那么合适的一个由头。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的提出是需要前因后果的,否则,就会变得那么突兀,开口就会显得唐突!

  再然后,一个忽如其来的消息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全部心神,让他们把想要开口的这件事暂时给忘了。

  于是,想要谈谈这件事的想法,就被暂时给忽略了。

  嗯,就像风偶尔吹来一粒种子,落在石缝里,等石头和泥土都忘记掉的时候,才发现,这粒种子发了芽,并且长成了一片黑森森的荆棘!

  元朔五年,汉军探马探得匈奴单于伊稚斜和左右贤王的王庭均已经北迁,只有少数骑兵活动在漠南一带。

  此时在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宣室殿里,高高悬挂的一幅巨大的帛缣地图面前,皇帝刘彻在书案后正坐,面前聚集着全大汉最出色的将军和最有权势的官员。他们正跪坐在一起商议着刚刚得到的消息。

  “陛下!匈奴王庭北迁,对我们下一步的攻伐恐怕大大不利!”将军李息率先说。

  见众人静听,李息接着说道:“匈奴王庭北迁,避开我大汉兵锋,其中离我大汉最近的右贤王王庭也离高阙有六七百里。如此,我大汉鞭长莫及!”

  丞相薛泽却道:“匈奴王庭北迁,那我边塞岂不安全,只要匈奴不来进犯,应该便是好事!”

  见他迂腐,岸头侯张次公忙道:“薛丞相,匈奴人狼性,岂会长久安宁。况且虽然王庭北迁,那右贤王却时时命手下骑兵骚扰我边塞。王庭北迁后,那右贤王帐下匈奴骑兵在我边塞三日扰,五日一战,却也从未宁过!”

  众人皆点头称是。

  皇帝刘彻沉吟良久,缓缓开口:

  “那匈奴屡次进犯,究其原因不过为二:其一,那匈奴新单于欲扬威于内;其二,河南为大汉所夺,他们贼心不死,欲以夺回。若朕因王庭北迁而住手的话,便给了他们以喘息的机会!”

  “陛下远见!”张次公道,“河南虽归我所有,但是右贤王不断骚扰,确是有所企图!”

  刘彻点头道:“为今之计,便得断了他这想头才行!”

  薛泽皱眉道:“如此,够又够不着,打又打不跑。怎么办?”

  众人皆犯了难。便都把眼睛看着一旁始终不发一言的卫青!

  那卫青沉吟已久,如今见众人看着自己,也不说话,便站起身来,走到地图之前,用手一指一划。

  除了刘彻,众人皆倒吸一口冷气。

  李息喃喃地道:“卫将军,这可不是儿戏!”

  卫青斩钉截铁地回答:“大汉版图之上,岂容卫青儿戏!”

  看看他坚毅的不可动摇的神情,众人便又回头看着皇帝,刘彻皱着眉头仔细思量。

  见众人一脸不豫,卫青便道:“众位刚才所言,皆是实情,不过匈奴王庭北迁离我大汉越远,必然防卫越发懈怠,若防卫懈怠,则我大军就可以有可乘之机!‘兵者,诡道也!’用兵,便是要出其不意!”

  众人心中皆知他说得有理,但这计划毕竟太为大胆,故而都有几分疑虑,不敢轻易表态!

  良久,刘彻站起身来,在书案上拿起一支笔,站在图前仔细考虑。一边考虑,一边用笔将卫青刚才示意的路线画了出来。

  众人皆不敢打搅他沉思,只看着这根粗粗的线路仔细思量着。

  这根线路,在地图上不过一尺来长,但是,如在实际中,便意味着汉军要奔驰一千多里!

  如此长距离的奔袭,是以往,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忽然,刘彻一笑,道:“仲卿既然要这样玩,何不再玩大一点?”

  众人愕然!

  那刘彻已经提笔,在刚才画出的路线旁边又添出两根来。

  这下,连卫青都惊呆了。

  在众人目瞪口呆中,最先回过神来的卫青激动地道:“陛下真是天才!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这可不是几万兵马的事啊!”

  刘彻放下笔,背着两手,挺直身体微笑着看着他:“朕给你十万!”

  十万,这就是说,这将是第一次真正大规模的出击!

  卫青摒住了呼吸,注视着眼前傲然的君王,他正看着自己,眼中满满的是无可比拟的信任和骄傲!卫青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一个真正的笑容。这个笑容里,有惊喜,有赞叹,有佩服,还有感激!

  这个人啊,果然是自己世界上唯一的知己!

  这是汉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击!

  这次出击之战带有卫青鲜明的个人特色,敏捷,迅速,出人意料又细致周密;既异想天开又迅猛无比!

  在《史记》和《汉书》这两部光照史册的历史巨著中,对于漠南战役的记载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春,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遣卫青将三万骑,护四将军兵,又别遣两将军,凡十万人击之。……(《汉书 武帝纪》)

  看到了吗!在《汉书》中,有这样一个字——“护”。

  护,是羽翼荫蔽的意思!

  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读出皇帝刘彻的固执和苦心来。

  他早就想任命卫青为全军的统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很直接地这样做,但是,在这一次漠南战役中,十万大军六位将军,他却将卫青置于了众将军之上!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号,但是,卫青已经是全军统帅这一点,聪明的历史学家们是不会放过的!

  卫青是他心目中唯一的将军,这点,皇帝刘彻从来没有讳言过,也从来没有忘记过!

  或许和以往每次出征一样,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卫青的胜利,他所伤脑筋的是给卫青一个什么样的名号,毕竟,从高祖时候起,为了防备将领夺权,便没有了真正的全军统帅!

  大军就要出征了!

  出征前,有两个人的从军请求被驳回!

  尽管刚刚回来的张骞慷慨请命,要求作为向导随大军出征,但是,考虑到他必须写下来的报告的价值,刘彻还是温言驳回了他的要求。

  他温和地对着有些不甘的张骞说:“张卿不必过急,你经历如此磨难,如今好好的休息一二。如今我大汉攻伐匈奴之策不变,张卿还会担心没有用武之地么?”

  张骞遗憾地听命。

  另外一个被驳回出征请求的是侍中霍去病!

  在外祖母一再昏厥的要挟下,舅舅卫青终于不敢答应。不甘心的霍去病把木钟撞到了皇帝刘彻的跟前!

  在霍去病一连三箭射中奔跑的马上的靶子,几刀将对手打败后,他以为自己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不料,皇帝刘彻却摇摇头。

  霍去病气得鼻子都要出血了。

  他不知道,其实皇帝刘彻本来也有意放他去练练,无奈,外祖母的后门通过皇后三姨走到了皇帝面前,于是,那个高大的皇帝摸摸鼻子说了一句有点遗憾的话:“呃,那个,去病啊,等你成年再说吧!”

  霍去病气得将练武场上半尺粗的桩子一刀砍断!

  卫青其实不是那么反对霍去病跟着出征,他想到自己当年想去病这么大的时候的梦想和雄心!但是,他也不反对母亲和二姐的说法:“战场上刀剑无眼,等他再大点会更好些。”

  他们都爱他,所以,他们都束缚他!

  有时候,爱是最充足也最没有道理的理由了!

  生别离

  元朔五年春天。

  (秦织)

  出发前,卫府。

  卫青已经跟家人辞行完毕,转身离开。

  看着丈夫高大修长的背影在门口消失,难受的秦织不知怎么的心中忽然一阵冲动,猛地甩开旁边搀扶着她的侍女,追了出去。

  那卫青几步跨到青马旁边,伸手从亲兵手里接过马缰,矫健地腾身上马。

  忽然一声娇呼:“夫君!——”

  卫青看时,惊讶地发现,不知为何,秦织竟然拖着沉重吃力的身体匆忙追了出来,她的后面,是被吓了一跳匆忙跟出的侍女和丫鬟。

  卫青愕然地看着妻子。

  以往出征,秦织从来不曾这样。她总是怕他担忧而刻意地做出轻松的样子。今日……

  思量间,那秦织已经赶到马旁,双手拉住卫青的袍角,气喘吁吁,却什么话也说不出。

  她产期已近,身子越发的臃肿,脸上却没有什么血色。小巧清秀的脸庞,在身上紫色大披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苍白。

  “夫君!”她喃喃地道,却再说不出什么话来,只一张苍白清秀的脸上说不尽的委屈和绻缱,泫然若泣。

  卫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