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壮汉们都傻了下2来。
秦远方随后对木头说:“下手别太重,收拾完扔到路一边,省得碍着大家的路。”
“是的,老板。”
木头阴笑着朝壮汉们走去,身上的骨头传来一个个古怪的声音。
“你……”
“别过来啊!”
壮汉们终于意识到不对劲,纷纷后退。
木头的气息跟刚才那个木头般的男子完全不一样,气息雄浑得可怕,隐约还带着一点血腥的味道。前后的差别实在太巨大了,巨大到他们为之一惊,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可是他们不反抗,并不代表木头会怜悯他们。
随后的噼里啪啦声夹地这惨叫声,变成鬼市的第一交响乐,让不少人拍手称赞。不过木头做得很尽职,连那个女的挨了几巴掌,本还算及格的脸蛋肿成猪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最后,木头真的如秦远方所言,直接将他们扔到街道的角落。
处理完这一切,木头拍了拍手掌追上秦远方。
而此时的秦远方正在一个摊位上鉴赏呢。
“好雕法!”
秦远方看到眼前的木雕,饶是灯光朦胧,他还是一眼就认出这些木雕都是大师级的精品。
要知道彭家就是雕刻世家,手艺极端老道,长久以来秦远方自然养成刁钻的胃口。没想到来鬼市找人居然能撞到了大师级的木雕作品,而且一撞就是一大列,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
秦远方看着昏昏欲睡的摊主,连忙询问道:“老板,这些木雕怎么卖?”
摊主也没回多少精神,漫不经心地回道:“每一件都是300元,不二价!”
“你怎么这样跟客人说话!”
一位面色不是很好的老者从边侧组出来,不满地看了摊主一眼后连忙向秦远方推销开来:“两位老板,这些木雕全部都是手工作品,绝对每一点机械成分,保证你们物超所值。如果两位老板买多一点的话,我们可以给你们打个八折。”
“不用了!”
秦远方很是干脆地摆了摆手,拿起一件木雕说道:“虽然这些木雕的材质很普通,每一块的材料成本恐怕不过10元,不过你们的雕刻技巧已是相当成熟,无可挑剔,这样的东西拿来当装饰品还算不错,一件300元并不是很贵,我全部买了。”
秦远方没想那么多,只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这些作品,也就来个干脆。
“全买?”
老者傻了下来。
要知道摊位上的木雕可足足有百余件啊,全部买的话,即使打折也要将近3万元,这可是他们到这里摆摊以3来最大的一笔买卖了。
不过摊主却没老者的激动,而是狐疑的眼神看着秦远方,隐约有点戒备。
秦远方淡淡地说道:“老前辈,你清点一下木雕的数目吧。”
“好的,很快!”
老者连忙上前清点货物,激动之色完全流露于颜表。
秦远方对这位隐藏在鬼市之中的木雕大师很是好奇,正想深入交流时,却见角落里有一个小型货柜,上边放满各式各样的文人壶。
文人壶,文人壶是指在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文人的参与,这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韩美林等等文人的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了壶迷的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
若是一般的文人壶,秦远方才懒得理会呢。
但这些文人壶的格调很是别雅,有的是根据古代名壶而模仿的,有的是结合了现代的茶文化而衍生的现代风格文人壶,其中还有一小部分带着西式风格,每一件都很是精美。
老者看到秦远方在注视自己的作品,马上问道:“先生喜欢喝茶?”
秦远方点了点头。
受华老师等前辈的影响,他越来越喜欢茶,特别是品茶。自然而然的,对这些有点了解,多少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
老者欣喜非常,说道:“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先生能看得出这些壶的风格,显然也是茶道雅人,不如坐下来探究一下,如何?”
第638章 论壶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而文人壶作为紫砂壶的最精华所在,凝聚着最多的文化历史,诞生了无数极品紫砂壶,是为紫砂壶收藏里的最重要类型。
“这个当然了。”
秦远方微笑着接口。
他很喜欢文人壶,冲茶时总是使用这类茶具,章显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陶冶他的心性。难得遇到同好者,自然要好好交流一下。
“功夫茶?”
秦远方看到老者早就摆放好的茶具,眼睛亮了起来。
在华老师的影响之下,秦远方对潮汕功夫茶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有感情,在可以的情况下,他每天总要抽点时间品味一下冲茶的乐趣。
老者笑回道:“看来是茶友了。”
秦远方微微一笑。
老者也跟着笑了开来,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觉得潮汕功夫茶过于繁琐,喝起来不痛快,所以就渐渐疏离,不想潮汕功夫茶重的不是茶的味道,而是冲茶的过程。这个道理就有如人生,结果只是刹那,过程才是一切的根本。”
秦远方连忙回道:“小子受教了。”
老者唏嘘道:“人老了总是喜欢说一些古怪的话,还请先生海涵。”
秦远方回道:“老先生的话是忠言逆耳,小子能听到是荣幸,哪里还会说老先生的不是。”
老者似乎很久没遇到秦远方这么对胃口的小子,连忙请其坐下,开始冲茶。
秦远方刚要坐下,惊奇地发现茶盘上有一只颜色很灰很沉的乌龟,不免有些好奇。这样的摆在这里似乎有点累赘,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老者见秦远方的表情有异,一边拿起刚刚煮烫的开水一边朝那只乌龟倒了一下,结果颜色偏向灰黑,没有丝毫光泽的乌龟瞬间变成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连带表面的金钱纹路也显示出来,当真的有的金钱龟的味道。
“神奇!”
对功夫茶文化没什么了解的木头看得惊讶不已。
老者随后就解释道:“潮汕人喝功夫茶不仅是休养谈心,更是一种文化,而在他们的茶盘上总会放一只象征吉利的动物。这只金钱龟从最不起眼的灰黑演化到如黄金一般灿烂,这个蜕变过程就如同我们在品茶,一开始有点苦,然后却回味无穷。”
秦远方点了点头。
木头则是恭敬地谢道:“多谢老先生指点,木头领悟良多。”
老者笑着说:“这也没什么的,若是你多点注意生活2里的细节,或许还能有更大的收获。”
木头严肃地回道:“小子明白了。”
“请!”
老者请秦远方他们品尝。
秦远方知道功夫茶的习惯,按照他们的习惯请长辈先品。
“好茶!”
客气一通之后秦远方方才细心品味,喝得流连,回味无穷。
以前也不是没品尝过极品茶叶,但秦远方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如此芬芳的茶香。不得不说,茶艺的高低也可以决定茶的好坏,秦远方这一次真的见识到真正的茶道高手了。
出于态度的变化和真诚之心,双方的交流越发密切。
等及谈到秦远方是做开古玩楼的,许老的兴趣越发浓厚了,感叹道:“难怪你的学识如此的渊博。”
随后许老指着边上一个老旧的柜台考问道:“秦先生,不知道你对文人壶有什么看法呢?”
秦远方早就注意到那个柜台了,简单一看就答道:“文人壶是文化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收藏价值。”
许老再问道:“那你知道最先记载的文人壶是哪里吗?”
秦远方气定神闲地说道:“最早有文人士大夫参与的事例是宋代的苏东坡。他设计了一款东坡提梁壶,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但保守地说,这大概只能算是美好的传说,采信证据不足。而时大彬、徐友泉等人也极有可能对文人壶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都因为史料不足而无从确认。”
许老听得直点头,显然秦远方说得很对。
秦远方随后就继续说道:“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紫砂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他就是紫砂宗师陈鸣远。陈鸣远的紫砂制作技艺年少成名,他看似一位天才紫砂艺术家,其实许多的成就与他和文人常联系、互学习、相结合,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鸣远先后与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在交往过程中,陈鸣远积极地将他们对自己所提的意见建议付诸实践,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在紫砂之上。鸣远与文人的结合,堪称紫砂史上的伟大创新,它的出现,天才地把中国书画艺术中的诗、书、印、境,极其有机地融合到小小一把壶上,可以说,正是陈鸣远,奠定了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坚实基础,开辟了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许老不住点头,夸奖道:“秦先生果然厉害,难怪你能探索到真品宣德炉。还请秦先生鉴赏这只文人壶。此壶艺术成就很高,但造型却比较普通,缺乏创意,前后矛盾,所有人认为是现代臆造的;可是老夫3却觉得此物非同一般,可能是乾隆时期的杰作。”
“的确是乾隆时期的杰作。”
秦远方刚才用透视眼看过,知道它的大概年代。有了明确的结论,秦远方结合他的理论知识分析道:“紫砂壶至清代乾隆年间,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的紫砂艺人素养并不高,他们长期笼罩在前辈大家的成就之下,绝大多数艺人仅仅是描摹前人所作,亦步亦趋,缺少创新。壶形、制作技艺等方面的发展甚少乃至停顿。再者由于社会长期处于升平状态,在整个社会的审美观的影响下,陶瓷艺术的繁缛之风有所抬头。这一时期紫砂壶上出现了釉料等装饰,与紫砂质朴无华的本质很不和谐,而此壶恰恰好有如此鲜明的差异,很是符合这个时期的现象。”
“竟然还有这样的历史背景!”
许老虽然擅长制壶,却不代表他把壶的历史都读透了。现在被秦远方这么一提,彻底恍然过来。
第639章 小九打黑拳
秦远方的逐一点评,特别是随后对釉色、胎质、图纹的评价,更是入木三分,让许老听得赞叹不已,不住喊精彩、博学之类的话。
许老实在想不到区区的文人壶有这么大的学问,惊讶之中又有一种新的期待。以前他将文人壶看成一门生意,但现在看来,倒是可以朝艺术发展。
心情大好的许老痛快地说道:“秦先生,你的一席话让老头子茅塞顿开,若是没有一点报答怎么也说不过去。这样吧,你在摊位上选上一件玩意,就当是老头子的一点心意。”
“这怎么可以?”
秦远方本想拒绝的,但看到许老那严肃的表情,他只能马上改变语气:“那小子就却之不恭了!”
老者没有被落面子,给了一个你识相的表情。
秦远方想想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许老这里是小本生意,摊位上值钱的东西本就不多,估计值钱的都会被当成珍宝收了起来,能随意放到摊位上让人随意把玩、日晒雨淋的自然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就不去计较。
“果然如此!”
秦远方回身一看,入眼的都是一些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稍微能算得上精品的也就只有木头之前看到的文人壶而已。
既然如此,秦远方也就随意挑选了一件,作为家里的摆设品玩玩。
耽搁了许久,也是时候离开的了。
只不过秦远方在这边顺利,但在寻找药老方面就不多自然了。他和木头前后把鬼市转了两圈,没看到半点药的影子,更不说药老了。
无奈之下,秦远方他们也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