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章

作品:异史录|作者:吹嘻|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0:20:15|下载:异史录TXT下载
  〃陛下,下官已查明,那盗取冥火蚀的正是天灯。魏王府的天灯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改造了,它趁人不备,杀害了魏王的侍臣,将冥火蚀盗走。臣还查明,那将天灯送交设勤司的竟是司礼内臣张震。〃

  〃噢!〃

  〃臣请拘捕张震!〃

  〃陛下!〃御史金烙竟不经允许,抢先反对,〃他一个刑部尚书、一个府尹怎么有权力随便判定朝廷内臣的嫌疑。依我朝法律,拘捕四品以上的内臣必须三法司搜集的证据齐备后,提请……〃

  〃朕允了。〃

  金烙话没说完,听到皇上的圣谕后张着嘴无从应对,竟忘记回班,依然捧着笏板立在文武中间。

  裴丁山领命后施礼,再站回原处。金烙此时才清醒过来,连忙也归到本列中。

  虹桥门户网bsp;第34节:第九章朝堂(3)

  大臣们都低声议论,不少人知道张震是菊公公的亲信,料想不久朝廷上将会有场大的变动。

  菊公公遇到变故也十分紧张,但旋即镇定下来。凭经验判断裴丁山和张和得到皇命后再回刑部派人,还需获得入皇城的金牌,全部手续起码要一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完全可以送张震去外地或者回老家……打定主意,菊公公便要继续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他用拂尘象征性地扫扫身上的绿袍,出班启奏说:〃陛下,臣要举贤。〃

  〃举谁啊?〃

  〃御史台御史金烙刚正廉洁,监察百官,办理千案毫无纰漏;并著书立说,教化百姓。臣要推举萨赫人金烙为云山阁大学士,官一品,将金烙的学说奉为国学。〃

  话音刚落,群臣就小声议论起来,褒贬之词溢满整个大殿。廊柱竟还稍带点回声,仿佛给他们的低音伴奏。

  〃他的剧本太俗,怎么可以当大学士!〃大家正在私语,忽听到个年轻声音,不禁抬头,见是皇座旁站立的齐王。

  听到齐王发言,文帝却好像条件反射般立刻呵斥说:〃大胆!懂多少东西,还在这里卖弄!朕是让你听听,长学问的。〃

  司马铉煐急忙垂首,往后退了半步。

  菊公公干笑两声,似乎在表达对无知者的轻视,继续说:〃陛下,虽然金烙的剧本讲的都是市井上的事、市井的道理,但深受大众欢迎。自从金烙出书,朝阳城的纸价就长了两文钱,可见他的影响。其人才思敏捷,见解突破前人,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金烙的见解并不新,只不过把萨赫的说部整理了整理,将萨赫人旧有的人生观讲出罢了!〃朝阳府尹张和自动出班进言道,那阵势简直就是与前者辩论,〃萨赫人是来自边疆的游民,从不愿定居,虽然也出过菊公公这样的人才,但多数以杂耍、保镖、抢劫、卖淫和偷盗为生。最近两百年因为朝廷的政策放宽,就全部集中到京畿一带。太祖皇帝曾令他们迁走,隆武帝时却又重新搬了回来。他们虽是玉迹民族的一支,但文化风俗与其他族系根本不同……金烙这样的文笔绝不能肯定!这样的人绝不可以被选为馆阁学士!〃

  金烙见张和当堂骂自己,牙齿咬得嘎嘣响,但又不好直接反驳,只能在心里发狠以后如何收拾对方。

  许社听着,默默点头。金烙的编剧的确有一股游民习气,萨赫人耻于农桑,不学无术,只热衷于斗狠,冥火水让他们的大脑永远亢奋。前朝官员就曾说:〃京师民风悍劲,其人尚斗而不勤本业。〃北晋的大臣们早就不满了,只是没有专门谈它的机会。

  张和刚说完,许社又走出来补充道:〃张大人的话有道理。前人也曾经写文评论萨赫人的逻辑。〃张和与许社一直是朝中的两个主要进言者,观点也总是相类,经常互相补充。但人们普遍认为许社较稳,更容易被文帝接纳。

  〃什么逻辑?〃皇上也好奇了。

  许社慢条斯理地讲道:〃一个老太太借了亲戚的钱,给重病的孩子救命,钱却被贼偷了。玉迹国的百姓肯定会痛骂贼的卑鄙,同情老太太的遭遇,但也会在心里埋怨老太太管钱不慎。这种埋怨不过是从爱护和惋惜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认为人不可能永远明智。另外大家还可能为老妪捐钱。但萨赫人的逻辑绝对不同,他们不会去责怪贼,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贼的工作,老妪丢钱的愚钝却是不能原谅的。这样愚钝的人不配活在他们中间,那老妪所面临的困难不再仅是丢钱和丧子,而是在邻里间无法抬头。〃

  朝堂上的大臣们又开始议论了,很多人想起平常接触过的萨赫人,都赞同地叹道:〃是啊,是啊!〃

  汉王司马铉亮的脸色却渐渐红紫,不顾皇帝先前的告诫,争论说:〃迂腐!迂腐!迂腐!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懂什么?你们懂得咱老百姓吗?金烙的观点非常实际,不像你等的见解那么虚伪。〃说着,汉王走到正面,一下跪到皇帝面前,拱手道:〃陛下,孩儿以为只要百姓喜欢的东西就定是好东西。孩儿虽与金烙交往不多,但看过他的剧本、小说,知道他为人坦率,一点都不虚伪。〃

  〃百姓喜欢什么就称赞什么吗?人虽众,但未必智慧,也需要精英的训教!〃

  司马铉亮跪在地上,回头高喊道:〃张和!你太大胆了!训教?前朝的官僚们就因为老讲什么训教百姓,前朝才被推翻。开国隆武皇帝英明,早就说了百姓大众永为是。你不知道吗?你读了几本破书,就想训教百姓吗!〃隆武皇帝司马通海虽然有暴虐之名,但也非常亲民,终于利用民心完成了开国大业,他所说过的一些话也就成为了这个朝廷的国训经典。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35节:第九章朝堂(4)

  〃陛下,萨赫人绝不能代表百姓……〃

  〃好了!〃北晋文帝终于忍受不了,珠子的光渐渐变亮,人脸形状也越来越清晰,〃别吵了,不就封个官么?菊公公,既然很多人不喜欢,就先别让金烙当大学士了,继续在御史台历练着,再到国子监为他找个教授的差吧。〃

  金烙慢悠悠上前跪地谢恩,如果对此皇恩表现得非常满意,有悖他平常耿直的为人原则。

  〃陛下!……〃张和还要抢话。

  〃张和,你也别老跟人家为敌,又没什么私仇,只不过观点不同罢了。〃

  张和语塞,作个揖,退回本班。菊公公转过身,恶狠狠地瞪他一眼,心里却担忧着:那金在青要知道此事,不在赛场上卖命,那该怎办?

  司马志含混的声音慢慢缓和了,〃还有事吗?〃

  话音刚落,许社便再次出班,文帝以为他要没完没了,就沉下脸,也不说请奏。

  许社却故意将皇上的沉默当默许,拱手道:〃陛下,阜城庶人蔡责从骊革引入源体之学。〃

  〃什么是源体?〃文皇帝见他的话题转了,便重来了兴致。

  〃源体就是生命特征的本源,一个人的源体有24对,各有各的分工。〃

  大殿里不觉安静下来,因为稍错过一点,这高深的学说便可听不懂了。齐王早先也听说过源体,知道骊革国里许多狮身人面或者虎身蛇尾的怪物就是由源体造的。但御书房的老师却怒称其造孽,一点都不欣赏。

  〃此奏还有些意思。〃北晋文帝赞赏道,〃源体之学实用吗?〃

  〃实用啊,更改源体可以治好许多不治之症;将不同生物的源体混合,便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

  〃真有此事?〃

  正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传来,打破了人们纵谈的热情。两位甲士已经拉着匹怪马走上大殿。这马居然被黑色硬壳包裹,仅关节活动的地方露皮,似乎铁马一般,样子威武。大殿里,群臣各个惊叹。

  许社再拱手发言,胸腔里的气却仿佛更充足了:〃陛下,源体之学只要用得得当,还是有益国家的。我请陛下看看,蔡责用源体之学改造成的甲胄马。这是混合了蟹源体的战马,蟹的骨骼在外,可以保护自己,甲胄马利用了这个特点。它的外壳比钢铁还坚硬,而且更具韧性,一般的弹药打不伤它。〃

  〃好!〃听到有实用价值,司马志显然非常高兴,夜明珠的色彩转亮,〃从今天起,工部要专设个源体司,蔡责发明甲胄马有功,命其入工部,为源体司郎中。许爱卿你赶快让人批量生产甲胄马,直接充为军马。〃

  许社刚称完诺,司马铉亮就再次插入谈话:〃神策军希望能首先换上这类战马。〃

  〃可以。〃

  汉王铉亮虽然年岁轻,但武功高强,排名天下好汉榜第四位,十几岁便当了神策军的指挥使,算是菊公公的搭档。十年来,他带领所属中央神策军屡立战功,在皇帝跟前颇得宠爱,所以铉亮的要求总会被应允。

  〃陛下,侄儿也想要一匹甲胄马。〃皇座旁又有人请求道。

  文皇帝扭脸,见是齐王,态度便立刻转变了:〃司马铉煐,你又打算给朕闯祸!〃

  司马铉煐几次被当众数落,只好低着头不再表态,听北晋文帝说退朝,就急急忙忙往外溜。那脚刚跨过门槛,却不料身后有人喊道:〃齐王殿下留步。〃

  司马铉煐回头,见许社牵着那匹甲胄马走出大殿,并双手将缰绳递给自己:〃殿下,殿下真喜欢甲胄马,我可以把这匹赠给您。〃

  〃真的?〃齐王立刻舒展眉头,愁容一扫而光,〃它有名字吗?〃

  〃乌骓马。〃

  司马铉煐听了,未及道谢却立刻反驳说:〃太俗、太俗了,我叫它……汗尼拔。〃

  〃好名字!齐王的思路果然不同凡响。〃许社没有挑理,他对三王爷的奇言异行总能领会,而且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能做到这点的,朝堂中也恐怕只有他许大人一位。

  司马铉煐拉着马转身,许社便从后面拍他肩膀,道:〃您长大了,以后不能再跟个孩子一样。记着心浮便是孩子,心静就可长大了。他日见到美梦子老先生,定会得到更好的静心之法。〃

  齐王感到那声音亲切而且严肃,也认真地回答,〃谢谢工部尚书的教诲。〃接着年轻人翻身上马,一溜烟跑出皇宫。

  许大人仍在后面注目远送,目光里满是欣赏和爱惜的感情。许社早年被齐王的父亲司马锐提拔起来,他看着铉煐长大,知道这孩子身上有些不近人情的地方,但总觉得另外一些优点才是更关键的。

  虫工木桥◇bsp;第36节:第十章比武较量(1)

  此时旁边却有人说道:〃许大人啊,你拉拢我这不成器的弟弟干什么?〃

  许社扭脸,见是魏王铉德,连忙施礼,然后说:〃齐王虽说现在不成器,但骨子里却比铉亮清醒。〃

  〃一个傻小子,还清醒?〃

  许社喟叹口气,好像要讲个费很多周折才得到的经验:〃世界上的傻子有两种,一种是琐事上清楚,大是大非上糊涂;一种是琐事上糊涂,大是大非上清楚。他在国子监与诸学者辩论,说出的话针砭时弊,经常一针见血。〃

  〃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