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988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林黛玉低头想了想,道:“需要先告知老太太,还有……只能带我一人去吗?”

  赢杏儿眼神微微诧异的看了林黛玉一眼,笑道:“你还想带谁?”

  林黛玉道:“云丫头颇有急才,不如带她一同前往?”

  赢杏儿略一思忖,道:“也好,先带你们两人去见见,若是喜欢了,下次都去。若是不喜欢,也就罢了。”

  林黛玉闻言喜道:“正是这个道理,你等等,我去换身衣裳……”

  赢杏儿面色有些古怪,道:“你还备着士子服?”

  林黛玉面色一红,连忙解释道:“是环儿给我准备的,他原本想带我去西市逛街……我哪里经得起这个,虽他缠磨,最终也没去。”

  赢杏儿笑道:“对,是不能去。林妹妹长的这般娇俏水灵,打扮成士子,旁人也一样能看出雌雄。让人瞧了去,却不好。”

  林黛玉又抿嘴笑了笑,眼神溜溜的……

  赢杏儿抚额道:“可是他又出了甚主意?”

  林黛玉忍不住得意道:“他说等回来后,专门在西市建一条女儿街,只贩卖女儿家的事物,到时候,我就能去逛街了!”

  纵然赢杏儿心胸再宽广,此刻闻言,还是忍不住泛酸道:“等他回来后,我倒要问问他,要送我什么……”

  ……

  齐尔齐斯河自天山而下,夏汛奔腾。

  河岸一侧,却是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滩,满目黄尘。

  这种壮丽之色,也只有西域方能见之。

  齐尔齐斯河北岸,相隔五里之远,大秦与厄罗斯两国大军,遥遥对峙。

  大秦军阵前,先锋大军为五千身着重甲的御林军,以铁甲阵陈列。

  看着那一个个如同铁塔一般的军骑,默默列于阵前,肃煞之气威压四方。

  饶是贾环看不惯叶道星,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见过最雄壮的军姿。

  在这平坦的戈壁大地,让这五千重甲铁浮图飞奔起来,这世间何人能挡?

  大战在即,贾环被秦梁喊到身边,教导道:“环儿,你可知军阵的意义所在?”

  贾环道:“军阵,是为了将领能够更有效的指挥手下大军,让每个士卒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如果是一窝蜂乱哄哄的挤过去,非但调遣不利,而且还不能让最多的人在同一时间去战斗,无法发挥大军的实力。”

  秦梁点点头,道:“这是最基本的认识,你说的没错。所以,历代军神、兵法大家,都是布阵高手。

  勇将和大军的统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能冲锋陷阵,而后者,不仅能冲锋陷阵,还能布阵。

  叶道星虽然品性低劣,但其布阵,却极其高明。”

  贾环点点头,道:“叶道星二十年磨一剑,他是准备一剑光寒十九州。却不知,对面的哥萨克,能否挡得住他。”

  秦梁冷笑一声,道:“我对厄罗斯了解的不多,但有一点却认识的很清楚。那就是,厄罗斯不缺铁。三十年前他们就多着铁甲,还妄图以重甲相连的铁浮图作铜墙铁壁,围杀先荣国。

  三十年后,他们又怎会缺铁甲?

  叶道星若以为只凭借这五千重甲,就能一战尽功,却是没那么容易。”

  贾环闻言,道:“正是如此,上一回与准格尔大战时,那位克列谢夫就带了三万骑兵,其中有三千便是重甲……义父,我祖父当年,是如何破的厄罗斯重甲?”

  秦梁眼神忽然变得有些幽深,轻叹道:“重甲铁骑对于步兵,自然是无敌的存在,以铁甲铁链相连的军阵,更是可以横扫一切。

  可先荣国何等英姿?

  他老人家见到重甲铁骑时,只是笑道:‘千年前,就有人试图以铁浮图马踏中原,可惜,只一战,就全军覆没,不想今日又有人做此愚蠢之计。’

  他老人家命人持横刀闯入军阵中,专砍马腿。

  一马破,则整列铁浮图都会被拖住。

  重甲铁骑若是冲锋不起,便是任人攻杀的铁罐罢了。

  咦……”

  正说着,秦梁的眼睛忽然一凝。

  他是武宗,目力远比普通人看的远。

  不过,他身旁的贾环同样是武宗,贾环正听得起劲,却见秦梁顿住,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前方,面色忽地变得古怪起来:“链锁铁浮图?不对!他们只有第一排才是连在一起的!”

  秦梁面色凝重起来,点点头,道:“厄罗斯也不是傻子,当年被先荣国一战灭尽三万铁浮图,总要有教训才是。

  你看那列链甲兵后,马背上尽是重弩手。

  若叶道星敢派人去砍马腿,必然有去无回。”

  贾环轻声道:“所以……没有侥幸。”

  “对,战场上,从无抱侥幸之心而能赢战者。看,叶道星变阵了。”

  秦梁指着前军,对贾环讲解道:“注意他的手法,对方成链子锁重甲为前锋,若不能砍马腿而破之,便只能换阵。

  用近乎同样的阵法,与敌硬碰硬。

  叶道星虽然没有铁链,但不妨他将阵势转换为一字长蛇阵。

  如此一来,只看谁的兵更强,谁便能取胜。

  显然,叶道星对他自己的兵,有极大的信心。

  不过……可惜了。

  也好……”

  贾环懂得秦梁未尽之言,不过,就算此战能胜,也必定是惨胜。

  此战而过,叶道星手下的五千重甲军,未必能剩下多少。

  所以才,也好……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听风水榭(上)

  皇城东,安仁坊,翰林学士杜伦府。

  数架精致华贵的马车在府门前驻跸,而后,府门大开,当先的一架带明黄色的翠盖珠缨八宝车,从正门而入,径自过仪门前厅,最后由两位健妇牵引,直到二门垂花门前才停下。

  婆子退下,几个丫鬟上前,用玉树枝挑起车帘,赢杏儿率先下车,与前方一群身着士子服,但明显雌意显然的“书生们”抱拳行礼,惹来一阵娇声笑骂。

  看起来,赢杏儿所言不虚。

  这群闺阁小姐们起的锦瑟社,确实先要去了世俗的身份地位。

  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赢杏儿嘴角弯起一抹笑意,道:“我还为诸位请来一位大才子,今日保管让你们心服口服,再不敢取笑我的诗才!”

  说罢,不等闻言一怔的群芳回过神,便转过身,伸手入内,从翠盖珠缨八宝车内,握着一“白衣士子”的手,引她落地……

  只有一人。

  赢杏儿和林黛玉去寻史湘云时,才发现她竟和白荷去了城南庄子视察……

  她这个东府管家三奶奶,如今做的是有滋有味。

  无法,林黛玉只好一人跟随赢杏儿来此。

  只是甫一落地,她就发现,这里的人,似乎并不全像赢杏儿说的那样好,那样无邪纯善。

  虽然大多都笑意吟吟的看着她,但还是有几个,变了脸色,眼神有些惊疑……

  她们在惊疑什么?

  林黛玉心思灵透,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见那几人的视线多落在赢杏儿牵引她的手上,顿时有些明悟了。

  林黛玉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即使在前世红楼世界里,她心中都有一本账,算得贾家进的少出的多,大厦将空。

  初入贾府时,更是步步小心,不肯出错半步,让人笑了去。

  如今,被贾老三熏陶了这么久,人情世故自然更懂许多。

  猜出这些人,怕是嫉妒她与赢杏儿的关系。

  林黛玉好笑又了然,若这些人当真能做到忘却世俗地位,又怎会全都站在门前,恭候赢杏儿?

  即使太上皇大行,忠顺亲王被圈,皇太后生死不知,可赢杏儿依旧是大秦的明珠公主,金枝玉叶。

  宫里的皇帝,对她也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她是宁国侯的正妻。

  虽未过门,却没有谁会否认。

  这般重要的人物,被一个陌生人这般亲近了去,她们原本近水楼台想望月的人,岂有不吃味的?

  不过好在,大多数人面色都带着善意。

  如此一来,今日之行总不会无趣了。

  “赢兄,这位兄台是……”

  为首的一个金闺花柳般的“公子”杏眼秋波,眼神柔顺,看着林黛玉惊叹了声,向赢杏儿问道。

  赢杏儿故作高深,只呵呵笑不理会。

  那“公子”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然后学着书生礼,拱手作揖道:“不知这位兄台尊姓大名?”

  一群大小姐们见状,顿时乐不可支的笑了起来。

  想当初她们初入社时,被这般“礼遇”,可着实慌张了许多呢。

  寻常闺阁小姐,自幼饱读《女戒》,纵然在自己闺楼里,与丫鬟们嬉戏时放肆些,可在人前,尤其是生人前,却绝不会踏错半步。

  一个闺阁女子,若是背负上“失礼”的名声,是真正能影响一身的大事。

  谁敢不慎?

  因此,这些人初遇此着时,无不慌乱失神。

  倒没多少恶意,只是女子难得开的玩笑罢了。

  如今笑声最大的几个,是当初最狼狈不堪的人。

  然而,她们却不知道,林黛玉到底有多“离经叛道”。

  看着为首“公子”这番做派,林黛玉非但不慌,反而眼神一亮,看向赢杏儿,有些激动,示意道:果然有趣哩。

  而后理了理身上的士子服,亦躬身作揖还礼,还故意粗着嗓音,道:“在下免贵姓林,敢问兄台可是杜兄?”说着,一双妙目竟有些肆无忌惮的在为首“士子”身上打量了番!

  高高鼓起的胸口是重点……

  若是那“士子”知道后世之词,一定要抚额叹一声:“我的天哪,辣眼睛啊!”

  可惜她不知……

  纵然她是锦瑟社的发起人,为人也爽利的紧,可又何曾受过这等似能看透人衣裳的眼神?

  一张俏脸,登时通红,竟有些忸怩不安,想要遮挡一二的念头。

  “哈哈哈!”

  见寻日里隐藏在柔顺外表下,最爱作怪逗人的杜真,被林黛玉这般戏弄,赢杏儿哪里还忍得住,不由抚掌大笑。

  其她女孩子们也终于报了当日之耻,纷纷落井下石笑个不住。

  那杜真面色一阵青红变换,一会儿咬牙凝眉,一会儿嗔眼怨色,不过最后,尽化为一声笑。

  “噗嗤!”

  她牵起林黛玉的手,嗔道:“林兄,你身后一定有一个了不得的人,才将你教得这般坏!姓林?都中不曾听过有这样了得的人家啊……”

  这话林黛玉就不好接了,赢杏儿笑道:“她和我一家。”

  此言说的大有趣。

  和赢杏儿一家,却又不姓赢。

  林黛玉的出处,基本上就不问而知了。

  偏她又不姓贾,自然不会是贾家的姑娘小姐。

  而在贾家,又有几个姓林的主子?

  一时间,不知多少双眼睛明亮了起来,换了眼神。

  到底,还是难以脱俗……

  赢杏儿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又骄傲,又复杂。

  贾家,如今成了大秦最炙手可热的门第。

  纵然是在文官体系中,对他忌惮有之,憎恶有之,但都免不了一个“羡”字。

  为人臣子,终究讲究君臣名义,其实与主仆无异。

  皇帝,便是人主。

  唯有贾家子,似乎已经跳出了这个圈子,得大自在。

  皇帝对他的信任,简直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这让文臣们忧心忡忡,又不免吃味。

  这种情绪,自然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家人。

  而姑娘的世界观,显然和他们又有些不同。

  她们虽然不会发春心,想要入贾家门,但不妨她们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