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64章

作品:多重分身穿异界|作者:疯狂热线|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23:51:15|下载:多重分身穿异界TXT下载
  而且;由于公路的毁坏;普通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让救援工作几乎陷入停滞;甚至连机场都大量受损;飞机的运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这样的状况;还是在世界上比较好的状态;大量的其他国家;几乎已经到了完全失控的崩溃边缘;政府都已经完全瘫痪。

  特殊的困难;让军方和政府有关部门;再次将目光投向铁拳集团;希望铁拳集团帮助拿出新型装备;来解决这样的难题。

  目前;铁拳集团的制造能力虽然非常强大;但是主要还是聚焦在电子产品等轻量级的仪器设备上面;对于这重型装备的生产制造;还是第一次涉及。

  肖阳便将这个工作安排给了罗宗门;让他带领主力工程师;开始全力公关研究;而其自己;则全力的投入到了基于原子级别的制造技术的;电子产品的自动升级方面的研究。

  这种技术那种广阔的未来和前景;让他已经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迫不及待的一头扎了进去。

  可是。要想实现手机等电子产品;通过软件的控制实现硬件的自动升级;却是面临着诸多的巨大困难。

  首先;便是要将铁拳基地现在这能够实现原子级别制造精度的能力;大幅的压缩到可以容纳进一个手机这样小巧的电子产品之中;光是这个要求;便已经近乎是逆天。

  现在;铁拳制造基地的火凤凰四号;可以实现原子精度的制造水平;但是。火凤凰的个头却是相当的庞大;也非常的复杂;光是那个核心的涅槃量子超级计算机;便已经是超过了一个立方米。

  要将其撞进手机当中去;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还要保证;这个高精度的制造核心;融入到手机等产品中之后;在进行硬件升级之时。其可以保证自己的运行;直到整个硬件系统升级完成。

  同时。硬件系统升级之时的材料的补充或削冗;也是一个需要精细考虑和设计的问题。

  这个原子级别的制造核心;其对手机等产品的硬件升级;是在原来的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级别的改动;最终;将其升级成为全新的硬件系统。

  这个过程中;如果新升级的硬件系统需要的材料数量;比原来的硬件系统多。那如何保证材料的充足;如果需要的材料要少;那么如何将冗余的部分剥离;这些;都面临着不少的困哪。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肖阳从头开始一一考虑;逐个解决。

  但是。光是第一个;制造核心的小型化问题;便让他一时无法突破。

  他依靠铁拳集团最新的尖端制造能力和技术;在自己的量子芯之中一次次的演化、实验。要将火凤凰四号这庞大的制造核心;个头减小下来;但是进展却十分的缓慢。

  现在的火凤凰四号和涅槃计算机核心;都是其刚刚开发完成不久的最新产品;基本上已经是代表了当前铁拳制造基地的极限;经过他在量子芯中多次的演化、实验;个头就算能够减小;也只能是减小一半;再也不可能继续减小下去;除非铁拳集团和周边产业的技术水准;再次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火凤凰四号;就算减少一半的体积;也绝对不可能装到一个手机之中去;要大上几百倍。

  无奈之下;肖阳只好再次重新寻找别的思路。

  在国内的尖端科技信息宝库中快速的浏览过程中;一种新的技术信息;让他顿时两眼一亮。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扫描隧道显微镜;又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或隧道扫描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隧道效应产生隧道电流的原理;而制作的特殊的显微镜;其分辨率可达原子水平;即观察到原子级的图像。

  更加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可以观察到原子级别的图像;在低温的情况下;更是可以实现对单个原子的摄取和挪动!

  早在多年以前;国外就有过报道;有实验团队通过这种扫描隧道显微镜;精准的移动诸多原子;将这些原子拼凑成不同的画面、字符等形状;这些;都已经充分的显示了;这种技术可以对原子的精准操控的能力。

  现在看来;这种先进的技术;似乎与神秘的星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或许就是其内部尖端技术的外泄版本。

  但是不管怎样;肖阳决定;利用这种方式;结合其量子之火的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实现一种新体制的原子级别的精密操控的制造核心!

  肖阳快速的吸取了一遍相关的技术理论、资料等之后;对这一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心中更是充满了信心;这个扫描隧道显微技术;本质上就是利用的量子隧道效应;同他的量子处理器的量子之火;可谓是珠联璧合;组合十分完美。

  这种扫描隧道显微、操控原子的技术;关键是隧道针尖的结构;针尖的大小、形状和化学同一性;这不仅影响着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的分辨率和图象的形状;而且也影响着测定的电子态。

  如果针尖的尖端只有一个稳定的原子而不是有多重针尖;那么隧道电流就会很稳定;而且能够获得原子级分辨的图象。

  这里面;存在着诸多的十分精密和苛刻的要求;不过;肖阳快速的一阵研究之后;决定放弃这种传统的探测针尖;而转而使用全新的量子电流针尖!

  在刚刚激活量子芯之时;肖阳便深入到了物质的最围观的层面;看上去那一个个的原子;都仿若一颗星球那样庞大;而其依靠的;便是双手十指的电芒码流;也就是通过电流、电子;来实现对微观原子的捕获和操控!

  卷八 第437章 点石成金

  一个电子;在一个原子面前;就像是一个乒乓球在地球面前一样;非常的微小。// //

  以电子做量子针尖的工具;这比传统针尖最极端的一个原子;在体积和灵活性方面;要完全的高上几个数量级;其能够探查到的微观世界的图像;以及实现对单个原子控制的精度;都同样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这一点;肖阳用电芒码流探查到的微观世界的景象;与这扫瞄隧道显微镜所能显示的微观原子景象相比;已经明显的表现出来。

  而且;直接使用最尖端的电子;可以更好的适应量子之火的特性;让其在体积上具有更大的压缩空间。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给肖阳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思路;而最后;一切又再次回到他最熟悉和精通的量子之火的调制和控制上面来。

  在量子之火的研究方面;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再加上其自己心口的量子之火;还有那具有强大入微和控制能力的电芒码流;几乎是一个现成的样例;让他可以随时参考。

  思路一旦突破;研制工作立刻进入了快车道;他一次次的激活码流手技能;通过量子芯海量处理能力的精准控制;让自己的十指电芒码流渗入物质的最围观层次;探查、捕获原子;并尝试操控原子挪移位置;让大量的原子一个个的形成全新的组合;变成新的物质形态。

  这嗅富的经验;在转移到量子之火的操控上面。让他终于渐渐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量子探针;通过电子的量子效应;形成一个量子陷阱;精密的捕获一个原子;并将其挪动到新的位置;同其他原子一起;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甚至;还可以将捕获的原子进行强行拆分;化作多个不同的其他原子;相当于是最基本层面的核裂变。甚至可以将两个原子;组装成一个较大的原子;这又相当于是核聚变。

  在宏观层次上;要想实现核裂变和聚变;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而且无法有效控制;但是通过量子之火和量子探针;在最围观层面上;可以精准的一个个的进行。不会形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

  当终于完成这一步之时;最核心的。完全基于量子之火的新体制的原子精度的制造核心;终于有了一个轮廓。

  接着;肖阳使用火凤凰四号;制造出了这拥有量子探针的量子处理器;个头上是一个边长达到半米的立方体;重量上也达到100公斤之重;不过这只是第一个实际运行的完整系统;就像是一个实验装置;个头和重量都还没有进行优化。

  制造完成后。肖阳开始了第一次的实验运行;在实验装置中;放入了一个木块;然后启动系统;开始将其进行原子层面的移动、改造;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物质。

  这种最终的物质;按照设定。将会是一块铁片。

  在监控视频上;肖阳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最细微的量子探针;已经准确的探入到了木块的原子层面的微观世界之中。并开始将一个个的原子捕获;转移到新的位置;并通过原子的合并、分裂;组装成全新的物质分子;在当前的设定下;便是铁分子。

  一个个的铁分子逐渐形成;监控视频上也显示着已经完成的数量、改造速度;剩余要完成的数量;耗时等诸多精密信息。

  现在这种改造的速度还是非常缓慢;一个小时下来;从数量上看已经完成了海量原子的移动和变化;但是从木头的外形上;却基本没有看出什么变化。

  尽管如此;肖阳却依旧是禁不住的兴奋;即便是他亲手设计和开发;可是看到这样神奇的景象;就在眼前真正的发生之时;他自己都感到一阵的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当晚上的时间;再次过来一看;整个进度已经到了一半;一半的木块已经变成了硬邦邦的铁片之时;这种兴奋和不可思议的感觉;更是飙涨到了!

  就这样将一块木头;从原子层面的改动;将其直接变成了一块铁片;这简直就是点石成金!

  难道;神话传说中的点石成金;竟然要真的在自己手中实现?!

  太不可思议了!

  看着那货真价实的一块铁片;同木块紧密连接的状态;肖阳一个劲的瞪眼;吸冷气。

  他知道自己要创造新的奇迹;可是当奇迹真的从其手中诞生之时;他自己都震撼的梦幻般的难以置信。

  耗费了一天的时间;这块木头;终于被完全的转变成了一块铁片;重量没有变化;个头却小了很多;肖阳拿起那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片;一次次的观摩、欣赏;兴奋的心情迟迟不能平复。

  旁边实验室的罗宗门等核心工程师;当听说这块铁片;竟然是一块木头变出来的之时;竟是齐齐惊骇的瞬间石化;咬牙半响说不出话;罗宗门甚至都惊骇的脸色一片煞白。

  将一块木头;变成了一块铁片;这让罗宗门已经感觉不是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那么简单了;这已经让他震骇的感到了一种恐惧。

  点石成金;如果这神话传说中的事情;都真的可以做到;那将来;还有什么是科技做不到的呢?

  难道那些神话传说;竟然都有真实的原型不成?!

  这简直太可怕了!

  罗宗门震骇的两眼通红;被人抬了下去;肖阳却终于按耐下兴奋的心绪;开始了新一轮的改进工作。

  现在;这套实验装置;只是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接下来;便是要将其大幅提高效率;减小体积和重量;让其真正达到小型化的程度!

  将监控系统撤出;减少十公斤重量。

  将材质进行优化;再次减少十公斤。

  将备份冗余系统去掉;再次减少五公斤。

  将系统个头压缩;减少十公斤……

  随着肖阳在量子芯中一次次的模拟验证;将这套点石成金系统进行一次次的优化、精简;系统的重量、体积;也在快速的缩小着。

  最终;经过两轮的全面优化设计之后;这套点石成金系统;也终于缩小到了一个边长一分米的小盒子;重量也减小到了一公斤之重;可谓是实现了质的提升;距离实际的普及和应用;再次跨进了一大步!

  卷 八第438章 系统球升级

  经过连续几天的全力奋战;肖阳依靠自己的量子芯强大的虚拟运算和实验能力;走过了传统研究模式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走过的道路;将这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