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9章

  老来俏,也和小撮合开了一个玩笑,“滚你弟媳妇那头睡去,我可戴不住你批发的高帽子呀,留着两顶去零卖吧。”

  一场兴师问罪、剑拔弩张的谈话,在非常轻松调侃声中结束。双方都取得了胜利,皆大欢喜。可小撮合哪里知道,他这位走过南闯过北的人,居然被一个老娘们耍了,他哪里知道,老来俏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缓兵之计。先稳住你小撮合,进而通过小撮合稳住李大山父子,她好从容的操办嫦娥的另一门婚事。

  小撮合吃了老来俏的定心丸,喝的醉熏熏的,从老来俏家出来,骑着自行车,一路唱着从大柱子那里学来的门头词,迎着拂面的晚风直奔大柱子家来。

  你这个东风也怪好,

  咋叫墙头遮住了?

  你这个墙头也怪好,

  咋叫老鼠打通了?

  你这个老鼠也怪好,

  咋叫狸猫捉住了?

  你这个狸猫也怪好,

  咋叫黄狗咬死了?

  你这个黄狗也怪好,

  咋叫绳子拴住了?

  你这个绳子也怪好,

  咋叫镰刀割断了?

  你这个镰刀也怪好,

  咋叫铁匠打弯了?

  你这个铁匠也怪好,

  咋叫驴桩绊倒了

  你这个驴桩也怪好,

  咋叫湿地浸槽了?

  你这个湿地也怪好,

  咋叫太阳晒干了?

  你这个太阳也怪好,

  咋叫乌云吹走了?

  你这个乌云也怪好,

  咋叫东风吹散了?

  第九卷:破鞋 第六十六回:回娘家

  农村有个风俗,刚出门的闺女,一年至少要回娘家一躺,不然人家就说闲话了,说你这个闺女没有良心,嫁了男人忘了娘。嫦娥自从嫁到旮旯村就很少回去过,因为她实在看不惯她妈妈那个德性。前年春节,她妈妈老来俏来接她,她就借口公公到大姑子家去了,大柱子推牌九整天不在家,她走了,家里的猪呀,羊呀,牛呀,没有人喂,就没有回去。搞得老来俏好大的不愉快,“翅膀硬了,离开娘也能过了。”讲了一箩筐怪话,走了。嫦娥连送都没有送。

  可是该回去的还是要回去的,1987年春节刚过,不知从哪里刮来一股风,说出门的闺女必须要给家中的老娘和老爸送小红伞和红鸡蛋,不然,老娘老爸就会有血光之灾,嫦娥对她妈再有意见,也不想叫她妈死呀,家里还有一个父亲,在窝囊也是爹呀。农村人,往往听到风就是雨,大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这个消息当然也传到了嫦娥的耳朵里,她算了一算,她的妈妈今年正好五十一了,他爹五十三了,要是不去,这外边的人不谈说吗?说我嫦娥没爹没娘的,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落下个坏名声。

  送鸡蛋红伞免灾的故事说的生龙活现的,有鼻子有眼睛的。

  一个卖豆腐的老头赶集回家,路过一个水塘边,突然,一只碗口大的青蛙,从草丛中跃出,跳到卖豆腐老汉的秤盘子里说,“你称一称我有多重?”卖豆腐的老汉不敢怠慢,拎起秤毫系就秤,那只青蛙开口说话了,“称不称二斤半,今年灾星降人间,专找老人来磨难,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少一半。”卖生姜的老头吓得面如土色,忙问,“有什么法子可以消灾吗?”青蛙沉思了一会说,“有是有,可我说了,怕你到处乱说,知道的人多了,上帝要惩罚我的,上帝只叫我告诉世间十个最辛苦的好人。”

  老汉说,“我卖豆腐,就是最辛苦的人,天天起五更,睡半夜,买豆子,磨成浆,要煮沸,要过滤,夏天热得向狗一样伸着舌头,冬天手脚冻得没有办法放。逢集的时候赶集,不逢集的时候,溜乡,走大街,串小巷,东村怕狗咬,西村怕泼妇,肩膀头磨出了血,脚底板子磨出了泡,你说我辛苦不辛苦?”

  青蛙说,“是有点辛苦,可是你辛苦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一家老小的吃喝,只能说明你是一个辛苦之人,还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好人是为别人着想的人,才是好人。”

  老汉说,“青蛙仙人,这好人有几说几解,你说的那种为别人着想的人,固然是好人,可他们要么是天上的仙人,他们云里来,雾里去,手捏着静瓶,把阳光雨露洒满人间,他们渴了喝风,饿了,吃露水珠子,这样的好人都是传说中的,谁也没有见过。要么是地上的圣人贤人,圣人无家,贤人无我,这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我老汉也只是听说过,仰视他们,没有见过具体的人。我们这些草民,俗人,不坑害别人,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别人,你能说不是好人;我们这些草民,俗人,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贪污,四不受贿,你能说不是一个好人;我们这些草民,俗人,我流我的汗,我吃我的饭,我挣我的钱,我秤我的盐,卖糖它就甜,秤盐它就咸,你说这不叫好人?对于做生意的本老汉来说,第一,我货真价实,物有所值,俺这豆腐可是碌磙打碾盘——石(实)打石(实),不给煎,不给煮,我连葱花油盐钱我都赔人家;第二,本老汉老不欺少不哄,八十岁的老太太来买我的豆腐,我也给人家足斤足两的,县长大人来买我的豆腐,我也不格外的多给他一毫。你说我不是一个好人?”

  青蛙说,“好厉害的老汉,你是个好人,一个大大的好人。不过我给你说了,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已经告诉了第九个人,再告诉你,就是十个人,假若你在告诉一个人,我就犯了天条,上帝对我格杀勿论了。”卖豆腐的老头说,“我向你保证,我决不乱说,我这个人历来是守口如瓶的,从你的口说出来,从我的耳听进去,然后就烂在我的心里。”青蛙说,“你说的可是实话?”买豆腐的老人说,“我说的是句句是实话,我要告诉别人,让我不得好死。”于是那只青蛙说,“要想消灾也不难,闺女媳妇是关键,送去一把小红伞,外加十个红鸡蛋,老头老太太保平安。”青蛙说完,就跳到路边的草丛里。

  老头拨开草丛去找,哪里还有青蛙的踪影。这时天上“喀嚓”几声响雷滚过,接着就下起瓢泼一样的大雨。卖豆腐的老汉想,这八成是神仙显灵,冬天青蛙都入蛰了,那来的碗口大的青蛙,正常年景哪有冬天打雷的,老话说,正月雷,遍地贼,那是说年成不好,今天的雷比夏天的雷声还要响,真是怪事情啊,看来还不能不信。

  卖豆腐的老头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悄悄的对自己的闺女说了,因为他怕死呀,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她的闺女又对她的嫂子说了,她的嫂子又对她的妹妹说了,。然后通过这种都认为是最亲近的渠道,渐渐的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淮河两岸和苏鲁皖三省的交界处。这卖红伞的,卖鸡蛋的可就发了财,商店里的红伞都卖脱销了,这农村养鸡的,恨不得把鸡肚子里的鸡蛋都抠出来卖了。

  她的公公李大山也催她几次,“嫦娥呀,马厂集上都风言风语的说什么红伞和红鸡蛋的事情,也不只是真是假,不管是真是假,反正破财免灾,你就回去一趟,这古语不是说吗,人留儿孙防备老,礼多人不怪,你妈那个人讲究得很。”

  “去吧,嫦娥,你看大兰子都回来看过我了,他送给我的那一篮子鸡蛋,我也没有舍得吃,那把红伞我也没有舍得用,你都拿去孝敬你的老爹和老娘吧,你要是嫌那把伞孬了,我再给你钱,再重买一把,千万不要留话给你妈说。不要在推了,今个推明个,明个推后个,再停停,就春耕大忙了,走不开了,还是回去一趟吧,红伞我也给你准备好了。”

  于是嫦娥就恭敬不如从命,就去了一趟娘家。这一去,可就种下了祸根。

  第九卷:破鞋 第九章:::破鞋?(1)

  说起嫦娥的妈妈,这个女人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她家那个地方十里八村,那可是有名的人物。凡是熟悉她的人,都当面喊她“老来俏”,背地里叫她“破烂货”,她的真名字郑二花反而没有人叫了。不熟悉她的人,也听说过她的名。总而言之,她在那个地方,算得上是个屎坷拉打哈欠,臭气熏天的人物了。

  说她是“破烂货”至少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她前几年在城里检过破烂,第二层意思,是说她这个人作风不好,年轻时是属于老母猪型的,蒯蒯就睡。一帮小青年和没有说到老婆的三四十岁的老光棍以及虽然有老婆,但喜欢沾花惹草的男人们,像蜜蜂一样围着她这朵狗尾巴花“嗡嗡”直闹,直到将近三十岁了,风劲过去了,很少有人问津了,这才嫁给嫦娥的爸爸,老实巴交的木疙瘩——王木屯(后来人家根据他变态的性格,喊成了王木墩)。当地有一句歇后语,是专门说她男人多的,老来俏的男人和《红灯记》〉里李铁梅家的表叔一样——数不清。

  至于王木墩,为什么又愿意娶这个破烂货为妻,老一辈的人是这样解释的。王木墩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三棍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窝囊费,在农村也是一个识文断字的人,可是家庭出身不好,是个富农成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富农成分的人家的小伙子要想找到个女人,那是很困难的,哪个贫下中农出身的姑娘,愿意嫁给一个富农出身家庭的人?所以等价交换,有人看中了破烂货和王木墩两个人的困难点,破烂货名声不好,且是一个人老珠黄的,没有人要的老大闺女。王木墩虽然人长的不错,可是身上背着富农的黑锅,经过媒人一撮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王木墩也就认了。至于老来俏,玩一个男人够本,玩两个就是赚了,有名正言顺的男人总比没有强,也没有意见,所以这就成了。

  客观的说,老来俏年轻的时候,那也是楚楚动人的一个漂亮妞儿,一双左顾右盼的大眼睛,一条拖到屁股下面的大辫子,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虽然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筐,可是嗓把子好,在三面红旗的大跃进年代和四清运动中,那是正直青春年少,一直是大队宣传队的骨干演员,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嫁给王木墩的前夕,还能上台表演《十六条就是好》的歌舞。特别是她演的传统泗州戏选段《拾棉花》中的一段是特别的有名气,每当报幕员上场报幕,请听泗州戏《拾棉花》选段《头上梳一个鱼鳞辫》,演唱者郑二花的时候,台下的掌声像暴风雨一样激烈。这时的郑二花上场一个亮相,然后是纤纤细步,一个圆场,拖到屁股下的辫子朝前一甩,那大大的眼睛一忽闪,两个小酒窝一打开,还未开口,台下的那些小伙子们的口哨就吹开了。

  头上梳一个鱼鳞辫,

  大红头绳辫根扎,

  上身穿者毛蓝褂,

  裤脚绣的是百合花,

  穿一双鞋子底子厚,

  任我踩来任我踏,

  一家老少把活干,

  我玉兰也要去东湖拾棉花,

  出了门把门关上,

  一颤东南斜插花,

  在唱的过程中,台下的掌声不断,特别是“一颤东南斜插花”那一句花腔,高上去,下来,下来,高上去,绕来绕去,千回百转,好像一条游蛇在草丛中左右盘旋,几个响舌一打,真是妙极,妙极,倾倒了无数的观众。有一个县城来的四清工作队的队员迷上了郑二花,非要和郑二花结婚不可,手续还没有办,就在一起同居了,谁知这个四清工作队员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