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章

作品:驻地记者|作者:京文|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5 06:31:51|下载:驻地记者TXT下载
  我与马干部走进村后,一下子傻了眼。

  这个村至少还有上百名村民没有撤离,而且多数是妇女和老人。

  这些人正从各自的家中把大大小小的物品向村后一个很高的土台上搬运。(当地人竟然把这个土台称为土山!)我拉住一位老大爷问:“大爷,洪水马上就要来了,你怎么还不撤到大堤上去。”

  大爷很自信地说:“别听他们胡说,去年都搬了好几回,也没来洪水,倒是把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

  “这次是真的,上游下大雨造成了山洪暴发,水库不得不开闸泄洪。”

  “都说上游有水库,那他为什么天旱时不放水,涝了却淹我们?”大爷气愤地问。

  老大爷的问话让我一时无法回答。上游的这两大水库平时主要供给省城饮用,水库若在天旱缺水年份,按现在这个流速向下游放水,相当天每分钟放出一辆“桑塔纳”。

  这就是市场经济!

  老大爷见我不说话,略带气愤地说:“你们这些干部,就知道跟着瞎起哄,真关心老百姓的话,给我们发点化肥。”

  马干部走了过来,“老人家,这位是省报社的大记者,你跟人家说化肥的事干什么,你还是带大伙撤离吧。”

  老大爷一把抓住我的手,“你真是省报社的?”

  “是的,大爷。”我认真地点点头。

  “那我刚才对你说的话…”

  “行了大爷,人家不会往心里去。”马干部见老大爷唠叨没完,有点着急。

  “我让他一定往心里去!”老大爷提高了嗓门,“小伙子,你把大爷的话在报上叨叨、叨叨(“叨叨”——报道),也让那些当大官的人知道我们的心思。”

  我认真的点点头,“大爷,我一定帮你‘叨叨’一下。但是,现在你一定要相信我,这次洪水真的很大,你能不能撤离到大堤上去。”

  老大爷直起腰开始喊起来:“老马家、小四他娘、四狗子快跟着船撤到大堤上去,洪水真的要来了。”

  老大爷的号召力很大,一大帮村民很快向快艇聚去。

  第一艘快艇满载村民向大堤驶去,第二艘快艇又赶了过来…

  …

  村民已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二十几个妇女和这位老大爷。

  距离洪峰到来的时间只剩下半个小时,而最后一艘快艇却只能装走20人。照此计算,今晚肯定有人不得不留在土台村!

  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河岸上出奇的寂静。

  远处快艇“嗡嗡嗡”的声音随风传来,竟能激起人们紧张的心跳。

  随着快艇由远到近,我突然看见一个熟悉身影也在上边。

  董晴!!

  老天爷,她这时来这里干什么?!

  第四十四章 滞留土台村

  驻地记者骑着老鼠追猫第四十四章滞留土台村董晴下了快艇,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

  董晴在我走后,虽然敏锐地感觉到我一定又发现了重大事情,但她思来想去,还是有点莫名其妙,我们俩始终在一起,我怎么会突然就嗅出了重要情况。董晴同时感觉到,这件事情一定很危险,不然我临走时不会半点口风也不给她透露。

  她不顾大夫的阻拦,一瘸一拐地奔到抢险指挥部会议室。

  会议室里,镇州市庞振江市长正在伏在桌子上看定南县地图。

  “庞市长,发生什么事了?”

  “土台村还有没撤出来的群众。”庞市长认识董晴,“小董啊,你腿怎么瘸了?”

  “我没事。”董晴急忙又问,“省报的莫记者去哪里了?”

  “哪位是莫记者?”庞市长问。

  “刚才和我在一起的那位。”

  “没注意。”

  因为我没带手机,董晴无法与我联系,同时她又不敢确定我是否去了土台村,只能忍着巨痛自己前往土台村采访。

  等她一瘸一拐地奔到大堤上时,去土台村的快艇早已全部出发。再后来,她只能赶上这最后一班快艇前往土台村。

  董晴却不该疏忽,洪峰大约再有半小时就到了。如果群众不能全部撤离,她同样会被洪水困在土台村。

  董晴在快艇上远远就看见了我,长长出了一口气,暗自高兴我抓住了这条重要报道。

  她爬下快艇,一瘸一拐地向我这这奔来,远远地听到我一声怒吼:“你过来干什么,赶紧给我回快艇上去。”

  周围的老百姓都吓了一跳。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们俩个。

  “我过来采访,管你什么事。”董晴毫不犹豫地回了我一句,竟然走到马干部跟前装模作样地采访起来。

  董晴气恼我这么大的事不同她通气,现在铁上心地与我叫板。

  “董站长,我们俩已经有过明确分工,我负责实地采访,你负责收集信息。你是不是越权了。”

  “我们之间是有明确分工,但更需要合作,更需要多沟通。这么大一件事情,你一声招呼不打就跑来了,这是合作吗?这里不需要没有团队精神的人,我已向总社打过招呼了,总社新派的记者晚上七点就会赶到这里。”

  “那别的记者到来之前,我们之间还是有分工的,现在请你回到你自己的岗位上去。”

  “莫友明,你看看我还能回的去吗?现快艇只能乘载20人,现在仅女性就23人(董晴没有包括自己,当时在场的女性应该是24人。这姑奶奶一直是骑着驴找驴的主。),作为一个记者,是坚守岗位重要,还是把危险留给自己重要。”

  我这才明白,董晴在快艇上就已计算出了今天滞留村里的人数,她已决定把自己滞留在村里。而我不让她下快艇,却是在计算出今天滞留村里的人数后,想法阻止董晴不下快艇,那么滞留在村里的就不会是董晴。

  同样是面对危险,我选择了把安全留给了同伴;而董晴却选择了把安全让给素不相识的百姓

  马干部和老大爷听到我们的争论后都站不住了。马干部上前与开快艇的师傅交涉能不能拉上董晴,快艇师傅来了一句,“按标准,快艇只能装下20人,现在都已挤上了23人,如果再多拉1人,出了问题只要你敢负责我就拉。”

  马干部吓得马上闭嘴。

  老大爷冲着快艇上的妇女们喊,“你们下来一个,让这个女娃上去。”

  快艇上真的有人站了起来。

  董晴赶忙阻止,“大爷,不是我不想走,我是专门来采访你们的,这是我的工作。”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我也不能太偏心董晴,只好对老大爷说:“她是省报驻镇州记者站的站长,她不想走就让她留下吧。”

  老大爷没想到这么个女娃竟然还是个官,兴奋地说:“孩子,放心,63年的洪水都没淹到土山上去。今天晚上,我保证你会没事。”

  我挥手让快艇赶快出发,然后拉住老大爷的胳膊往村里走。董晴一瘸一拐地与马干部紧紧跟在我们后边。

  路上,我对老大爷说:“大爷,你能不能给我搞瓶白酒?”

  (后记:本人设计董晴决心留到土台村这一情节,决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去美化董晴,而是想让她代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女士向广大记者朋友们说一句:在危难关头,记者不应该是个看客,不应该不顾他人的生命去作报道,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有关曹爱文女士的事迹及相关报道,请点击《目录》——《作品前言》——《河南女记者救人。人性化新闻课》、《记者是应该先救人还是先采访》)

  第四十五章 洪水来袭

  驻地记者骑着老鼠追猫第四十五章洪水来袭大爷哈哈一乐,“小伙子,你也好这一口啊。大爷我在土山上早准备了一箱当地的杏花村。”。

  晚6时13分,洪水扑入定南县泛区。

  茂盛的庄稼阻挡了洪水的流速,水头急速升高,前峰水头高达4米以上,混浊的洪水卷着庄稼、柴禾、淹死的猪羊,沿着10多公里宽的地面流进。仅仅十几个小时,300多平方公里的泛区,尽成泽国,水深平均5米,最深处达8米。绿油油的庄稼全部淹在了水下,高大的树木只露出树冠,泛区到处是轰隆隆的倒房声和牲畜的惨叫声。

  洪峰伸着巨大的魔抓扑向土山,被土山激起的混浊lang花,射向山顶,击打着土山的每一寸地方,发出“啪啪啪”的山响。

  土山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在巨lang中猛烈地颤抖。先前老百姓搬放在山上的家具,在土山的颤抖中纷纷滚落到洪水里,瞬间消失了。

  老大爷和马干部摇晃着跑到土山顶的大树下,紧紧搂抱着大树,张着大嘴呆呆地看着眼前惊人的惨景。

  我拽住董晴,紧窜几步奔到一棵大树下,双手紧搂大树,把董晴环抱在我与大树中间。

  董晴早已失去先前的镇定,双手紧紧搂住我的腰,头深深扎进我的怀里,双眼紧闭,全身随着着土山在颤抖。

  土山激出的lang花,如同出膛的子弹,击打着我的后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在这刺耳的声音中,后背传来火辣辣的巨痛。

  短短的十几分钟,我如同被人放入滚烫的油锅煎炸一样。

  洪峰过后,土山逐渐停止了颤动。

  我松开双手,一屁股坐在了大树下。

  董晴随势追入了我的怀中。

  我一手搂住她的细腰,一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柔声安慰着:“冲不走了,没事了。”

  董晴抬起脸,双眼仍充满了惊慌,偷偷地瞥了一眼仍在奔流不息的洪水,颤抖着说:“太可怕了。”

  老大爷放开搂抱着的大树,哈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不用怕了,危险已经过去了。”

  马干部松开手,一下子坐在地上,“我的娘啊,吓死我了。”

  董晴恢复了理智后,发觉自己不雅的姿势,急忙站起来,然而双脚却不听使唤,再次扑进我的杯里。

  老大爷看见我们几个丑态,乐得大笑起来。

  马干部红着脸反驳说:“大爷,你老可不要见怪,我们一辈子也没经历过这么恐怖的场面。”

  老大爷叹了口气,“小马啊,我可是经历了两次。这辈子再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惨象了。”

  此刻,水面仍在上涨,水面距离土山顶只剩十几米。老百姓摆放在土山腰上物品的一点点地被洪水吞没。

  老大爷再次显示出人老经验多的特长,开始大声招呼我们赶紧动手向上搬运没被洪水冲走的物品。

  大家恢复了常态后,开始将土山的物品进行集中摆放。

  老大爷从一堆家具中搬出一个大纸箱,高兴地拍了拍,“莫记者,这就是咱的‘杏花村’,一会我们几个整两瓶。”

  董晴看看老大爷手中的箱子,又看看我,心里不由暗骂,“这个混蛋,这都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想着和老大爷喝酒。”

  我接过老大爷的酒箱,冲着董晴做了个鬼脸,“董站长,一会你也来两杯。”

  董晴气的扭过了头去。

  第四十六章 通讯报道

  天爱上了海,可是空气阻隔了他们,他们无法相爱,天哭了,泪水落在海里,即使不能相爱,天也要把灵魂托给海,从此海比天蓝……当所有人在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一个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这就是你的爱人!——代本章前言

  驻地记者骑着老鼠追猫第四十六章通讯报道董晴白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掏出手机开始给总社打电话。

  她在电话里进行口述,编辑部那边有人进行电话记录,很快,一篇通讯报道《洪峰卷过定南县泛区》就这样完稿了。

  在这篇通讯报道中,董晴详细地描述了洪水凶猛的态势、泛区内房倒屋塌的惨景、现场记者此刻的悲痛心情。她在报道中呼吁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击洪水,保住大堤,减少损失。她同时呼吁全省人民,伸起援助之手,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老大爷一直静静地站在董晴旁边,认真听着董晴的报道,眼睛里趟出了泪水。

  董晴结束了通话,老大爷激动地问:“记者同志,我给你弄点吃的吧。”

  一提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