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章

  4 你的一个亲人手术完两天,晚上你在床边陪护,突然患者说手术伤口有点痛,你会:

  ▲ 手术后伤口是有点痛,不痛才不正常呢!

  ◆ 到护士站找护士来看一下!

  ■ 找值班医生去!

  ● 打电话给主治医生,跟他说一下情况。

  5 一个朋友生病了,而且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外科及内科情况,于是经管医生不时需要请人来会诊,但是各科室之间经常互相推诿。今晚,朋友说吃了会诊医生开的药不舒服,怎么办?

  ▲ 谁开的医嘱找谁去!

  ◆ 直接找他们主任!谁叫他们互相推诿!再不行,我还要找

  院长呢!

  ■ 先找经管医生吧!毕竟他是最直接的负责人嘛!

  ● 找经管医生,让他去协调解决!他是直接负责者,人家会

  诊医生只是协助治疗!经管医生解决不了,我找主任去!

  作者点评:程序,医院是充满官僚程序的地方!尽管似乎它更应该与人性关怀或便利相关!医生则是程序至上的一个群体,他们利用程序来保护自己!医院及医生的程序或许本身并不复杂,但对于一个焦虑及惊惶失措的患者而言,医院是一个程序的迷宫!除非你是当地的高官,或是医生的亲朋,否则医院不会轻易为你打破程序,这是现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双方对程序的不同理解造成的。而且程序并非一无是处,往往正是程序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当一个聪明的病人,首先应该对医院、医生以及常规诊疗程序有所了解。如果你对以上各题有些疑惑,那我们为你准备了当一个聪明病人的初级处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医院、医生及其运作程序。

  (bsp;测试三

  1 中国是个人际关系社会,办事找熟人几乎是一致的办事规则!阿弥陀佛,但愿我们都不需与医生打交道(这会使我的生存成问题!),但明显这不现实!好了,假设你有一个关于一般疾病的疑惑想咨询,你会:

  ▲ 去正规医院挂号,咨询一下!虽然我很讨厌医生,但谁让

  我没有这方面的朋友!

  ◆ 同事小王的爱人是个医生,我让他帮我问问!

  ■ 我有一个同学恰好是医生,打电话问他!

  ● 有一个医生死党,我们隔三岔五就聚一下,这点忙他要帮

  不好,看我怎么修理他!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自我测试:你是聪明的病人吗?(3)

  2 不得不承认,在大多数人的就诊经历中,医生的脸色没有几次好看过(欠他钱了?),问他任何问题他都爱理不理,说话跟古董似的,越少越值钱。你觉得为什么与医生交流这么困难:

  ▲ 这样的医生真是欠扁,态度好一点会死呀!中国的医务人

  员品质有问题!

  ◆ 医生太忙了,门诊的病人那么多!但这种医生的医德也有

  问题!

  ■ 医生处于技术垄断地位,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病人只要

  按医嘱治疗就行,医学这么专业,讲了病人也听不懂!

  ● 医生肯定有问题,但病人也有责任:不具备起码的基础知识,询问颠三倒四,不着边际!

  3 “孕妇因丈夫拒绝术前签字死于医院”的事件发生后,我问了几位身边的非医务人员,关于手术前谈话,他们理解如下,你赞同哪一个:

  ▲ 手术前谈话,纯粹是医院及医生为了推卸责任,将风险

  转嫁给病人!

  ◆ 我觉得这是医生的伎俩,手术前向你渲染多可怕多可怕,

  等把你治好了,得,功劳全是他们的!万一出了事,也有

  托辞逃避责任。

  ■ 这就是一个过场,一个医疗程序!手术前谁都得签,大小

  手术都得签,没办法!

  ● 其实手术前谈话签字本意是为了保障病人利益,知情同意

  权嘛,不能让医生为所欲为,但好好的一部经经常被念歪掉!

  4 现代诊疗过程中,大型检查仪备(如ct、磁共振等)越来越多,医生动不动就开出一堆检查单来,我听到的抱怨如下,你认为呢?

  ▲ 以前的郎中一号脉就知道你患的是什么病,现代的医生,

  离了机器啥都不会!

  ◆ 这么多检查,就是医院的生财之道!哪些进口设备,就是从

  你口袋掏钱的工具!

  ■ 医生的仔细查体越来越少了,他们太依赖机器了,不过,

  机器总比庸医可信!很多病,还真是没了这些仪器就诊断

  不清,而且往往越高级的检查越能说明问题。

  ● 我觉得这些仪器还是很好的,关键是太贵了,还有医生有

  时为了经济利益乱开检查单。

  5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碰上过形形色色的病人,你猜如下的哪种人可以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最多的帮助:

  ▲ 拿着摄像机,威胁医生看不好病就法庭上见!

  ◆ 对医生赞不绝口,千恩万谢!

  ■ 想办法让医生知道他也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但不卖弄!

  ● 让医生了解他的来头不小,是院长的某某关系。

  作者点评:以上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即使是第5题中拿着摄像机的病人,其实也是大众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尽管没有一个医生会喜欢!医患关系首先是人际关系,沟通是首要的。就我所经历的种种医疗纠纷,真正有问题的少,大多是沟通不足所致!医生不愿有更多的医患交流,病人则常会产生误解!聪明的病人首先应该是善于同医生沟通、善于获得所需信息、善于保护自己的人。怎样更多地得到医生的支持,怎样在就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帮助,这将是我们在本书“中级处方”部分讨论的问题!如果你选择的更多是▲或◆,或许这部分内容对您的帮助会大一点。

  测试四

  1 如果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的媒体都让人不能信任!我的一个好朋友患上了糖尿病,他拿着一份当地的报纸,上面推荐一种新药,赫然写着“根治糖尿病”,另有“中国中医研究院”“院士”“传统秘方”等字眼,他问我:这药能买来试一下吗。你的答案呢?

  ▲ 这还真不好说!当然现在骗子很多,但万一真的有效呢?

  自我测试:你是聪明的病人吗?(4)

  如果没有害处,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 报纸上、电视上骗子太多。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间!我的一

  个邻居糖尿病就是吃了成都的一个老中医的药好的!不要

  棒打一切!

  ■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那是骗人的!

  ● 我觉得骗不骗人暂不下定论,还是去正规医院治疗时顺便

  问一下大夫再说。

  2 生病就得吃药——不吃药怎么算治疗呢?药物已经挤进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即使是健康的情况下也会吃药(保健品)。对此,你认为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有多大呢?

  ▲ 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吧,很多病确实是药到病除!

  ◆ 是药三分毒,其实真正有作用的药很少,大多数药物只是

  医疗界欺世盗名、贪得无厌的招牌而已!

  ■ 生病的时候,药物还是挺重要的,至于保健品,我看那倒

  没多大必要!

  ● 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有些时候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更

  多疾病治愈关键是病人的免疫力、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3 药品回扣已经成为只有国家执法部门“不知道”的秘密了!如果你拿着医生处方到划价处一看,冷汗直冒。你会:

  ▲ 不拿药!到医院外面药店买买看!

  ◆ 再贵也得买,万一门口的药房买不到呢?万一买到假药呢?

  ■ 回去跟医生说说,看能不能少开点!

  ● 打电话问一下医生朋友,看哪些药是可用可不用的。只拿

  真正起作用的。

  4 现在民营医院正慢慢在壮大,一部分民营医院已经走出了专治“性病”“不孕不育”的低层次状态;对于铺天盖地广告的民营医院,你的态度是:

  ▲ 很多疾病,走了那么多大医院,都说没什么好办法,说不

  定民营医院真有秘方呢!

  ◆ 我可以去试一下,但仍旧要很警惕!

  ■ 民营医院毕竟不规范,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选择在民营

  医院就诊。

  ● 其实也没有必要将民营医院一棒打死,可能对于某些病种

  的治疗,民营医院会有优势,但除非有证据让我信任民营

  医院的技术力量,否则,我仍会首选国营医院。

  5 如果你的主治医生对你态度很恶劣,让你觉得在精神上受到了伤害,你会:

  ▲ 还是忍一忍吧,还在人家地头上住院呢!跟医生闹翻了对

  自己治病没好处!

  ◆ 出院后想办法收拾他!

  ■ 私底下告诉他你的感受,希望他能尊重你的感觉!如果态

  度依旧恶劣,将把情况向主任或院长反映。

  ● 向科主任说明情况,要求更换主治医生。

  作者点评:这5个问题反映了你保护自己免受医疗伤害的能力,如果你选择的更多是▲或◆,或许你成为医疗伤害牺牲者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中国医疗环境的混乱既有深刻的体制原因,也有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尽管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患者伤害的事件每一秒都在发生,而且是普遍的存在,这其中包括经济性伤害、技术性伤害及行为性伤害。大众能保护自己免受医疗伤害吗?其实很难,医学是如此的高度专业,有如此多的“潜规则”,非医学专业人员由于掌握知识的不对等,是无力保护自己的!改变这种现状会涉及体制、社会以及行为道德规范等诸多复杂层面,实非个人能力所及。然而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做一些工作,为病人提一点建议、解几分疑惑,这就是本书“高级、秘密处方”中的内容。请记住:当你无力改变社会时,你只能尽力保护自己!

  卷首

  选对医院找对医生,了解医院的诊疗程序

  患者特征:

  内心对医院有莫名排斥,走进医院最大的感觉是茫然和恐惧,不了解医院的情况与基本的诊疗程序。

  (bsp;常见看病误区:

  对所在城市的医疗状况一无所知,就医时不加选择或道听途说,不能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医院及医生。

  你最需要的建议:

  真诚地结交一个医生朋友。掌握心肺复苏术。

  你最不该忽略的小事:

  在你居住的城市,离你最近、技术力量较好的急救中心是哪个?如果自己开车,你熟悉路程吗?

  1选对医院找对医生(1)

  当个聪明病人的关键:选对医院找对医生

  我们拥有选择权——因为我们还未做出选择!这句显得很有哲理的话是相亲中的男女发出的感慨!尽管我对所谓的哲理名言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这些看起来令人沉思的句子大多来自于几个留长发、患有抑郁症的青年,但是对于一个聪明的病人,或许以上的那句哲理名言甚为管用。病人在整个诊治过程中从来不会真正的强大,病人最强大的时候在于他还未走进医院之前,在于他还未做出选择之前!聪明的病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医院及医生,而错误的选择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