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9章

作品:药商风流|作者:猫王|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6 20:14:33|下载:药商风流TXT下载
  萧遥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刚才不过是吓吓他而已,嘻嘻一笑,“那不会真是新物种吧?”

  见欧阳老头竟然点了点头,“以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八成我们发达了!”

  “靠!真的?会不会象杜仲那样单科单属单种?哈哈,我要出名了!”

  见萧遥得意忘形的样子,欧阳老头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暴栗,“臭小子还这德行!”

  萧遥捂着头,无辜地望着老头,“大不了让你名字排前面嘛,至于嘛,有本事再打一下?”说着直起身来,估计老头跳起来也不一定能打着自己的头了,于是得意了起来。

  “我靠!反了天了!”老头儿一个扫堂腿,萧遥闪身躲开,“靠,老头儿,你使阴招?”

  见两人没在没小地闹作一团,欧阳倩咯咯直笑。

  师母从里面走了出来,“闹什么呢?啊?萧遥呀,好久没见你来了,一切还好吧?”

  萧遥连忙恭敬地点点头,“师母好,这不看你们来了?一切都还好,嘿嘿。师母,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

  师母扑哧一笑,“工作这几年了,还没个正经?”以前在学校进萧遥经常拿些植物来找老头儿,和师母也熟悉,所以开起了玩笑。至于欧阳倩,以前她也在上学不在家,放假的时候萧遥他们也在放假,所以一直还没见过她呢。

  “老太婆快来看,可能是新物种呢!”老头热情地要师母也来看金鳞草。

  “得了吧,就你当它们是个宝,要我看啊,就一盆杂草,真是可惜!”

  “可惜什么?”欧阳老头,欧阳倩和萧遥都惊奇地望着师母。

  “我是说可惜了这花盆,要是种盆杜鹃什么的好歹还能看见花朵,怎么种这么个杂草哟!”师母说完一见三人快晕过去的表情不由得大笑起来。

  “老太婆,你就别逗了,我可能要出去几天!”萧遥明白老头是想到自老家亲自去看看发现地。

  “切!你就省省吧,跑了一辈子了,退休都还不消停?”师母瞪了他一眼。

  老头儿想了想,“嘿嘿,也成,让倩儿去跑一趟吧,要真是新物种,就让倩儿发表吧!”

  见萧遥一付奇怪的表情,老头儿接着说,“臭小子,知道你想什么,倩儿回学校教书了,也是药用植物课!”

  下载

  萧遥一听乐了,“呵呵,老头儿,真有你的,女承父业啊!虎父无犬女,欧阳倩老师的课一定很精彩吧?”

  欧阳倩客气地回答,“哪里,让萧先生见笑了!”

  欧阳老头儿白了他们一眼,“酸死了,倩儿,别跟这小子客气!”

  萧遥瞪了他一眼,“切!少得意吧你,欧阳倩老师,你的课一定很少有学生逃课吧?不象有的人,”萧遥故意瞟了一眼欧阳老头儿,“上课最多只有一半的学生听课呢,哈哈哈!”一闪身又躲边老头儿的飞腿,“嘿嘿,没踢着!”

  “好了,你们别闹了,都过来吃饭!”师母笑着发令了。

  萧遥以前蹭惯了饭自是不用客气,嘴里塞满了菜边含糊地赞扬师母的厨艺。

  欧阳老头儿摇了摇头,“看这孩子,八辈子没吃过饱饭似的,老太婆,把电饭锅直接端给他得了!”

  “切!那是因为师母做的太好吃了!”萧遥头也不抬地对付着饭菜。

  “老头,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让欧阳倩老师跟我去老家?”饭后萧遥舒服地拍着肚子,喝着茶问道。萧遥明白老头儿的苦心,以他一辈子的性子,只要他愿意,就是爬也要爬到新物种的发现地去看个究竟,之所以让欧阳倩去,完全是为了让她能作为发现者和命名者。要知道作为一名植物学家,能发现新物种,在《自然》杂志上公布自己发现,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对欧阳倩以后的学术生命、职称、资历等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而作为已退休的老头子,欧阳老头儿已经发现了几个新物种,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所以也不差这一个新物种的发现权了。

  “哦,反正她正了放暑假,也没什么事。就看你什么时候有空了!”

  萧遥想了想,自己这几天公司处于淡季,销售上只能按部就班做下去,应该可以休假的,再说自己的带薪假还没休过呢,正好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一下,于是点了点头,“如果欧阳倩老师方便的话,明后天都可以动身,我可以休几天带薪假的!”

  这时欧阳倩帮着师母收拾好碗筷也进了书房,听两人说起的事,想也没想接口就道,“行,那明天出发吧?”

  “我倒没意见!”萧遥笑了笑,转念想超了药方的事,“哦对了,老头儿,问你个事儿。”

  “有屁就放!”欧阳老头儿瞪了他一眼。

  “靠,难得尊敬你一回!知道醉仙草不?知道王孙不?知道香蕈不?还有,红蕊是不是藏红花?”萧遥一口气把不知道的药名全报了出来。

  老头儿难得地露出了思索的神情,念叨了几句,“靠!哪来这么多怪药名?你小子哪听来了?”

  萧遥见老头儿盯着他问,想了想,还是不说出自己得方子的事,“村里一个人拿着个偏方来找我,说是祖传的,这几味药我不认识。”

  老头儿抓了抓没几根头发的前额,“呃,王孙嘛好象是味草药,《中药大辞典》上有的,自己翻去,里面叫王孙的多了去了,醉仙草?怎么好象在哪里听说过似的?还有什么红蕊?香蕈嘛,不就香菇么?怎么会用在方子里?靠,你小子今天专门对付老子来了?”

  “哈哈,老头儿,你真老了,金鳞草你不认识,这几味药你也不认识,哈哈!”萧遥干脆利落地反击了老头儿。

  “我靠,气死我了!”老头一下子站起来,“走,找王老头儿去,认植物算我的,认药材嘛是他的长项!”

  “哪个王老?”

  “还有哪个,就是成天坐在名医馆的那个王老头儿呗!”

  萧遥想起来了,原来欧阳老头儿指的是省名医馆的王老,有名的养生方面专家,擅长治各类虚证。是享受国家津贴的国宝级人物,经常给国家领导人开方子的极牛b老专家。

  “那,欧阳倩老师去不去?”萧遥被欧阳老头儿拉着就向外走,回身回道。

  “切!我才不去,他们俩一见面就吵个不停,烦死了!”欧阳倩一听连连摇手。

  “切,别理那小丫头,对了,她比你小,要么叫她名字,叫倩倩,小倩也行!欧阳老师那是用来称呼我的!”老头倒大言不惭,似乎忘了萧遥从始至终就一直叫他欧阳老头儿的事实。

  欧阳倩一听脸都红了,拉住师母撒娇,“妈,你看老爸,就知道欺负人家!”

  师母拍了拍她的手,“好,知道了,”转头对欧阳老头儿发话了,“我说死老头儿,你就不知道给女儿留点面子?”转念一想,“哦对了,你本来就比萧遥小嘛,呵呵!”

  欧阳老头儿一听来了劲儿,“对对,老太婆,我们可是一条战线的,晚上给你按摩?”

  “肉麻!”欧阳倩和萧遥一起对头老头儿翻起了白眼。

  bsp;bsp;网bsp;bsp;第六十章 奇方解开?

  “使劲儿敲,不停地敲!他有点耳背了!”王老就住在学校里,离欧阳家不远。站在王老家门口,欧阳老头儿撺掇萧遥上前敲门。萧遥听话地上前用力敲了几下。

  门里传来连声“来了来了,用这么大劲儿做什么?”一个鹤发童颜留着一缕白色长须的老头子探出了头,一见欧阳老头就吼道,“我说谁呢,死老头儿,用那么大力做什么?气死我了!”

  欧阳老头一付无辜的神情,“不关我事,这小子干的!”萧遥吓了一跳,正想分辨,王老头儿一瞪,“欧阳老头儿,你故意叫他这样的吧?”萧遥一听,老天有眼呐!对王老头的明察秋毫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人进了客厅,欧阳老头儿笑眯眯地说,“王老头儿,我来考考你,知道醉仙草不?知道王孙不?知道香蕈不?还有,红蕊是不是藏红花?”好家伙,把萧遥的原话都搬了出来。

  王老头楞了一下,“你个死老头子什么时候对这些乱七八糟的药名有兴趣了?哪来的方子?”

  欧阳老头儿尴尬地笑了笑,“这小子的,不关我事,对了,他叫萧遥,我以前的学生。”

  萧遥恭恭敬敬地说,“王老好,这是老家那里一个人的偏方,据说是祖传的,用来养生的方子,这几味药我不认识,所以特地来打搅你请教一下!”

  王老惊讶地哦了一声,皱着眉头拈了拈雪白的胡须,想了想,“我倒是听说过红蕊,应该是……藏红花吧,那方子里红蕊的用量是多少?”

  萧遥回答说,“很奇怪,其他药都有定量,就红蕊后写着一丝,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写的呢”。

  王老点了点头,“这样的用量,应该可以肯定是藏红花了。我记得很少有人这样用药呢,如果是祖传的倒是可信,大概明代那会儿有几个大家喜欢这样写药名。”

  “王孙嘛,一般是指百合科四叶王孙,不过如果是古方的话,那好有几味药别名都叫王孙呢,至于醉仙草,好象有印象,香蕈不就香菇么,这也能入药?得,我翻翻书去!”

  王老把二人带进书房,在满满一架线装书里翻找起来。欧阳老头儿和萧遥大眼瞪小眼地无聊起来。

  “哈,找到了!”王老大叫一声,吓了萧遥一跳。“哈哈,幸好我从废品站淘到了这宝贝!”王老头儿现宝似地扬了扬手里的书,手抄本的,纸质已经泛黄,封面上繁体字写着《云南民间草药大全》,王老头正指着其中一页,嘴里念着,“醉仙草,广泛生长于云南北部山区,有麻醉镇痛除毒、缓解伤部肌筋紧张,并能止血消肿,为云南黑药主要成分之一。”

  “嗯,应该就是它了!”王老头自言自语道。

  萧遥内心一阵狂喜,如此说来,奇方几味药全被解开了?那么,自己的事业从此将起步了?

  “发什么楞呀?”欧阳老头儿瞪了萧遥一眼,推了推他,将萧遥从美梦中拉了回来。

  “谢谢王老,真太感谢了!”萧遥十分诚恳地对王老说。

  王老抬起眼皮,“没什么,本来以为有什么挑战性呢,谁知道这么简单,嘿嘿!”

  靠,自己翻遍了资料都没找到的东西竟然说简单?

  王老突然“咦?”了一声,一把抓住萧遥手腕,三只搭了上去,闭着眼睛沉吟了一会儿,眼开两眼,精光一射盯着萧遥,“你练过什么功夫?”

  萧遥吓了一跳,“没呢!”自己可不想把什么双修之类的事说出来,“前段时间和小流氓打架还受过伤呢,要真练过还会怕他们?”萧遥掩饰道。

  欧阳老头在一边不满地嘀咕,“哼,医者,好治不病以为功!”

  萧遥听了嘿嘿一笑,这死老头儿,把《扁鹊传》里的句子背出来损王老呢。这句的意思是行医的,往往喜欢煞有介事地给没病的人治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有名的病入膏肓成语就出自这篇古文,萧遥大一时医古文课学过的。

  王老瞟了一眼欧阳老头儿,对萧遥说,“哦,那是我看错了!对了这是我在名医馆的电话,如果觉得身体有什么不对劲儿,打个电话过来,如果我不在那里就是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