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了局长,配备了枪支,穿上制服,成天身边有人拥簇着,一声一声局长叫着;睁开眼睛,全是笑脸,世德觉得展样,比早先在上海办报馆时当主编风光多了。身在江湖闯荡日久,社会上治安的那点事,在世德眼里洞若观火,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及时察明,随后分派手下的人,三下五除二搞定。手下的人见局长断事英明,便不敢在他面前耍滑头,都规规矩矩地干事。世德平日就爱交结,为人又豪爽大方,讲究个江湖义气,眼下又是局长,很快就有了人缘,局里人都爱围着他转。与此同时,街上有关他的传言也多了起来,而且越传越邪乎:有人说,世德在日本人的监狱里,就加入了共产党,是共产党的地下人员营救,才越狱逃走,以后就做了地下党;也有人说,世德在上海时,曾救过共产党的要员,那共产党的要员为报答他,才让他回来当了公安局长。其实,这会儿世德还不是党员,是张还河让恒荣捎话给他,劝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世德才动了入党的念头,可自己又把握不准,就去找大哥世义商量。世义说,你现在给共产党干活儿,不加入共产党,就老也进不了核心阶层。这样,世德和小柳红才写了入党申请书。好在二人都是地方大员,又有张还河关照,很快就入了党。
司法机关建立后,律师业很快就恢复了。大哥世义又回到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公安局是自己的兄弟当局长,法院是自己的弟妹当院长,世义的律师事务所,就忙得不可开交,凡是知道些底细的当事人,哪肯放过这种关系?太忙了,一些小打小闹的案件,世义干脆就给推掉了,后来实在忙不开了,世德就想出了办法,接了案子,自己并不亲自去办,直接卖给别的律师,只从中拿些好处。
让世德心烦的,只有一点,就是早先结交的那帮狐朋,大多是街上的混混,听说世德当了公安局长,便腰杆子也硬了起来。从前日本人在这里时,这些人见了警察,就像夹尾巴狗一样躲避起来,现在可好,见了警察,却变成了摇尾巴狗,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偶尔犯了事,给警察带进派出所,不但不怕,反倒趾高气扬地问警察,“知道我哥是谁吗?”说着,不待警察问他,便早早报出世德的大号。派出所警察打电话给世德,世德重义气,也只好认帐。好在这帮二流子,也没干什么大事,只是流氓滋事一类,罪不及刑,只好训斥一通,放人了事。日子一长,社会上就有了风声,传到小柳红耳朵里,便替世德担心。
小柳红现在也忙,法院院长不能亲自审察案情,终究不是长久的事;先前在上海,代替世德当了几天报馆总编辑,好歹那会儿身边有识字的丫鬟给他读报,报馆的事也不多,勉强能应付过去;眼下是法院的院长,大事小情的,不断有人来请示汇报,不停地有人送文件让你批示,院长又没有配备秘书,小柳红就有些吃不消了。她必须得学习识字了。首先,她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因为每天她都要多次在各种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她让世德教他,可世德缺乏耐心,伤害了小柳红的自尊,小柳红就找恒安教她。恒安极有耐心,手把手教她学字儿,只一天功夫,小柳红就能熟练地书写自己的名字了。以后每天让恒安教她几个字,过了半年,眼前常用的字儿,差不多就学会了。虽说书写起来,别别扭扭地不顺畅,字也写得不漂亮,可这几个字儿,现在在法院,却是最金贵的。她和世德各司其职,只在每天晚上回家,两人才能碰上面。小柳红忙于识字,对世德的事,过问得就少了,直到听到社会上流传出对世德不好的传言,才在一天晚上,叮嘱世德说,“你趁早和那帮狐朋离远一点,他们早晚会害了你。”
“知道,知道。”世德应声道,“天天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理他们。”
“那些人惹了事,你也别护热着,狠狠整他一下,他们就不敢再胡闹了。”
“早先都是好朋友,又没犯什么大事,哪里好意思下狠手?”
“你可怜他们,他们却不可怜你,”小柳红气哼哼说道,“乌合之众,酒肉朋友,都是这个德行。”说完,又独自学习识字了,不再理会世德。
世德眼下完全沉迷于行使权力的享受,根本不去在意小柳红警告。从前走江湖时,世德曾做过很多生意,每回最初的几天,他都很迷恋,只是日子一长,就产生了职业审美疲劳,慢慢的就疏懒起来,再后来干脆扔下生意,跑到街上去玩耍,搞得没有一样生意,能红火下去。不知是年龄的增长,人变得稳沉了;还是对行使权力的享受,让他对权力产生了迷恋,总之,对眼下的工作,世德真的着迷得不行,每天起早贪黑,忙得充实且快乐。
小柳红也是这样。虽说这里刚刚结束了日本人的殖民统治,百废待兴,政权也刚刚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力,还没触摸到这里,眼下还没有法定的货币呢,市民们只好进行现货贸易;连政府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正常发放薪水,每月只能从当局领取一定数量的高粱米,充当薪水。按照职员务级别,世德和小柳红,每月都能领到二百斤脱皮高粱米。这种谷物多是边外那边运来的,很难煮烂,做出米饭,像蒸熟的鲭鱼子;吃到胃里,也不好消化。本地人吃不习惯。世德二人刚有些犯愁,就有机关的职员;极长眼色,帮着世德,把高粱米拿去换成了雪白的大米和白面;那时城里还没有自来水,吃水得到城中不多的几口水井里挑水,世德自己都没留意到,只是觉得自家的水缸里,水总是满的;家里的饭菜,也常常有人借口来串门,顺便给送来;无论什么东西,世德只要想到了,便会有人帮着做到。从前在上海时,家里雇了不少仆人,仆人当中,也有懒馋奸滑的,使奸偷懒,是常有的事,往往惹得世德不高兴,粗着嗓子喝斥他们;现在家里没有仆人,他和小柳红都成了人民的公仆,家中反倒像有了无数的仆人,令世德很是受用。
世德夫妻太忙,去世义那里看望哥嫂的次数也少了。靠近年根儿,大嫂来看望他们,顺便带来一篮子馒头。大嫂好手艺,馒头蒸得又大又白又煊又有嚼头儿。
“你哥在家不放心,让我来看看你们。”坐到炕上,大嫂笑着对小柳红说,“知道你们都革命了,家里也不摆供了,我也没给你们的馒头插枣印花,就当干粮吃吧。”
别看小柳红上班时肃眉冷眼的,见了大嫂,却不敢这样,放开笑脸,说了些客套话,拿出一个馒头,掰下一块给世德,自己也掰下一块,咬了一口,夸赞道,“大嫂的手艺,真是没比的,要是到街上开个馒头铺,保准全城的人,都来买你的馒头。”
“那还不得把我累死呀。”大嫂笑着说。
“家里挺好的?”世德边嚼馒头,边问道。
“好什么呀!”大嫂叹气道,“他们爷儿俩,天天叽叽咕咕的,烦死了。”
“为了什么?”小柳红问。
“咳,还不是为了恒富。”大嫂说,“恒富前些日子毕业了,看他哥哥姐姐都参了军,穿着军装展样儿,便也要找他二叔,帮着弄到部队里去……”
“咳,那还不简单,”世德说,“我带他去找张还河,一句话的事嘛。”
“谁说不是嘛,”大嫂生气地说,“可你哥不答应,你哥给恒富定了两条:一条是,要当兵,可以,但得当国民党的兵;第二条,不想当兵,也行,但不能离家,得留在爹妈身边,就近找个体面的工作,实在不行,就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去帮忙。其实呀,你哥那点心思,我看得明镜儿似的,他就是想逼着恒富,到他的事务所里。”
世德听过,笑了笑说,“我哥也真是的,孩子要参军,我这边有现成的路子,他干嘛非逼孩子参国民党的军队呢?”
“你哥说啦,咱家的共产党够多了,三个孩子,两个参加了共产党。眼下国共两党虽说正在谈判,但谈拢谈不拢,还是两说的。一山不能容二虎,国共两党相争,那是迟早的事,谁能灭了谁,大家的心里也都没底,一旦国民党灭了共产党,咱一家子全是共产党,好日子可就过到了头;让恒安参加国民党,就是防着将来,共产党万一不行了那一天,咱也好有个依靠。”
“你别说,还是我哥看事看得远,”世德心里一凉,觉得近些日子,自己得意得有些忘形了。
小柳红忙说,“孩子不愿意的事,别硬拧着来,法院里现在正好空着一个编制,嫂子回去问问我哥和恒富,他要是乐意,就让他先到法院干干看吧。”
大嫂听了,笑着说,“到底是一家人向着一家人,我这就回去跟他们爷儿俩说说,让恒富到他婶子手下,我也放心。”
妯娌俩又说了些闲话,大嫂起身回去了。
送走大嫂,小柳红笑着对世德说,“大嫂这人,真是不一般,说话办事,一般的爷们儿都比不过。”
“这是怎么说的呢?”世德问。
“你想想吧,”小柳红说,“大嫂多暂不到咱这儿来,今天一来,就说起家里的烦心事,不是明摆着让咱们帮忙吗?”
世德寻思了一会儿,也恍然明白过来,冲着小柳红笑了笑。
果然,大嫂走了不多一会儿,恒富就来了。小柳红把法院的事嘱咐了几句,让他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就去上班。
过了年,学校开学了。中午,恒安回来说,现在学校里出现两个社团组织,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三青团,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社青团,都上赶子拉他加入,他一时叫不准加入哪个团好。
世德听了,一时犯了糊涂,也不知让恒安加入哪个团好。年前听大嫂说,大哥曾想让恒富参加国民党的军队,目的是为将来留条后路,便问恒安,“怎么个加入法儿?”
“挺神秘的,”恒安说,“听说要写申请书,还要宣誓。”
“我看这样吧,”世德思忖了一会儿,劝说恒安,“你两个都参加,先不要过分靠近他们,等将来局誓明朗下来,再退出一个,那样保险些。”
“得了吧!”小柳红当即打断世德的话,“又是听了大哥的话,是吧?大哥那点小心眼儿,成不了气候。你想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让恒安两个团都参加,三青团那边要是知道,恒安还参加的社青团,人家会怎么想?社青团这边要是知道,恒安还参加了三青团,又会怎么想?不荤不素的,倒不如什么都不参加,等局势明朗了,再做决断不迟。咱俩现在都参加了共产党,你又让孩子加入国民党领导的三青团,你们公安局里的人,会怎么看你?法院的人,又会怎么看我?好在这里是苏军占领区,俄国人一时半会儿走不了,国共两党现在还没见分晓,恒安要是愿意,就参加社青团好了,要是不愿意,就什么也不参加,只把书念好,就行了。”
经小柳红一说,世德不再犯糊涂,和恒安相互望了望,当下决定只加入社青团。
春天里,国共两党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了。在苏军占领区外的岗子北边,顺风的时候,隆隆的炮声,不时掠过海湾,传到金宁城上空。每天都能看见一队队士兵,从大连湾登陆,经过金宁城,开赴前线。北下的火车,每天都会按时运来大量伤员,送往野战医院治疗。金宁城里又慌乱起来,各种传言满天飞,老人们又想起日军攻城、城南扇子山上,日俄战争时的战乱;小鼻子投降后避乱乡下、刚刚回城的人家,又收拾了行装,逃到乡下去了。
世义夫妻急得乱转,一天几次地往世德家跑,探听恒荣恒华的消息。在得知恒荣恒华仍在大连,并没上前线的确切消息后,夫妻二人才放下心来,回家睡了个安生觉;刚过了几天,又沉不住气了,又往兄弟家跑,来打听孩子们的消息,直搞得世德没法儿,最后向侄子们下了死令:每个周末,必须给家里定时写一封信,报告平安,这才安稳下了世义夫妻。现在世义夫妻,整天只是在家里祷告,为孩子们祈平安;到了周末,世义就往邮局跑,查寻孩子们的来信。一个周末,突然没收到恒华的来信,世义急得不行,匆匆到了车站,乘南下的火车,到了大连,直等到在野战医院,找到了正在护理伤员的恒华,才放下心来。原来这些天,前线送来的伤员太多,恒华他们忙得不分昼夜地在病房中巡床,就把写信的事给忘了。而此时,正在家里等丈夫从邮局取信的孩子的母亲,见丈夫差不多快一天时间还没把信取回来,便相信孩子出事了,顾不上多想,在天黑前也去了火车站,乘车连夜去了大连;而这会儿,丈夫已经在回家的车上。见到母亲找来,恒华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时疏忽,把事情搞乱了,此后无论怎么忙,周末一封报平安的家书,是断不可少的。
日子在战火中煎熬着,直到一年半后,国军在锦州战败,战争结束了,世义夫妻才安稳下来。看看恒荣兄妹毫发无损,父母心里挺高兴,世德夫妻也跟着松了口气。
随着局势的日渐明朗,苏军把这里的治权,移交给东北民主政府。民主政府颁发的第一个政令,就是要在这里开展土地革命。重新丈量土地,按照人均土地占有量,给居民划分成份;将地主的土地和家产,无尝分给贫苦家民。以后的几天,上级派来了土改工作组。工作组到时,组织地方上的领导干部,召开了动员大会,宣讲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意义,布置了相关的任务。因为和自己家里没有什么关系,开会时,世德也没仔细去听,大约知道有这么回事儿罢了。直到一天夜里,大嫂慌慌张张跑来敲门,讲明来意,世德夫妻才觉得势态严重起来。
“你哥让人带走了!”大嫂惊慌地瞪着眼睛,进门就喊。
“让谁带走了?”世德也吃了一惊,问道。
“让工作组的人。”大嫂说,“幸亏恒富不在家,不然也要带走的。”
“工作组带我哥去干什么?”世德问。
“你哥被子划成地主了!”大嫂说。
“真是天大的笑话,”世德笑着说,“土地革命,是农村的事,咱家又没有土地,工作组凭什么带走我哥?”
“咳,”大嫂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呢,哥和嫂子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不是把家里的田产分给你了吗?后来你哥为了救你,把那些地给卖了。可你哥心里总是不熨帖,觉着那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在咱这辈儿人手上卖掉了,对不住祖宗;老太太走时,留下点钱,你哥就又把那些地给买回来了,谁知这些年忙忙乱乱的不得空闲,这事一直就撂在那里,没来得及告诉你两口子,不想这一土改,就把这些田地,全记在你哥的头上。”
一时心乱,大嫂没把话编排熨帖。世德听了,心里生气。可世义毕竟是自己的,眼下自己又是头面人物,让人关了起来,岂不让人笑话,说什么也得救出来。紧着问道,“他们把我哥关到哪儿啦?”
小柳红知道世德又犯起憨劲儿,不待大嫂说话,抢着叮嘱世德,“世德,工作组召集咱们去开会时,三令五审,要求地方上的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运动中无论涉及到家中的什么亲属,都要相信组织,不得擅自干涉工作组的正常工作。正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你跑去找工作组,不正是自己往钉子上撞吗?”
这句话提醒了世德,他马马虎虎听说,这次土改工作组,是独立工作的,地方政府只有协助的份儿,没得到协助的命令,地方政府是不得过问工作组工作的。想到这里,便凉了下来,安慰大嫂说,“大嫂先别着急,等明天我去打听打听,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眼见世德不好说话,小柳红上前关切地说,“事已至此,大嫂心里也别难过,要相信组织,最终会做出公正的处理。这些天,大嫂也别四处乱走了,让人看见了,捅到工作组那里,怕对大哥不利呀。不但帮不了大哥,反倒会害了大哥。现在正在风头上,我和你家兄弟又是组织上的人,行动不得自由,你等这次运动风头过了,我和世德再相机帮助大哥。”
虽说心乱如麻,大嫂还是听出了妯娌话里的味道,趁着天黑,转身回去了。见大嫂走远,小柳红抱怨道,“你家哥嫂也忒不地道,咱们刚回来时,开口一声一句的家里不富裕,现在事情急了,才把话说漏了,敢情你家老太太走时,留下的东西,全让他们一家吞了,眼下出事了,又跑来扔话给咱们,说什么那田地是兄弟共有的,好像大哥是在替咱们背黑锅。咱回来也几年了,从没听他们两口子在咱们面前提田产的事,真要是有心分给咱,哪里还找不出一点时间?再忙,也不至于连分田产的时间都没有。也真是的,这些年,咱也没少帮衬他们,孩子们都是咱们帮着找出路的,为了孩子,一天能跑来多少趟,就是拿不出时间来分田产。这田产要是早分给咱们一些,边外那边闹土改的风声那么大,咱们又不是没听到,兴许咱会提醒他们趁早给田产卖了,这可倒好,藏着掖着的,出了乱子,才想到自家兄弟,还要往自家兄弟头上栽赃。天底下也有这样的亲兄弟。”
“行了,”世德听小柳红一通数落,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也觉得哥嫂这件事,做得不地道。只是听着小柳红的话,好像自己也干了愧心事似的,安慰小柳说,“事已至此,还说这些,有什么用?毕竟是我的呀,该帮的,咱还得帮帮。好歹一笔定不出两个甄字。”
“哼,”小柳红冷笑一声,接着说道,“你这哥哥嫂子,一笔不知能写出多少个甄字呢,真是枉了你这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兄弟。今天能走到这一步,我看也是报应了。只是我还得提醒你一句,你得听仔细了:这些年给共产党干事,想必你也该领教了,这共产党办事,有时还真有点爱较真儿,不大讲情面,你要是不改改江湖上那些习惯,义气行事,我看真是保不住不栽跟头。”
小柳红的话,说得刻薄了些,却也句句在理。世德听了,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却又找不出反驳的话。一人闷闷着上炕睡下。
世义给关了几天,被划成了地主,家里的田地,被工作组没收,重新无偿分给了无地的农民;甄家大院被封了几天,也被无偿分给了城里的无产者;家中的财产,被工作组查抄清点后,黄白之物,上缴到政府;其余财产,也被分给了无产者;倒是父亲生前攒下的一些古玩,工作组的人,看是一堆烂石头和几张泛黄的旧画,觉得值不了几个钱,又还给了主人;往日气派的甄家大院,倾刻间住进了十二户人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麻烦远不止这些。恒富因为是地主子弟,已不适合留在法院工作,尽管小柳红是法院院长,心里也不情愿,无奈有政策摆在那里,只好把恒富清出法院,调到离家挺远的纺织厂当工人。
按照工作组的意思,原来是要将世义一家,遣送到乡下的;恒荣找到张还河,说了家里的情况,张还河亲自来到金宁城,找到工作组,说甄家虽然是地主,却有一对儿女光荣参加了解放军,按政策,甄家是军属,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嘛,更何况这一家有两人参军呢?按政策,甄家还是优抚的对象,怎么可以因为成份不好,就遣送到乡下呢?工作组听了,改变了态度,把世义一家留了下来。世义因为成分不好,是地主,只分得了门房的两间屋子,一家人只好将就着住在里面。
世德和小柳红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没受到任何牵连。
秋天,中央政府成立了,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一天上午,张还河来了。世德把客人带回家,又给小柳红打了电话,让她回家做饭。到了家里,世德给张还河倒了茶,二人脱鞋上炕,边喝茶边等小柳红回来做饭。见张还河这回没穿军装,而是换上了灰色的中山服,世德看了,觉得别扭,问道,“干嘛不穿军装,换成这身衣服?”
“我要走了,今天特地来向哥和嫂子告别。”
“要走?”世德问,“去哪里?”
“到北京,”张还河说,“中央刚成立了中苏友协,缺少熟悉业务的人手,就把我调去了。”
“那恒荣呢?不跟你去了?”世德问。
“那小家伙,鬼得很,不愿脱下军装,”张还河说,“我原本要带他去的,见他不愿意,就不勉强了;再说,这里离家又近,能照顾上家。”
说话功夫,小柳红回来了,手里提了些刚买的菜,见了张还河,说了些客套话,系上围裙,一个人忙了起来。见小柳红忙开了,世德又问,“兄弟,这些年,我一直惦着还山兄弟,他现在怎么样啦?”
“还山哪,那小子,运气死了,”张还河说,“这些年里,一直没离开部队,现在是副军长了,编在四野,正南下去了。去年我在沈阳开会,在司令部见到他,当时他正忙着入关,我告诉他说,找到哥嫂了,他一听就乐了,说等战争结束了,一定要来看你们呢。”停了一会儿,又问,“怎么样,哥在家乡,工作还顺心吗?”
世德见问,叹了声气说,“工作倒还顺心,只是一些事情,还是有些想不通,心里堵得慌。”
“哪些事情想不通?”张还河问。
“比方说吧,我哥一家,这次被土改了,我真有点想不通,”世德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那原本就是祖上留下的产业,传到我哥手里,每年经营着,就是收点地租罢了,真就没残酷压迫过谁;可这一土改,就给扣了个地主的帽子,连祖上传下的房产也给分了,又不让经营律师事务所了。好端端的一个体面人家,现如今给搞得灰头土脸的,好像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要不是两个孩子参了军,沾了军属的光,早就给遣送乡下去了,弄得我和你嫂子,也好像矮人一截似的。我哥一家人,也疑心我这个当弟弟的不肯帮忙,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可你也知道,上边有政策,我哪里帮得上忙?”
“哥做得对,一切都按照政策去做,就会少犯错误。”张还山说完,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不过这件事,哥还是要正确对待。其实,这就叫革命,革过去一切不合理现象的命,你只要了解了党的历史,就会发现,这几十年里,党的衷旨,就是土地革命,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耕者有其田的公平社会。你想啊,如果土地老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世界哪里会有公平可言?大哥家里的事,恒荣也跟我说过,我也劝过恒荣,要正确对待这些事情,不能因为家中的变故,影响了工作。当然,革命往会出现矫枉过正,这次土改,在咱们这里,还算温和的,在东北其他地区,曾出现过大量伤害人命的事件,后来中央作了纠正,才好转了起来。不背哥说,大哥一家,要是放在北边其他地区,恐怕早就没命了。现在他们一家还能留在城里生活,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这些话,先前别人也跟世德说过,现在听张还河对他说,心里格外舒服些。说话间,小柳红饭菜做好,端了上来。三人一块吃了起来。吃过饭,又说了些闲话,看看天色不早,张还河起身告辞,说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就要进京。世德夫妻也不强留,说了些难舍难分的送别话,送张还河去了。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如果不是四狗腿子犯了事,世德的好心情,会一直保持下去的。
四狗腿子姓刘,是世德早年拜过把子的酒肉兄弟。小时家里穷,跟着世德常常能混顿吃喝,正因为这一点,在世德的一群狐朋中,他跟世德跟得最紧,有事必上;他在家里排行老四,大伙就送他个外号,叫四狗腿子,是个听到打架,耳朵里能冒出脚来的主儿。前天晚上,和一群朋友喝了酒,回家时,赶上邻居家的丫头起夜,心生歹意,给人了。邻居气不过,报了警。警察没费什么劲儿,就把四狗腿子抓进看守所。这四狗腿子不知天高地厚,进了看守所,居然还敢耀武扬威,高声叫喊,“我哥是公安局长!”
办案的民警不敢怠慢,抓起电话,报告了世德。世德一听,心里犯了愁,一时气愤,告诉办案的民警,这人只是自己从前认识的一个人,交情并不深,不要考虑和他的关系,按照法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民警得令,放下心来,开始秉公执法。案情也简单,只几天功夫,就结了案,准备把案件移交到检查院。不料就在这天傍晚,四狗腿子的老婆,带了三个年岁不大的孩子,找到世德家里,一进家门,就给世德跪下,娘儿几个“砰砰”地脑袋叩地,给世德磕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世德哀求,诉说着四狗腿子从前对世德的衷诚;过了一会儿,四狗腿子的父母也来了,加入了跪哭的行列。小柳红看不过眼,训诉了地上跪哭的人,“你们这是干什么?赶快起来,现在都什么年月了,还在这里下跪磕头的,你们有什么事情,到法院去说,相信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事关重大,跪着的人,哪里听得进这套说辞?跪在地上,就是不起来,只是哀求世德,求世德看在多年的情份上,网开一面。四狗腿子的老婆指着地上跪着的孩子,又指了指身边跪着的老人,哭叫着,“哥呀,俺这一家老老小小,全靠孩子他爹一个人养活,可今儿个一旦他爹进去了,这一家子老小,可怎么活呀!”
世德平时就见不得这场面,想想自己当初被日本人捉去了,妈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不久就送了命,心里便有些酸,哄着地上跪着的人,“你们先起来,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我还不清楚,等我明天上班去问问,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能帮上忙,我一定帮忙,别人不了解我,叔和婶还不了解我吗?我是那种不仁不义的人吗?”
见世德说了这话,地上跪的人也识趣,纷纷爬了起来。四狗腿子他妈颤颤抖抖地抓住世德的手,泪眼汪汪叮嘱道,“孩子呀,老四可是和你一块长大的,平日里最听你的,你说一句话,他就不要命地上,我拦都拦不住……”
这句话还真管用,听得世德心里一阵发热,当下激起了心里消停多时的江湖义气,放话说,“放心吧,婶,该帮忙的,我一定帮忙。”说着,把一家人送出了门。
“怎么,你真要帮他们?”见一群人走了,小柳红问世德。
世德知道小柳红要说什么,应付她说,“我不这样说,他们能走吗?”
“要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小柳红说完这话,紧着又叮嘱一句,“我可要提醒一句,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要捅出大乱子的。”
“知道。”世德应付了一声,上炕睡下了。
早上到局里,世德打电话,把办案的民警叫来,问了四狗腿子的案情。民警把案情叙述一遍。世德听过,见犯罪实事清楚,嫌犯也供认不讳,便不好再多言,打发民警回去了。心想自己也尽力了,实在帮不上忙,也是没办法的事,心里也踏实起来。不料到了晚上,昨天晚上的一幕,又在世德家上演了一遍。好说歹说,总算把老少一堆人打发出了门;第三天晚上,四狗腿子一家人又来了……世德脑袋就有些发胀了,完全没了主意。他想求助小柳红,只是小柳红自从当了法院院长,自己学会了识字,法院里的事情安排得有板有眼,俨然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事先又反复叮嘱世德不要粘上这一类事情,免得引火烧身,在这种情况下,和她商量这事,一准没有好话,便在小柳红面前闭口不提。可是四狗腿子一家人,又像粘在身上的狗皮膏药,一声一声哭哭哀求,不时提起早年四狗腿子对世德的忠诚,听了,让人觉得,他现在当了局长,有些忘恩负义了。
一天晚上,趁四狗腿子一家人还没来,世德早早出了门,到了大哥世义家。大哥世义自从被划成地主,家产被分,律师事务所被关闭,儿子恒富被调离法院,现在地地道道成了赋闲公,成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世德和小柳红都忙,又都是革命干部,白天上大哥家,怕让人看了,会说闲话,老长时间没去看望哥嫂了。
大哥见世德进来,也有些吃惊,问道,“你怎么来啦?”说完,又有些后悔,嘟囔着,“没事,别到哥这里来,对你影响不好。”
世德也不理会,坐在炕沿,问了些大哥家生活上的琐事,也不敢说什么心里话,坐了一会儿,估计四狗腿子一家人该回去了,便要起身回去。正要走,到底忍不住,问了一句,“哥,四狗腿子的事,你听说过吗?”
“听恒富回来提起过,”大哥说,“那号人,也是报应,虽说从前你们是朋友,现在却不同了,你是有身份的人,这种事,躲他远一点。”
世德正要把四狗腿子一家,近来老到家里哭闹的事说出来,听大哥这么一说,就把吐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无意当中,又问了一句,“哥,你看,像四狗腿子的这个案子,有没有翻案的活口儿?”
世义听了,警觉起来,嘱咐着,“兄弟,你可别犯傻,帮他们这种人,不值得。你帮了他这回,帮不了他下一回,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一旦惹出乱子,你还要替他担包袱。你两口子奔波了大半辈子,老天有眼,帮你俩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易呀,别为了这种人,毁了自己前程。”嘱咐完世德,又忍不住,向世德卖弄起他当律师的小聪明,“像他这种案子,要是有油水的人家,其实翻案也不难。”
“怎么说呢?”世德盯着问。
“咳,让他们给姑娘家些钱,买通受害人,让受害人出面,说是自愿的,这样一来,案就不成立了,案子不就自然撤销了吗?”
世德听过,没说什么,抬脚出去了。
事情完全像世德预料的一样。受害人翻了供,四狗腿子在看守所关了几日,给放回家中,当天就洋洋得意地上街混了。如果不是四狗腿子家反悔,拖着不肯支付先前答应过受害人的赔偿,这个案子也就了结了。在迟迟得不到刘四狗腿子家的赔偿后,受害人愤怒了,重新报了警,说是日前,是受到嫌犯家人的恐吓威胁,才翻了供。这样,四狗腿子又被关了起来;甚至连他的父母,也成了同案犯,一起被关了起来。这两位父母大人倒也识趣,为了自保,把世德指点的招数,如实交代出来。原本他们是想借着局长的威势,替自己开脱,不料当天下午,上边派下人来,找到了世德,当场宣布了上级的决定,收缴了世德的枪支,停了他的职,对他进行隔离审查。半个月后,又宣布了对世德的处理决定:党内严重警告;免去局长职务,下放到城内派出所,做勤杂工作。
一得到消息,小柳红气得牙根儿发痒。只是事到如今,世德心里也不好受,不便再数落他,只好忍住气,说了三个字,“反省吧。”就不再理他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