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1章

  三只呀,小船呀,漂江中呀,

  一头又装萝卜,一头又装葱,

  一头又装女花容。

  小呀么小哥哥,

  什么是萝卜,什么是葱,

  什么又是女花容?

  小呀么小妹妹,

  红的是萝卜,

  白的是葱,

  妹妹就是那女花容。

  四只呀,小船呀,漂江西呀,

  一头有装鸭子,一头又装鸡,

  一头又装好东西。

  小呀么小哥哥,

  什么是鸭子,什么是鸡呀?

  什么又是好东西?

  小呀么小妹妹,

  扁嘴的是鸭子,

  圆嘴的是鸡,

  妹妹就是那好东西。

  五只呀,小船呀,漂在南呀,

  一头又装银子,一头又装钱,

  小呀么小哥哥,

  什么是银子什么是钱,

  什么又是小金莲。

  小呀么小妹妹,

  白的是那银子,

  纸的是那钱,

  妹妹就是小金莲。

  最为有趣的是两个人的对白和解释,那是非常的搞笑,例如唱到“妹妹就是女花容”的时候,那女的问,“什么叫女花容?”那男的答,“就是象你这样的,十七大八的,梳油头带花的。”

  嫦娥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也不累了,撒娇的问二柱子,“二柱子哥,你看我是不是那歌里面唱的女花容,二道毛,好东西,好宝贝,小金莲?”“是,小娘子,你比她还花容,比她还是好东西,你想呀,我探家回来,二郎山的风花雪月,老龙河的两面桃花三面柳,也没有我的娘子好,我朝你怀里一趴,一手朝你肩膀上一搭,用我们旮旯村的人话来说,我的乖乖,什么好东西也没有你好哟,用东北的话说,整什么也不如整你哟。”嫦娥手一点,“你好坏,当兵的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我听说大鼓书的人说过,男人的事业不在女人的胸脯上,而应该在边界,在边疆,在大漠,趴在女人的胸脯上起不来的男人,那是小男人,我看呀,你就是个小男人。”从嫦娥嘴里说出这样的话,二柱子心中一惊,“吆喝,人家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我的老婆进步怎么这么快,简直像一个哲学家,有人不爱江山爱美人,有人爱江山不爱美人,我呢,是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美人江山两不误。”

  正在他们打情骂俏的时候,就听台下一片欢呼声,“好,好,”有些年轻的小伙子在里面起哄,“我们不听这些孔夫子放屁文绉绉的东西,我们要听荤的,俗话不是说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小调也要荤素搭配,听起来才够味。”于是唱小调的人唱了几个民间偷情的段子,什么《劝五更》、《手扶栏杆》,小伙子们还觉得不过瘾,台下又有一些讨债鬼在起哄,“唱一段十八摸,给我们这些没有媳妇的人开开荤。”台上的哪个年轻的男演员和下边叫板的开起了玩笑,“我们唱了,怕你把持不住,回家找你的弟媳妇撒气,那你弟媳妇可就快活了。”

  嫦娥一把拉住二柱子,“我们走吧,没有什么听头,男人听了它要学坏的。”二柱子说,“你听过?”“我没有听过。“没有听过,你怎么知道内容?”嫦娥红着脸不好意思回答,说实话,她听她的妈妈唱过,可又不好意思说。嫦娥越拉他,他越觉得好奇,非不走,嫦娥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听下去。

  紧打鼓来慢打锣,停锣住鼓听唱歌。

  诸般闲言也唱过,听我唱过十八摸。

  老板听了十八摸,不花银两摸不着。

  老头听了十八摸,浑身上下打哆嗦。

  小伙子听了十八摸,抱着枕头喊老婆。

  一摸呀,摸到呀,大姐的头上边呀,

  一头青丝如墨染,

  好似那乌云遮满天。

  哎哎哟,好似那乌云遮满天。

  二摸呀,摸到呀,大姐的眉毛边,

  二道眉毛弯又弯,

  好像那月亮少半边。

  哎哎哟,好像那月亮少半边。

  三摸呀,摸到呀,大姐眼上边呀,

  两道秋波在两边,

  好似葡萄一般般。

  哎哎哟,好似葡萄一般般。

  四摸呀,摸到呀,大姐的鼻子上边呀,

  大头朝下,小头朝上,

  好像一座小金山。

  哎哎哟,好像一座小金山。

  五摸呀,摸到呀,大姐的耳朵边,

  两个水饺一般般,

  还有一对大耳环,

  哎哎哟,还有一对大耳环。

  六摸呀,摸到呀,大姐的肩上边,

  两个肩膀圆又圆,

  我越摸约越喜欢。

  哎哎哟,我越摸约越喜欢。

  七摸呀,摸到呀,大姐的胳膊弯,

  好像小河弯又弯,

  如同牛梭一般般。

  哎哎哟,如同牛梭一般般。

  八摸呀,摸到呀,大姐的咯吱窝。

  摸来摸去喜死我,

  好像喜鹊垒的窝,

  哎哎哟,好像喜鹊垒的窝。

  九摸呀,摸到呀,大姐的脊梁边,

  并分的麒麟在两边,

  我越摸越喜欢。

  哎哎哟,我越摸越喜欢。

  十摸呀,摸到呀,大姐的屁股上边呀,

  两个屁股圆又圆,

  好像两个大木锨。

  哎哎哟,好像两个大木锨。

  十一摸,摸到呀,大姐的小金莲,

  脚指头好像大蒜瓣,

  我越摸越喜欢。

  哎哎哟,我越摸越喜欢。

  十二摸,摸到呀,大姐的咪咪边,

  两个咪咪圆又圆,

  好像出笼的包子鲜,

  哎哎哟,好像出笼的包子鲜。

  “”

  “走吧,都是些民间臊段子,他们唱的,你都做了,走,走。”嫦娥拉着二柱子走。“我们到那边去看看耍大把戏的”。

  “各位老的,少的,各位先生,小姐,南来的,北往的,哈尔滨,香港的。南去的,北去的,都是来马厂看戏的。常言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在马厂就靠马厂的各位父老乡亲。你有钱的帮个钱场,没有钱的你帮个人出场,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从北京到上海,男人都吃女人奶。我说的都是大实话,要有半句假话,你按我的嘴掌,”耍大把戏的艺人,几个跟头一翻,说是有什么刀扎活人,光是说,就是看不到表演的,可是却手中端着大碗,到处要钱,耍把戏只不过是个幌子,也没有什么看头,嫦娥不愿看,拉着二柱子就走。

  “走,我们到那边去,看看耍猴的吧。”他们来到耍猴的摊子前,只见那耍猴的人把鞭子一甩,小猴子就转着圈子跑起来,耍猴人命名小猴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什么“旱地拔葱”,什么“筋斗连环”,什么“雷公望月”,什么“仰天长啸”什么“百年好和”,可是又一个小些的猴子做不来这个“百年好合”作揖打躬的动作,做出下跪的姿势,耍猴的人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扬起鞭子,在空中划了几道弧线,那一个小些的猴子吓得像鬼一样,一不注意,跑到人群中来了,这个耍猴子的甩起鞭子啪啪就是几下抽打,小猴子嗷嗷直叫,嫦娥看不下去了,“走柱子,我不能看这个,看了就要掉眼泪。”“二柱子说,也不知道你到底想看什么,好吧。我们到那边听你家乡的民间小调去。”

  二柱子和嫦娥到了唱苏北民间小调戏班子跟前,已经挤不进去了,这里已经围得人山人海,连个下脚的空都没有。

  这一带的人就是爱听民间小调,因为,这些小调和他们的生活很接近,所表达的感情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这一带的人,上至80岁的老太太,下使几岁的小姑娘,那一个都能够哼上几段,特别是那些半荤半素的段子,最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的。纯粹的荤段子,都是一些大老爷们和平辈份的媳妇在一起打情骂俏唱的,上不了桌面子;纯粹的素段子听了提不起神,都是些小丫头子在一起唱着玩。

  一个草草搭起来的台子,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后面的人叫前面的人蹲下,前面的人也不蹲下,后面的人就往前挤,再后面的人就掂起脚尖,最后面的人就站在自行车上,连周围的树上都爬满了人,那场面实在是热烈的很。二柱子和嫦娥怎么也挤不进去,只好看不到人,就听声。

  几个唱民间小调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不仅人长的俊,而且嗓子好,唱歌的人,都是人来疯的个性,人越多,他们唱的越卖劲。三月里的天气,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几个在台上表演的男女都穿的单衣薄衫。二柱子和嫦娥到时,他们已经演了好几个节目,报幕员,正在报下一个节目,“这是我们最拿手的一个节目,是全场的压轴戏,由著名的淮海戏青年演员山妹子和海哥哥表演,这就是苏鲁豫皖四省周遍的黄淮地区父老乡亲非常熟悉的《大嫂卖饺子》,好,掌声响起来。”

  第五卷:风流 第五章:风流(4)

  听说是《大嫂卖饺子》,二柱子和嫦娥立即兴奋起来,这是个有情节,有故事的二人对唱的段子。说的是一个参加八年抗战的一个当兵的回家探亲,看到他的妻子在路边卖饺子,似认得又似不认得,那个当兵的借此机会,假装一个流氓来调戏他的妻子,试试对他忠贞不忠贞,结果是妻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妻子经受住了考验,然后夫妻双双回家。非常的有韵味,非常的有农村的生活气息,这个情节和嫦娥二柱子目前的处境是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二柱子和嫦娥听得都非常的认真,几乎是一句不拉的把它听完。

  女(唱):大嫂我今年二十七呀,

  我挑着担子去赶集,

  做点个小生意,

  咦子呀子为呀为,

  做点个小生意呀。

  男(白):我看那边来了一个挑担子的大嫂,怎么看,怎么像我家那口子,我这当兵有七八年没有来家了,待我上前去看看,要是我家那口子,我顺便也试探试探她变心没有?大嫂子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女(唱):

  我左手拿着擀面杖,

  右手拿着饺子皮,

  就做那生意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就做那生意呀。

  男(白):

  大嫂子,原来你是卖饺子的,大嫂子,你这饺子是什么馅子的?

  女(唱):

  葱花油盐白菜芯,

  芝麻香油调馅子,

  越吃越有味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越吃越有味呀。

  男(白):

  大嫂子,你这饺子多少钱一碗呀?

  女(唱):上午就买三钱两,

  下午就买两钱三,

  早卖早回还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早卖早回还呀。

  男(白):

  大嫂子,你那饺子不能够盛两个给我尝尝吗?

  女(唱):

  你要吃就吃一小碗,

  三个二个到哪里呀,

  你吃也吃不着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你吃也吃不着呀。

  男(白):

  大嫂子俺吃不了一碗又咋办呢?

  女(唱):

  你吃不了一碗无所谓,

  你碗倒在我碗里,

  小奴也不嫌弃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小奴也不嫌弃呀。

  男(白):

  看你说话这么和气,你家是哪里呀?

  女(唱):

  不住东来不住西,

  家住泗州北关里,

  做东面朝西呀。

  咦子呀子为呀为,

  做东面朝西呀。

  男(白):

  大嫂子,听这个地名,我觉得很熟,大嫂子你家里几口人呀?

  女(唱):

  上有公来下有婆,

  大姑小姑俺都有,

  连我